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人人都愿望胜利,盼望出人头地。这种进取向上的精力原来是宝贵的,但也有"盛名之下,实在难副"的情况。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颜之推的人,编纂了一本《颜氏家训》,里面尽是一些智慧的语录,绝无激烈褊狭之言。
颜之推从不爱好极其言行,必是谨守本身分寸,崇尚中庸之议。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此为古籍《礼记》著称之言,其意为欲望跟主意不能完整放荡任性,必需考虑与他人相处是否影响对方,造成彼此损害,如何与人和谐均衡才是最主要的一点。
颜之推也引用此语,再作一番申论:"宇宙可臻其极,惰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破涯限尔。先祖靖侯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吾毕生服膺,以为名言。"世人皆喜高官厚禄,即不想随之而来的嫉恨之灾与逸乐之祸。大抵欢乐寻求地位、名利者,其愿望愈深,危险愈大,且在人不知鬼不觉中加强,更遑论断定这虚名钱财构筑的高台何时倒塌。这种景象在浊世之中最为显明,所以颜之推才告诫子孙切勿贪图高官厚禄,能位居中层阶层最好。
靖侯乃颜之推的先人,仕于东晋,因屡建奇功,攀升至极高官职,也因此引来桓温试图结盟的事件。当时朝中权势最大、领有呼风唤雨实力的人非桓温莫属。见到靖侯军权节节高升,桓温为牢固权位,便以招亲为钓饵,想要联合二人之力。不想,靖侯却一口拒绝,这在普通人绝难做到。谁不想攀龙附凤,借机笼络权高位重者,以保障自身权利呢?唯独靖侯不作如是想,担心勾搭权势,树立派别会引来灾害。
重要是由于他以为树大招风,势力过高的家族易招别人嫉恨,假使遇有心怀狭窄者居心陷祸,这般仗恃权势的家族怎能久长矗立呢?如果未几加斟酌,随意与这种大家族结亲,不知何时会遭遇牵连,枉受无妄之灾。重大者可能诛灭九族,家系命根子便中止无继。考虑到这点,靖侯才防止与权势之家结亲,并以此告诫子侄。
其孙颜之推更谨守祖训,凡事均持适可而止的态度,并成为颜之推学术理念的重心,他认为"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兹摘录其言于下:"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逊冲损,能够免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侈,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
至于如何生活才是颜之推所能接收,并合乎不偏不倚呢?紧接着他举出详细实例来阐明:"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顷,堂室才蔽风,车马仅代杖柔,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不论此者,以义散之;不至此者,勿非求之。"
这段话如果以古代人的目光来看,可能对颜之推所言有些怀疑,甚至曲解他所谓的纯朴俭约,成语造句,竟是如此丰富的物资生活。但古代社会地大物博、人口稀疏,做作人口密度较低,物质享受较高,更何况颜家乃当时贵族之门,其保持贵族身份地位所需前提当然比个别庶民要高。在上段援用话语中,颜之推不过是列出贵族生活最低需要罢了!单纯就其理念而言,他仍然不主意适度豪奢富饶的物质生活。
同样的,在仕宦之途,颜之推抱持适可而止的心态,不奢求高官位置,因此他说:"仕宦称泰,不外处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免得羞辱,无倾危也。高比者,便利罢谢,偃仰私庭。"
这种生活态度,大多数人必以"消极"称之,或者在世局稳固的情形下,不求做官便无奈施展所长,以奉献己力于众人,天然被划归为消极生活态度了。然而换个角度假想,倘若处于动荡不安、竞争剧烈的时期,踊跃求进达一顶峰,却因政局更替而贬谪,如斯高升低降必使生活发生极大变更,适应上较为艰苦。因而颜之推所设定之仕限度也不无情理,乃是适应时代潮流,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涯态度。假如由此态度来看,他的生活立场怎可说是消极呢?
人生智慧
在积极求取巅峰期的时候,不妨思及颜之推提倡的人生态度,试图明了满足常乐的情趣,捕获中庸之道的精义,稍稍使生活步调快慢平衡,才不易陷入过度偏激的生活陷阱之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rensheng/238741.html
相关阅读:儿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做人要讲奉献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糊糊涂涂避祸灾
节制的智慧
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