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中,必要的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必要的放弃不是削减,是升华。
我们都有这样吃水果的经历:
有时候水果买多了,或者是自己刚买了朋友又拿来些,单位一下发了一大箱。水果多了,不可能及时吃完,这时候家里人就会有所分歧:孩子们多半挑好的吃,而年纪越大的人越是先拣不好的吃。等到把坏的吃完了,好的也变坏了,结果往往是很多人从头到尾就没有吃到一只好水果。
面对一箱水果时,有人从烂的开始吃,吃了一箱都是烂的,有人从好的开始吃,至少能吃半箱好的。不懂得放弃的人,内心其实是有一种错误的贪婪的思维方式:我全都要!结果往往很不理想:要了坏的,放弃了好的;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生活中不会放弃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会放弃的人总给自己背上许多沉重而愚蠢的负担。比如说那些式样过时、穿上去使你感觉很不舒服的旧衣服,许多人并不想扔掉,让它们占据着本就拥挤的空间,还要不断地收拾、整理,费时费力;还有很多自己不喜欢的照片,从来也没有想着把它们销毁,日积月累地堆积在影集里,看一次别扭一次;还有很多从来也用不上也没什么纪念意义的东西等等。
在人生中,必要的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必要的放弃不是削减,是升华。原因非常简单,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一个时间段内,我们也许能集中资源做好一件事情,但不可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
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帕瓦罗蒂小的时候很喜欢唱歌,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但他同时也是一所师范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错。师范毕业时,他很苦恼,是继续学习唱歌呢,还是做一个教师?他想边做教师边用业余时间唱歌。这时候,他父亲说话了,父亲说:“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椅子中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必须学会放弃一把椅子。”帕瓦罗蒂于是为自己选择了一把“椅子”。他说:“选择和放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却是成功的前提。”
对一个企业来说,放弃一些产品和机会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日本著名的经营顾问仓定先生在他的《社长论》中如此论述:“产品慢慢上了年纪,销售额的增长渐渐变得困难了。反过来,效益也日益低下。于是这个产品成了造成企业业绩恶化的罪魁祸首。是否放弃这个产品,对企业业绩的好坏影响极大。但是通常很难做出放弃它的决定,因为它曾经是我们公司的龙头产品。这个道理很简单,过于平凡了,但却难以实施。‘割爱’之难,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想像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舍弃本身才是革新的第一步。”
相信很多读者也都有投资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的经历。当我们回首总结时,常常会发现:对投资利润贡献最大的往往只是一只个股,相反亏损则多是来源于分散投资。觉得这个好,听人家说那个也不错;这个买一点,那个也买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实际上哪一个机会也没有抓住。反而不如认认真真研究好一只个股,重仓杀进,全力争取最大的利润。当然前提是你要下工夫学习,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然后在此基础上优中选优,敢于放弃那些看起来很诱人的机会,集中精力打好每一仗。想一想,你重仓在一只股票上,能像每种买上一二百股那么随意吗?我们很多时候就亏损在这种随意上:反正只有这么些,赔一点无所谓,另外几只还有希望呢。
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通俗的理论:20与80原理,在一个群体中,最重要的是20%的一小部分。如: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利润来自20%的产品或顾客等等。这些关键的20%用现在流行的话语讲就是一个“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投资也好,做企业也好,我们的首要目标都是那些最好的水果,只有它们才能给我们的胃带来最大的收益,那些烂水果,不吃也罢。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一定要抓住自己的关键20%,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及时放弃,最终也许只能吃到一箱烂水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rensheng/437752.html
相关阅读:儿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做人要讲奉献
糊糊涂涂避祸灾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鹰之死
节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