江苏省南京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期中数学试卷(文科)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1.(5分)已知集合A={?1,2,4},B={?1,0,2} 则A∩B= {?1,2}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交集的概念进行求解运算.解答:解:由集合A={?1,2,4},B={?1,0,2},所以A∩B={?1,2,4}∩{?1,0,2}={?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交集及其运算,是基础的概念题,属会考题型. 2.(5分)函数f(x)=+lg(3?x)的定义域是 [?2,3) .考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利用根式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f(x)的定义域.解答: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则有,即,所以?2≤x<3,即函数f(x)的定义域为[?2,3).故答案为:[?2,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定义域的求法,要求熟练掌握常见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 3.(5分)从某项综合能力测试中抽取7人的成绩,统计如表,则这7人成绩的方差为 .考点:极差、方差与标准差;茎叶图..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根据茎叶图得到数据,利用平均数、方差公式直接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这7人成绩为:8,8,9,10,11,12,12.其平均值 =(8+8+9+10+11+12+12)=10,方差为s2=[(8?10)2+(8?10)2+(9?10)2+(10?10)2+(11?10)2+(12?10)2+(12?10)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茎叶图、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属基础题,熟记样本的平均数、方差公式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 4.(5分)设f(x)=,则f(log23)= 3 .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函数的值..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判断出log23>1≥0,代入第二段解析式求解.解答:解:∵log23>1≥0,∴f(log23)=2log23=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分段函数求函数值,要确定好自变量的取值或范围,再代入相应的解析式求得对应的函数值.分段函数分段处理,这是研究分段函数图象和性质最核心的理念. 5.(4分)已知f(x?1)=x2?3x,则函数f(x)的解析式f(x)= f(x)=x2?x?2 .考点: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已知中f(x?1)=x2?3x,我们可将式子右边凑配成a(x?1)2+b(x?1)+c的形式,进而将(x?1)全部替换成x后,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f(x?1)=x2?3x=(x?1)2?(x?1)?2∴f(x)=x2?x?2故答案为:x2?x?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其中本题使用的凑配法,是已知复合函数解析式及内函数的解析,求外函数解析式时常用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6.(4分)(2010?长宁区一模)如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则最后输出的S= 36 .考点:循环结构..专题:计算题;图表型.分析:按照程序框图的流程,写出前几次循环的结果,并判断每个结果是否满足判断框中的条件,直到不满足条件,输出s.解答:解:经过第一次循环得到的结果为s=1,n=3,经过第二次循环得到的结果为s=4,n=5,经过第三次循环得到的结果为s=9,n=7,经过第四次循环得到的结果为s=16,n=9经过第五次循环得到的结果为s=25,n=11, 经过第六次循环得到的结果为s=36,n=13此时满足判断框中的条件输出36故答案为36点评:本题考查解决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时,常采用写出前几次循环的结果,找出规律. 7.(4分)函数f(x)=x3?2x2的图象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y=?x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求导函数,确定切线的斜率,利用点斜式可得切线方程.解答:解:∵f(x)=x3?2x2,∴f′(x)=3x2?4x,∴f′(1)=?1∴函数f(x)=x3?2x2的图象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y+1=?(x?1),即y=?x故答案为:y=?x.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8.(4分)取一根长度为4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的两段都不少于1m的概率是 .考点:几何概型..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因为绳子的总长为4m,所以只能在绳子中间2m的部分剪断,才能使剪出的两段符合条件.由此结合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不难得到本题答案.解答:解:记“两段绳子的长都不小于1m”为事件A,∵绳子的总长为4米,而剪得两段绳子的长都不小于1m∴如图所示,只能在中间2m的部分剪断,才能使剪出的两段符合条件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可得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给出4米长的绳子,求使剪出的两段绳子的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着重考查了几何概型及其计算公式等知识,属于基础题. 9.(4分)已知函数f(x)=x(ex+ae?x)是偶函数,则a= ?1 .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利用函数f(x)=x(ex+ae?x)是偶函数,得到g(x)=ex+ae?x为奇函数,然后利用g(0)=0,可以解得a.解答:解:设g(x)=ex+ae?x,因为函数f(x)=x(ex+ae?x)是偶函数,所以g(x)=ex+ae?x为奇函数.又因为函数f(x)的定义域为R,所以g(0)=0,即g(0)=1+a=0,解得a=?