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留下了很多文治武功的动听故事,诸葛亮也始终是人们崇敬的偶像。实在,诸葛亮之所以被誉为千古名相,除了他的个人才干之外,还离不开他虚心接收别人批驳和倡议的品格。
诸葛亮是个恪渎职守的人,据说有一次他辛辛苦苦地趴在案前,亲自核查登记册和账本。主簿杨?晓得了这件事后,径直闯进丞相府,对诸葛亮说:“管理国度都有必定的规矩和秩序,这个程序一定要遵照,不能杂乱;高低的职务、职责,也不能彼此侵略,否则就会乱套,反义词。请容许我用治家的小事来为您打个比喻吧。”
于是,杨主簿给诸葛亮举了这个例子:“有一个财主起初治家有方,给奴仆派活颠三倒四,男人去耕田种地,女人去洗菜煮饭,狗留在家里看门,鸡主管报时,牛出力耕地,马奔跑长途。这就叫各尽所能,各司其职。主人只要负责检讨,抓好兼顾就能够了。
“可是突然有一天,这位财主灵机一动,突发奇想,他不再派别人干活,而是亲自去干那些琐碎的活儿,成果累得他眼花缭乱,身心疲乏,最后什么事也没有干成,更别提干好了。为什么呢?是这个财主的智慧不如男女奴仆吗?当然不是,问题在于他丢掉了治理的方式。古人讲得很清楚:‘安坐下来,谈论制订治国大道的是王公;举动起来,履行政务的是士大夫。’
“现在丞相你管理国务,万事缠身,可您居然亲身低着头、弯着腰来核查登记本跟账单之类的事件,这不是太操劳辛劳而又不必要吗?”
杨主簿一番坦率恳切的奉劝,使诸葛亮很受启示。他立刻向杨主簿认了错,做了自我批评。
诸葛亮身为一国丞相,却可能虚心听取下属的准确看法,坦白地否认本人的过错,这种品德值得咱们后人学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rensheng/246284.html
相关阅读:糊糊涂涂避祸灾
节制的智慧
儿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做人要讲奉献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