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有言,人心易坏,美德难养。
古语有"危微之说":"危"是说求欲之心,如大堤防水,易于瓦解,一旦决堤,不可整理;"微"是说理义之心,如帐映烛火,若有若无,难明易灭。
人心至灵,不可过于操劳,也不可过于安适,惟有读书学习,能使劳逸适度。现今有许多人起早贪黑,身心无处安置,必定精力散漫、思维杂乱、居顺处逆、见人惶恐、频生懊恼。这样的人,定是不读书、不学习的人。
古人云:扫地焚香,清福得享。有福之人,受罪之时也读些书;无福之人,心中便生别念。这话真是切中时弊。不读书的人,凡违愿之事,认为只有本人一人不如意,心中变生出很多愤懑。他不知古人所遇的崎岖,比他更多百倍,这都是不读书的原由。
宋代苏东坡,逝世后文名传世、万古长青,但生前却忧谗畏讥,往复迁徙于潮州、惠州,境况崎岖;唐朝诗人白居易,不后辈;宋代文学家陆游,忍饥受饿。这些在书中都有记录。他们都是光照千秋之人,遇事却这样不如意。假如人们能静心领会他们的阅历,对自己的不顺心就能安之若素了。
人若不读书,就只能看到自己的艰难,从而心生恼恨、忧烦愁闷,这又何必呢?古人也有富饶昌盛、申明赫赫的时候,但转瞬也就灰飞烟灭了。所以读书也可促进道义,是颐养身材的要务。然而,如果读书非要硬啃大部头的文集,以争是非,那就太辛劳了。粗略阅读,自由地看看古人文章的精要之处,也就足够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rensheng/86157.html
相关阅读:儿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做人要讲奉献
糊糊涂涂避祸灾
节制的智慧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