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奇偶性的应用,特别是要掌握奇函数的一个性质,若奇函数f(x)过原点,则必有f(0)=0,要灵活使用奇函数的这一性质. 10.(4分)函数f(x)=x+的值域为 (?∞,] .考点:函数的值域..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利用换元法设t=,将函数转化为关于t的一元二次函数,利用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函数的值域.解答:解:设t=,则t≥0,且x=1?t2,所以原函数等价为,因为t≥0,所以t=时,函数有最小值,所以y.即函数f(x)的值域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值域,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利用一元二次函数求函数的值域. 11.(4分)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0,e)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计算题.分析:求出函数的导数为y′的解析式,令y′>0 求得x的范围,即可得到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解答:解:由于函数的导数为y′=,令y′>0 可得 lnx>1,解得0<x<e,故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0,e),故答案为 (0,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属于基础题. 12.(4分)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对任意的x∈R都有f(x+4)=f(x)+f(2)成立,若f(1)=2,则f(2013)= 2 .考点:抽象函数及其应用;函数的值..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令x=?2,可求得f(?2)=f(2)=0,从而可得f(x)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结合f(1)=2,即可求得f(2013)的值.解答:解:∵f(x+4)=f(x)+f(2),∴f(?2+4)=f(?2)+f(2),∴f(?2)=0,又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2)=0.∴f(x+4)=f(x)+0=f(x),∴f(x)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又f(1)=2,∴f(2013)=f(503×4+1)=f(1)=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抽象函数及其应用,考查赋值法,求得f(2)=0是关键,考查函数的周期性,属于中档题. 13.(4分)已知函数f(x)= 对任意x1≠x2,都有>0成立,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1) .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导数的运算..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利用对任意x1≠x2,都有>0成立,可得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从而可得不等式组,即可求得实数k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对任意x1≠x2,都有>0成立,∴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f(x)=,∴∴∴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4.(4分)已知函数f(x)=2x2+m的图象与函数g(x)=lnx的图象有四个交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考点: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利用导数求出求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在(0,+∞)上相切时切点的横坐标为x=,再由题意可得f()<g(),由此求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于函数f(x)和函数g(x)都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故这两个函数在(0,+∞)上有2个交点.当x>0时,令 h(x)=f(x)?g(x)=2x2+m?lnx,则 h′(x)=4x?.令h′(x)=0可得x=,故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在(0,+∞)上相切时切点的横坐标为x=.当x=时,f(x)=+m,g(x)=ln=?ln2,函数f(x)=2x2+m的图象与函数g(x)=lnx的图象有四个交点,应有+m<?ln2,由此可得 m<??ln2,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以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求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在(0,+∞)上相切时切点的横坐标为x=,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或演算步骤.15.(14分)已知集合A={xx2?3x+2>0},B={xx2?(a+1)x+a≤0,a>1}.(1)求集合A,B;(2)若(?R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1)A、B都是不等式的解集,分别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可得A、B,由不等式的解法,容易解得A、B;(2)因为(?RA)∪B=B,可知CRA?B,求出CRA,再根据子集的性质进行求解;解答:解:(1)A=(?∞,1)∪(2,+∞)?????????????????????????????????(3分)x2?(a+1)x+a≤0,(x?1)(x?a)≤0???????【解析版】江苏省南京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249882.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质检 数学理
福建省安溪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第二学段质量检测(期末)数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文)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
2014-2014学年高二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