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七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试卷(有答案和解释)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江苏省南通市通北片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
数学试卷
 
一、:(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
1.(2分)如图,直线a∥b,直线c是截线,如果∠1=115°,那么∠2等于(  )

 A.165°B.135°C.125°D.11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推出∠2=∠1,求出即可.
解答:解:∵直线a∥b,∠1=115°,
∴∠2=∠1=11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的应用,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2分)已知: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

 A.∠1=∠3B.∠4=∠5C.∠2+∠4=180°D.∠2=∠3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
解答:解: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正确;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正确;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正确;
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正确理解定理是关键.
 
3.(2分)下列各式中无意义的是(  )
 A. B. C. D.

考点:算术平方根..
专题:.
分析:根据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观察得:没有意义的式子为 .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熟练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4.(2分)“ 的平方根是± ”,用数学式子可以表示为(  )
 A. =± B.± =± C. = D.? =?

考点:平方根..
分析:根据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它们互为相反数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 的平方根是± ”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 ,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方根的定义及其应用,比较简单.解题时要牢记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5.(2分)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明的位置如图,小华对小明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3,2)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

 A.(5,4)B.(1,2)C.(4,1)D.(1,4)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根据表格找出小明的位置是从小华向右一个单位,向上4个单位,写出坐标即可.
解答:解:小明是从小华向右1个单位,向上4个单位,
∴小明的坐标是(1,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位置的确定,是基础题,比较简单.
 
6.(2分)(2013•金湾区一模)将点P(?4,3)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点P′,则点P′的坐标为(  )
 A.(?2,5)B.(?6,1)C.(?6,5)D.(?2,1)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专题:动点型.
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
解答:解:将点P(?4,3)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坐标变为(?4?2,3?2),即点P′的坐标为(?6,1).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点坐标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平移点的纵坐标不变,而上下平移时点的横坐标不变.平移中,对应点的对应坐标的差相等.
 
7.(2分)方程2x?3y=5、xy=3、 、3x?y+2z=0、x2+y=6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  )个.
 A.1B.2C.3D.4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分析:二元一次方程满足的条件:整式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1.
解答:解: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方程只有2x?3y=5;
xy=3,x2+y=6的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为2,不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x+ =1不是整式方程,不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3x?y+2z=0含有3个未知数,不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由上可知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1个.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要求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及其特点:含有2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
 
8.(2分)下列各组数中① ② ③ ④ ,是方程4x+y=10的解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专题:方程思想.
分析:作为一道,该题最好的方法是把这4组答案分别代入方程,通过“左边=右边”来判断答案.
解答:解:把① 代入得左边=10=右边;
把② 代入得左边=9≠10;
把③ 代入得左边=6≠10;
把④ 代入得左边=10=右边;
所以方程4x+y=10的解有①④2个.
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即把x,y对应的值代入到原方程后,左右两边应该相等(左边=右边).
 
9.(2分)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时,有下列四种变形,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
分析:将第一个方程左右两边乘以2,第二个方程左右两边乘以3,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时,变形为 .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加减消元法与代入消元法.
 
10.(2分)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  )
①连接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②若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③平面上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无论x取何值时,点P(x+1,x?1)都不在第二象限.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对①进行判断;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②进行判断;
根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对③进行判断;
根据第二象限内的坐标特征对④进行判断.
解答:解:连接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所以①是真命题;若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所以②为假命题;平面上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以③为假命题;无论x取何值时,点P(x+1,x?1)都不在第二象限,所以④为真命题.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二、题:(每空1分,共16分)
11.(1分)(2005•宜昌)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28°,则∠2= 28 度.

考点:对顶角、邻补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两直线相交时,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有对顶角、邻补角,要根据定义进行判定,再确定大小关系.
解答:解:根据对顶角相等,得∠2=∠1=28°.
点评:本题考查对顶角的性质,是简单的基础题.
 
12.(1分)小强手上拿着一张“8排7号”的电影票,若排数在前,列数在后可写成 (8,7) .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根据要求,第一个数是排数,第二个数是号数解答.
解答:解:“8排7号”排数在前,列数在后可写成(8,7).
故答案为:(8,7).
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读懂题目信息,理解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13.(3分)64的算术平方根是 8 ,平方根是 ±8 ,立方根是 4 .

考点:立方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求出即可.
解答:解:64的算术平方根是8,平方根是±8,立方根是4,
故答案为:8,±8,4.
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14.(3分)在? , , ,? ,3.14,0, ?1, , 中,其中:整数有 0, ?1 ;无理数有  , , ?1,  ;有理数有 ? ,? ,3.14,0,  .

考点:实数..
分析:由于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所以根据以上实数的分类解答即可.
解答:解:整数:0, ;
无理数:在 , , ?1, ;
有理数:在? ,? ,3.14,0,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分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以下概念: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15.(3分) 的相反数是   ,它的绝对值是   ;到原点的距离为 的点表示的数是 ±  .

