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是人类永远猜不破的大谜。道家的开创人却把死和生翻来覆去地思考,他们对于这方面的见解既深入又有趣。老子崇尚一种做作的人生立场,同样地也主意以一种天然的平凡心来看待生死。他以为一个人应当不贪生不恶死。
孔子的学生子路有一次对孔子说:“老师,请问死是怎么一回事?”孔子对这个总是爱好提怪僻问题的弟子早就有些不耐心,他把脸一沉,说:“生的道理我还没弄清楚,人生语录,怎么懂得什么是死呢?”把子路呛得一鼻子灰,把头一缩,再也不敢启齿了。儒家把全体的心理都花在社会与人生上,他们对死亡谈不上什么高超的看法,可能也是事实,孔子自称不懂得死是怎么回事兴许不是客气话。
试想一想,假如把船藏在山谷的深泽中,再踏实隐秘不外了,不是吗?然而大地是一直在活动的,有些山谷成了高山,有的高山又夷为平川,山谷如果有所变化,那么,船当然也就藏不住了。
深谷跟幽谷都会有所变化,何况是有着精神的人呢?有些人一发明自己的脸上有了皱纹,或者是头上有了多少根白头发,就发愁不已,这就是不理解天然的情理。对生老病死要能听天由命,这样才干领有一个洒脱自由的人生。每一个人都酷爱本人的性命。热爱自己、爱护生命并不错。《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上山砍柴,把柴扛在肩上走了很远的路,他又累又渴,不得不把柴放在路边,好歇一会儿,此时他顺口说了一句:“唉!还不如死了的好。”逝世神听了这话,立刻跑来问他说:“你需不须要我的帮忙呀!”老人并没有请求死神把他带走,反而说:“请你把那捆柴放到我的肩上!”寓言中的这位白叟心态上的变更,很有意思,也颇见人生的道理。
中国古代有很多人期求长生反而弄得短命。不少天子为了永生不老而求仙供佛,成果不是送了自己的性命,就是害了别人的生命。古往今来求仙拜佛的人有千千万万,长生不死的却找不到一个。秦始皇曾派徐福带着数千的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到神话中的仙山蓬莱去采不死药。徐福入海后并没有看到什么仙山,回来后骗秦始皇说:“海里有一条大鲸阻拦去蓬莱山的航道。”秦始皇亲身带人到海边射死了一条大鲸,但仍是没有采到什么不死药,没过多少年,他就一命呜呼了。
人有诞生的一天,就一定有死亡的一天,这就像有黑夜就必定有白天一样,是自然的法则,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掉的。所以,咱们应该生的时候不欢欣鼓舞,死的时候也不呼天抢地。自由自在地来,无牵无挂地走,不忘却自己的来处,也不寻求自己的归宿。事件来了就怅然接收,把死和生全扔在脑后,所有适应自然的规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rensheng/101697.html
相关阅读:儿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做人要讲奉献
糊糊涂涂避祸灾
节制的智慧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