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人生智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子贡问孔子说:“有不一句话能够毕生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大略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以为,从踊跃方面来看,一个有道德涵养的人是通过完美自己来影响别人和转变社会的。反过来,从消极方面来看,自己不乐意做的事件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样推己及人,实际上就是孔子一贯所强调的“恕”道。

   孔子的“恕”道,就是老庶民所常说的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具体一点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盼望怎么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生机怎样生涯;自己不乐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本人愿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辅助别人站得住,灵通。总之,从自己的心坎动身,推及他人,去懂得他人,看待别人。

   确实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做人的基础准则,也是一个人要在社会中有所作为的一个根本前提。

   我国发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例如,曾经以管理洪水而留名千古的大禹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破立人”和“己达达人”的高尚典型。大禹在被任命为治水的负责人之前,刚跟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看到了很多的百姓被洪水淹逝世时,大禹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苦楚、不安。于是他离别了妻子,带领27万治水大众,废寝忘食地进行劝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进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由13年的奋战,大禹和他的治水步队畅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打消了水灾,实现了万古长青的巨大事迹。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大禹治水这件事,他夸口说:“假如让我来治水,必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有我把河道疏浚,让洪水流到附近的国度去就行了,那不是费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处所,成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祸。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成语“嫁祸于人”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过错思维,是未免关键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固然费工费劲,但这样做既排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清除了邻国国民的灾难。人们最为钦佩和赞美的就是这种推己及人的精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rensheng/319966.html

相关阅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儿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做人要讲奉献
节制的智慧
鹰之死
糊糊涂涂避祸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