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他姓李,以下就以“李兄”称之),听我和另一位笃信佛教多年的顾问界林姓朋友(以下就以“林兄”称之)谈到“唯识宗把‘心理活动’分为八种”,就很有兴趣地问:“到底‘唯识宗’把我们的‘心理活动’,分成哪八种‘识’?”
林兄说:“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这八种‘识’。”
李兄问:“这些我以前也都听过,但是,就是不太了解是什么东西,你能不能解释清楚一点?”
我接过话来说:“前五识我知道,我来说说看,请林兄指正。”
林兄说:“不必客气。”
我说:“‘唯识宗’前五识所说的‘识’,就是指能够认知、识别、分别的能力。”
林兄说:“可以这么说。”
我继续说:“所以,‘眼识’就是指我们对颜色、形状、大小、明暗的认知、识别、分别能力;‘耳识’就是指我们对声音的认知、识别、分别能力;‘鼻识’就是指我们对气味、香臭的认知、识别、分别能力;‘舌识’就是指我们对各种酸、甜、苦、辣等味道的认知、识别、分别能力;‘身识’就是指我们对各种温度、粗细、软硬等等的触觉、感觉认知、识别、分别能力。这五识,进行‘心灵开发’时,经常都会被应用,至于,‘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我就要请林兄说明了。”
林兄说:“我也不敢说我很清楚,不过,我尽量啦。”
李兄说:“你们就不要再客套了,有话直说嘛。”
林兄说:“所谓‘意识’,指的就是我们推理、比较、想象、回忆等能力;至于‘末那识’嘛,那是我们心灵中,一种很细微、一直不间断的思量能力,平常,我们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我问:“那要如何辨识它是不是存在呢?”
林兄说:“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特性,根据这个特性,就可以发现它是不是在发挥作用。它非常执着于有一个‘我’,所以,我们只要循着‘我’的影子去追寻,就可以找到它的踪迹。”
我问:“包括‘我’、‘我的’?”
林兄说:“是啊。”
李兄问:“‘末那识’执着有‘我’,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
林兄说:“因为有‘我’这么一个执着,所以,就产生‘我爱’、‘我见’、‘我痴’、‘我慢’这四个根本烦恼。”
我问:“为什么‘我爱’、‘我见’、‘我痴’、‘我慢’是根本烦恼?”
林兄说:“因为‘我爱’、‘我见’、‘我痴’、‘我慢’会引发我们种种‘贪’、‘瞋’、‘痴’的行为。”
李兄问:“那又如何?”
林兄说:“那可严重了。我们种种的‘贪’、‘瞋’、‘痴’,就是我们陷入轮回、让我们无法解脱、无法发挥佛性功能的关键原因。”
我无法置喙地说:“哦。那‘阿赖耶识’呢?”
林兄说:“至于‘阿赖耶识’嘛,就是我们有始以来,所有‘识’储藏的总合。”
我问:“包括过去和现在所有‘识’所发生的一切?”
林兄说:“是啊,那些‘识’就像‘种子’、或像‘基因’一样,存进‘阿赖耶识’里。”
我问:“存进去之后,这个‘阿赖耶识’又会发挥什么功能?”
林兄说:“这个‘阿赖耶识’就是我们认知外在世界(宇宙、大地、山河),及我们一切心灵反映、活动的根源。”
我说:“这和西方人所说的‘潜意识’关系非常密切。通常,‘心灵开发’都会涉及这个领域,对开发‘领导心灵’而言,应该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林兄说:“是啊。佛教说‘一切唯心造’,谈的就是这个‘阿赖耶识’,从‘一切唯心造’这句话的字义来看,就知道它的影响力有多大了。”
我相信,“阿赖耶识”应该是开发“领导心灵”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nlp/3742.html
相关阅读:感官敏锐练习
NLP执行师课程和NLP教练技术有什么区别?
把规条与信念分辨清楚
NLP故事——小顽童与老顽童
NLP系列29《神奇实用的NLP》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