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利毋前德业毋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内,修为毋减分中。
宠利:声誉、金钱和财产。
德业:德行,事业。
修为:品格涵养。修是修养学习。
分:指范畴。
追求功名利禄时不要抢在别人之前,进行品德涵养开办事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享受物质生涯不要贪图超过自己容许的规模,素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分内所应达到的尺度。
《孟子?离娄下》篇曾提出"禹、稷、颜回同志"的观点,说:"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浊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在孔子所称为"贤"的两种人中,包括了他的两大幻想:立功与立德。立功就是推行仁道,造福天下,实现大同世界;破德则是树立一种乐道自足的强盛的精神境界,富贵贫贱,始终如一。
人生的所有愿望,演绎起来是两种:精神欲望和物质欲望。为了满意这两种欲望,相应地就发生了两大追求:精神追乞降物质寻求。庸人、小人把物资欲望当作人生的全体,所以没有多少精神的追求。正人、贤人精力的欲望特殊强烈,然而却也不能没有物质的欲望,所以他们得蒙受这两种欲望,他们比庸人、君子多承受一份基本的人生苦楚,只是他们终极能以精神欲望居于主导位置,到达一种存在伟大包涵力的崭新的心理协调。这种有巨大包涵力的簇新和谐,就是"安贫乐道"。
梦窗国师曾对人说:我手下有三等弟子,上等弟子皆毫无挂碍地绝断尘缘,一心究明己事,探究实在的自己,为真谛而穷追不舍;修行不纯但好学勤恳,所取博杂的是第二等;昧却本人的灵性,一味贪嗜佛祖残涎末教的为下等。至于那些聚精会神佛门之外的杂书,舞文弄墨,自吹得意的便是大俗人一个了。这等人连我手下的下等弟子都不如。更有餍饫安息,放逸度日者,仅是末流罢了,这种人古人称为衣架饭囊。这种人没有僧性,不可纳为我门弟子,出入山门亦不允许,或者有人说,他也是来入门求道的,跟尚怎么能够这么不慈善心呢?老僧我始终这样以为:不是咱们没有博爱和善良之心;空门所需的只是那种能知过改过,坚定不移,经得起千锤百炼,足以继续先人大业的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rensheng/262844.html
相关阅读:节制的智慧
儿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做人要讲奉献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鹰之死
糊糊涂涂避祸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