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为先务,本破而道生”是指做人要孝顺长辈,爱戴兄长,提倡的是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孟子?滕文公下》曰:“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即“入则事亲孝,出则敬长悌。悌,顺也。”这句贤文的“本”即做人的根本,“道”即做人的道理。意思是孝敬是一个人重要、重要和基本的事件,只有理解跟做到了孝顺,才干清楚做人的情理。
“孝”的造字也很有深意,由“老”字头“子”字底形成,其字意体现了父子关联,父在上,子在下;父亲要抚养、关照儿子,儿子要尊敬、孝顺父亲。再来看“教”字,则是由左“孝”右“文”组成,其寄意“教育”之道就是“文”之以“孝”。教育就是要通过文化来传布孝道,因而古人把宣扬、弘扬孝道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孝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清朝学者李毓秀编辑的《弟子规》是后代启蒙教导的重要读本,它的首段是这样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将孝悌放在了首位,以为践行好了孝悌之后,再讲求“信”、“爱”、“仁”,有了残余的时光和精神再去“学文”,咱们暂且不管这种排列次序是否迷信公道,仅从《弟子规》得以风行长远,阐明国人是认可孝悌的重要性的。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当初世界中最文化的国家,讲到‘孝’字,还不像中国讲得这么到位。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要可能把‘忠孝’两字讲到做好,国家便天然能够富强。”
我国事一个十分器重孝道的国度,人生,据不完整统计,在11000多字的《增广贤文》中,对于孝悌的内容居然多达200余字,足见孝悌在《增广贤文》中的分量。如:
孝当极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
早把美味勤赡养,夕阳时间未几时。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谦和待人,忠孝传家。
以孝律身,即出将入相,都做得妥妥亭亭;以忍御气,虽横祸非灾,也免脱千千万万。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识,则盛德日新;以爱妻子之可爱父母,则孝行自笃。
父老奔跑无逆子,要知贤母观儿衣。
爱日以承欢,莫待丁兰刻木祀;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
这些贤文都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孝道的重要意思。
胡适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便无比感叹地说:“我在30年前曾主意废除读经,经由30年当前,我又要倡导读经,尤其特殊要提倡读《孝经》”。胡适先生这段话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明中的主要位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rensheng/152222.html
相关阅读:节制的智慧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鹰之死
儿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做人要讲奉献
糊糊涂涂避祸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