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伊曼努耶尔?康德(Immanuel Kant)受到休姆(Hume,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所说:““因”与“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果律”,只不过是一种人们的“习惯”、“信仰”,“因”与“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的启示,因而得以从“独断的美梦”中清醒过来。
虽然,康德也很欣赏休姆(Hume)以“经验主义”观点,检验“因果律”立足点,这样的做法。
但是,这并不代表康德就认同“经验主义者”和“怀疑论者”,康德有康德他自己的看法,就像1880年11月21日,人们为康德迁葬时,在其墓上所刻的墓志铭:
“如果心中充满这两件事,并持续不断地加以思索,我们将发现数不尽的惊讶,这两件事就是:“天上的繁星”和“人间的良心”。”
简单来说,康德的思想,就是站在“自然科学”与“道德生活”这两个基础上,所发展出来。
所谓“自然科学”的基础,就是追随“科学家”们,例如前面所提到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牛顿( Sir Isaac Newton)…等人的途径,以实验、数学方法研究这个世界,因而发现万物并非乱无章法,而是那么精确地遵循着既定的规律在运行。
所谓“道德生活”的基础,就是同时探索人类“知识”的源头、追索人类“理性”的临界、探究人类“心灵自由”的可能性。
康德探索“自我”的角度有别于“经验主义者”和“怀疑论者”,康德说:没有内容的思维就会变成空的,欠缺概念的直观则是盲目的,唯有“有内容的思维”加上“有概念的直观”,才能产生“知识”。
针对“知识”,康德进一步阐释,当“对象”刺激了我们的感官,我们就会产生“感觉”,不过,我们只能“感觉”到“对象”的“表像”,而“知识”就是从这样的经验、感觉而来,所以,“知识”是“后天”的,透过“学习”的,只能了解事物的“表像”。
针对“感觉”、“知识”、“理性”…等认知状态,康德又把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感性层次”,第二个层次是“知性层次”,第三个层次是“理性层次”。“感性层次”以“空间”和“时间”形式展现,“知性层次”的形式则是“范畴”,而“理性层次”却是最高级的“综合能力”,康德说:唯有“理性”才能真正了解世界。
根据“自然科学”、“道德生活”这两个基础的探索,伊曼努耶尔?康德(Immanuel Kant)提出了“Transcendentalism(先验主义,也有人译为超验主义)”,并向世人宣告:人类的确有能力认识我们这个世界(强力回应“怀疑论者”所说:“即使这世上有东西存在,我们也无法认识它!”这个观点)。
所谓“Transcendentalism(先验主义)”,所要揭示的,不是后天学习所得的“知识”,而是先于“后天学习”、能够进行“后天学习”的“智”,也就是我们“先于经验”、“本来就具备”的“智”。
康德所谈的“先验”,如果以“心灵疆界”角度来看,就是在探索“无名层次”,很值得我们参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nlp/3843.html
相关阅读:感官敏锐练习
NLP系列29《神奇实用的NLP》提要
NLP故事——小顽童与老顽童
NLP执行师课程和NLP教练技术有什么区别?
把规条与信念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