考点:实数的性质;实数与数轴..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绝对值的性质解答;
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解答.
解答:解:? 的相反数是 ,它的绝对值是 ;
到原点的距离为 的点表示的数是± .
故答案为: , ,± .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相反数的定义,绝对值的性质,以及实数与数轴,要注意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16.(3分)用“>”“<”:
(1)  <  ;
(2)  > 8;
(3)  <  .

考点:实数大小比较..
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被开方数大的就大比较即可;
(2)求出 > ,求出即可;
(3)求出两个数的绝对值,根据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即可.
解答:解:(1) < ,
故答案为:<.

(2)∵ > ,
∴ >8,
故答案为:>.

(3)∵ > ,
∴? <?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和实数大小比较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17.(1分)点P在第三象限,且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积为8,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P点的坐标 (?2,?4) .

考点:点的坐标..
专题:推理填空题;开放型.
分析:由于点P在第三象限,所以横坐标、纵坐标都为负,且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积为8,由此即可确定P点的坐标,答案不唯一.
解答:解:∵点P在第三象限,
∴横坐标、纵坐标都为负,
又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积为8,
∴答案不唯一,符合条件的P点的坐标(?2,?4).
故答案为:(?2,?4).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18.(1分)已知A(2,?4),B(2,4),那么线段AB= 8 .

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两点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差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A(2,?4),B(2,4)的横坐标相同,都是2,
∴AB∥y轴,
AB=4?(?4)=4+4=8.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判断出AB∥y轴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64分)
19.(5分)计算
(1)
(2) .

考点:实数的运算..
分析:(1)分别根据数的开方法则计算出各数,再根据实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解答:解:(1)原式=5?2
=3;

(2)原式= + ?
=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熟知开方法则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6分)解下列方程组
(1)
(2) .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1)把第一个方程代入第二个方程,利用代入消元法求解即可;
(2)根据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
解答:解:(1) ,
①代入②得,3x+2(2x?3)=8,
解得x=2,
把x=2代入①得,y=2×2?3=1,
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

(2) ,
①+②得,4x=8,
解得x=2,
把x=2代入①得,2+2y=3,
解得y= ,
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较小时可用代入法,当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用加减消元法较简单.
 
21.(7分)如图:已知∠B=∠BGD,∠DGF=∠F,求证:∠B+∠F=180°.
请你认真完成下面的填空.
证明:∵∠B=∠BGD ( 已知 )
∴AB∥CD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DGF=∠F;( 已知 )
∴CD∥EF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B∥EF (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
∴∠B+∠F=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推理填空题.
分析: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及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答出即可.
解答:证明:∵∠B=∠BGD(已知),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GF=∠F(已知),
∴C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EF(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故答案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在看懂图形并根据题意,找到两角互补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8分)在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面各点:A(0,3);B(1,?3);C(3,?5);D(?3,?5);E(3,5);F(5,7);G(5,0);H(?5,0)
(1)点F到x轴的距离是 7 个单位长度;点F到y轴的距离是 5 个单位长度.
(2)A?H这8个点中,没有一个点在第 二 象限.
(3)连接CE,则直线CE与y轴是什么关系?

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1)根据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解答;
(2)结合图形解答即可;
(3)根据C、E的横坐标相同可知CE与y轴平行.
解答:解:(1)点F到x轴的距离是7个单位长度;点F到y轴的距离是5个单位长度;
(2)A?H这8个点中,没有一个点在第二象限;
(3)CE与y轴平行.
故答案为:(1)7,5;(2)二;(3)平行.

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熟练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找出点的位置,准确确定各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3.(6分)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
(1)若用代入法求解,可由①得:x= 1?2y  ③
把③代入②解得:y=   
将其代入③解得:x=   
∴原方程组的解为   
(2)若此方程组的解x、y互为相反数,求这个方程组的解及的值.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专题:计算题.
分析:(1)根据代入消元法的求解方法解答即可;
(2)根据方程组的解互为相反数可得x=?y,代入方程①求出y,再代入方程②求出即可.
解答:解:(1)若用代入法求解,可由①得:x=1?2y③,
把③代入②解得:y= ,
将其代入③解得:x= ,
∴原方程组的解为 ,
故答案为:1?2y; ; ; ;

(2)∵方程组的解x、y互为相反数,
∴x=?y③,
③代入①得,?y+2y=1,
∴y=1,
x=?1,
=?1?2=?3,
∴方程组的解是 ,
=?3.
点评:本题考查了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练掌握代入法的操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4.(4分)若 ,求2+5n的立方根.

考点:立方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
分析:根据已知得出?1=0,n?5=0,求出=1.n=5,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 ,
∴?1=0,n?5=0,
∴=1.n=5,
∴2+5n=27,即2+5n的立方根为3.
点评: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应用,关键是求出、n的值.
 
