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自合适若布衣
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多少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峨冠大带:峨是高,冠是帽,大带是宽幅之带,峨冠大带是古代高官所穿的朝服。
轻蓑小笠:蓑,用草或蓑叶编制的雨衣。笠是用竹皮或竹叶编成用来遮日遮雨的器具。比喻平民百姓的穿着。
逸:安逸安逸。
咨嗟:惊叹、感叹。
长筵广集:形容请客局面的奢侈奢华。
火牛:比作放纵欲望追逐富贵。典出《史记?田契列传》:"单收城中牛千余,被五采龙文,角束兵刃,尾束灌脂薪刍,夜半凿城数十穴,驱牛出城,壮士五千余随牛后,而焚其尾,牛被痛,直冲燕军,燕军大溃。"
风马:发情的马,此处比方欲望。据《左传?僖公四年》:"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不接也。"
一个身穿蟒袍玉带的王侯将相,一旦看到身穿蓑衣头带斗笠的平民庶民由由然一派安适的样子,不免会发出一种爱慕的感慨;一个常常奔走于交际应酬,饮宴奢靡、居所华丽的豪门权贵,一旦遇到逍遥安闲过安闲朴实的生活的人,心中不禁得会发生一种淡泊自适的感到,这时也未免要有一种迷恋不忍离去的情怀。高官厚禄与富贵荣华既然并不足贵,励志书籍,众人为什么还要费神机放肆愿望追赶富贵呢?为什么不想法去过那种悠然自适而能早日恢复原来本性的生活呢?
孔子说,富贵于我如浮云,还说,"君子喻于义,君子喻于利。"而且告诫弟子"罕言利"。当孔子据说弟子冉求加入季康子"用四赋"的改造时,责备他辅助季氏聚敛财富,发布将冉求逐出门墙,而且号召弟子们"鸣鼓而攻之"。
孟子比孔子更为激进,罗唆就讲"何必曰利"。那些"鸡鸣而起,孳孳为利"的人不外是"跖之徒"。在孔子看来,金钱、财产好像洪水猛兽,与仁义道德水火难容,厚此必将薄彼。财富空虚,道德就沦丧了,道德沦丧,国度就危亡了。
《易经?系辞上》中说:"日新谓之盛德。"孔颖达对这句话做了说明:"其德日日增新,是德之盛极。"一人要可能做到在道德上天天有所长进,那就是最了不起的盛德了。
道德正人适其天性而生涯,诚然贫寒,但重人格人品而芳香于陋室。为什么这样呢?请看《庄子?缮性》中的一段阐述,庄子说:"古时候所说的得意自适的人,不是指高官厚禄的位置尊显,说的是出自本然的快意而不必要再增加什么罢了。当初人们所说的快意自适,是指高官厚禄地位显赫。荣华富贵在身,并不出自本然,如同外物偶尔到来,是常设寄托的货色。外物寄托,它们到来不必加以阻挡,它们离去也不用加以劝阻。所以不可为了富贵荣华而任意放荡,不可由于穷困贫乏而趋附流俗,身处富贵荣华与困窘贫乏,其间的快意雷同,因此没有发愁罢了。现在寄托之物离去便觉不能快意,由此观之,即便真正有过快意他未尝不是迷乱了真性。所以说,因为外物而损失本身,因为流俗而失却本性,就叫做倒置了本末的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rensheng/116610.html
相关阅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节制的智慧
儿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做人要讲奉献
糊糊涂涂避祸灾
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