25.(3分)(1)如图甲,AB⊥BC,∠ABD的度数比∠DBC的度数的两倍少15°,设∠ABD和∠DBC的度数分别为x、y,那么下面可以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的方程组是 B 
A、 B、 C、 D、
(2)如图乙,三条直线a、b、c相交于同一点,且a⊥c,∠1的度数比∠3的度数的两倍少9°,设∠1和∠3的度数分别为x、y,类似的,请你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角的计算..
专题:.
分析:(1)根据题意所述等量关系:∠ABD+∠DBC=90°,∠ABD的度数比∠DBC的度数的两倍少15°,可得出方程组;
(2)根据a⊥c,可得∠1+∠3=90°,结合∠1的度数比∠3的度数的两倍少9°得出方程组,解出即可.
解答:解:(1)∵AB⊥BC,
∴∠ABD+∠DBC=90°,
设∠ABD和∠DBC的度数分别为x、y,
则可得 .
故选B;

(2)∵a⊥c,
∴∠1+∠3=90°,
设∠1和∠3的度数分别为x、y,
则可得: ,
解得: .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需要我们仔细审题,找到等量关系,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等量关系.
 
26.(8分)如图,△ABC在直角坐标系中,
(1)请写出△ABC各点的坐标;
(2)求出S△ABC;
(3)若把△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A′B′C′,在图中画出△ABC变化后的图形,并判断线段AB和线段A′B′的关系.

考点:作图-平移变换..
专题:作图题.
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即可;
(2)利用△ABC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3)根据网格结构找出平移后的点A′、B′、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结合图形可得线段AB和线段A′B′平行且相等.
解答:解:(1)A(?1,?1),B(4,2),C(1,3);

(2)S△ABC=5×4? ×2×4? ×5×3? ×1×3,
=20?4? ? ,
=16?9,
=7;

(3)△A′B′C′如图所示,线段AB和线段A′B′平行且相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7.(8分)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货车与3辆小货车一次可运货15.5吨,5辆大货车与6辆小货车一次可运货35吨,
(1)1辆大货车一次可以运多少吨?1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多少吨?
(2)现有一批货物用3辆大货车和5辆小货车一次刚好运完,如果每吨运费20元,共需运费多少元?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分析:(1)设1辆大货车与1辆小货车一次分别可以运x吨、y吨.根据条件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
(2)由(1)的结论求出这批货物的重量,再根据总运费=每吨的运费×吨数即可.
解答:(1)设1辆大货车与1辆小货车一次分别可以运x吨、y吨.,由题意,得

解得: .
(2)由题意,得
这批货物的数量为:3×4+5×2.5=24.5.
运费为:24.5×20=490元
答:共需运费490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总运费=每吨的运费×吨数的运用,解答时求出1辆大货车与1辆小货车一次运货的数量是关键.
 
28.(9分)如图,已知直线 l1∥l2,且 l3和l1、l2分别交于A、B 两点,l4和l1、l2分别交于C、D 两点,点P在直线AB上且点P和A、B不重合,PC和C的夹角记为∠1,PD和DN的夹角记为∠2,PC和PD的夹角记为∠3.
(1)当∠1=25°,∠3=60°时,求∠2的度数;
(2)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1、∠2、∠3三个角之间的相等关系是 ∠3=∠1+∠2 
(3)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1、∠2、∠3三个角之间的相等关系是 当点P在l1上方时∠3=∠2?∠1,当点P在l2下方时∠3=∠1?∠2 
(4)如果直线l3向左平移到l4左侧,其它条件不变,∠1、∠2、∠3三个角之间的相等关系是 当点P在A、B两点之间时∠1+∠2+∠3=360°,当点P在l1上方时∠3=∠1?∠2,当点P在l2下方时∠3=∠2?∠1. 
(其中(2)、(3)、(4)均只要写出结论,不要求说明).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1)延长DP交直线l2于E,根据平行线得出∠1=∠DE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
(2)延长DP交直线l2于E,根据平行线得出∠1=∠DE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
(3)画出图形,延长DP交直线l2于E,根据平行线得出∠1=∠DE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
(4)画出图形,延长DP交直线l2于E,根据平行线得出∠1=∠DE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
解答:解:(1)延长DP交直线l2于E,
∵直线 l1∥l2,∠1=25°,
∴∠DEC=∠1=25°,
∵∠3=60°,
∠2=∠3?∠1=35°;

(2)∠3=∠1+∠2,
理由是:∵直线 l1∥l2,
∴∠DEC=∠1,
∴∠3=∠2+∠DEC=∠1+∠2,
故答案为:∠3=∠2+∠1.

(3)故答案为:当点P在l1上方时∠3=∠2?∠1,
当点P在l2下方时∠3=∠1?∠2;

(4)故答案为:当点P在A、B两点之间时,∠1+∠2+∠3=360°,当点P在l1上方时∠3=∠1?∠2,当点P在l2下方时∠3=∠2?∠1.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用了运动观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96400.html

相关阅读:2015七年级数学上第2章整式的加减测试题2份(附答案)
2016学年人教版数学初一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2016七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初一数学上册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