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斯大林时,毛泽东尤为动情地说:“讲起斯大林,我们有三肚子气。可是,我们还认为他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这是公正的。
说到中苏关系,就不能不涉及两位历史人物——毛泽东和斯大林。他们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勾勒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基本脉络。
这其中几多友谊,几多矛盾斗争,今天看来很值得人们深思。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一些公共场合里总是挂着5个人的画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当年天安门城楼上的大厅里,也悬挂着他们的画像。他们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是革命导师。
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列宁都离我们太远了,他们是“神”。而斯大林和毛泽东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导师。
同是革命导师,却又是两个个性十分鲜明的具体的人。像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样,他们也有优点和缺点,也有他们的脾气和禀性。
他们在一起,也会有友谊和矛盾。
这两个人在长期的交往中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有意思的故事,留下了多少耐人寻味的情节,自然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足以令后人惊叹。
——他们在会面之前就神交已久,交往过程也很有传奇色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斯大林破例出席毛泽东主持的招待会。
——在高岗问题上,斯大林给了毛泽东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
——斯大林逝世,毛泽东派周恩来去苏联参加葬礼。
说到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关系,就不能不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一些情况。
那个时候,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而要听从共产国际的意见。
那个时候,毛泽东也还没有在党内建立绝对的权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不能做到一呼百应。
那个时候,斯大林的威望还相当高,中国人对他还有一定的迷信,他的话,他的指示,在中国共产党内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印象应该说是有一种敬畏的。他毕竟是当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虽然他对中国革命的一些问题的看法并不那么公正。
然而,对斯大林的一些意见,毛泽东采取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对中国革命有利的,他就听;对中国革命不利的,他根本不予理睬。
这就是毛泽东。
斯大林则是通过王明等人知道了一些毛泽东的情况。王明对毛泽东的看法是不公正的,这也必然影响到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态度。在王明的眼里,毛泽东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列宁主义者,而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而且还是一个农民。
农民是不能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
山沟里能有马克思主义吗?
然而,从山沟里走出来的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成功了,而且是在斯大林的眼皮底下一步一步成功的。
斯大林不能不承认毛泽东。斯大林不能不研究毛泽东。他时常站在地球仪前,看着中国,仿佛是在注视着毛泽东。他曾经多次和他的高级幕僚说过:“毛泽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也没有见过他。”
……
要说毛泽东与斯大林建立直接关系,应该从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派来的军事情报组说起。
据当时在中央工作的师哲回忆,这个情报组设在枣园,有一台大功率的电台。不要小看这个电台,毛泽东给斯大林的电报,要从这里发出,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也要从这里收转。
他们到底有多少电报来往,我们无从统计。但当事人回忆,有几封重要的电报是从这里收发的。
1942年夏天,斯大林来电报,要中共设法抽调一两个师的兵力到内蒙古和外蒙边境地区,苏联方面可提供这一两个师先进的武器。
斯大林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希特勒发动所谓“夏季攻势”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想以此吸引敌人的注意。
这个要求对中国的党和军队来说,实在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毛泽东的回电把理由讲得十分充分。他指出,武器我们自然是需要的,但要我们调一两个师的兵力去那里接收武器却是不可能想像的。有两个师的兵力通过蒙古草原,我们又没有空
军,不等我们的部队到达,就被敌人消灭了。毛泽东明确指出,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有研究者说,毛泽东和斯大林打交道从一开始就不那么顺利。也有研究者认为毛泽东和斯大林打交道一开始就有独立自主的意识。笔者无意介入这样的争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实践证明,毛泽东的决定是正确的。
过了些日子,斯大林又来了一封电报,称:是不是可以派出小型的游击部队到满蒙边界小批量地接收武器,以加强抗敌力量。
毛泽东还是没有同意。
到了1943年初,斯大林第3次来电,建议我党中央在长城一线摆若干部队,这样也可牵制日军力量。
这次毛泽东经过权衡,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把罗瑞卿、杨成武、吕正操等部调至长城一线……
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个决策,无论对中国人,还是对苏联人,都是很有意义的。
中苏之间最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着中苏两党、两国之间建立起兄弟般的友谊。可是,这种友谊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毛泽东、周恩来等殚精竭虑,周密思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毛泽东对此一直记忆犹新。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说:“我们同斯大林有不同意见,我们要签中苏条约,他不订,要中长路,他不给,但老虎口里的肉还是能拿出来的。”
1949年的苏联之行,对毛泽东来说是一次难以忘怀的、不愉快的远足之旅。毛泽东在党的一次会议上说:“……戏台上的英雄豪杰出来,踱方步,与众不同。斯大林就是那样的人,他比我矮,画家定要把他画高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多高多重是物质问题。苏联画家画我
们两人坐像,他在抽烟,我手里拿一本书,表示向他学习。”
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在谈到斯大林对自己的压抑时,毛泽东尤为动情地说:“讲起斯大林,我们有三肚子气。可是,我们还认为他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这是公正的。”他尤为欣赏斯大林破除迷信的风格。他说:“学习马列主义,没有势如破竹的风格,那多危险。斯大林后期有这点风格,也可称势如破竹,只是破得不好,有些破烂了。”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认为,斯大林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他生前没有真正地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957223.html
相关阅读: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
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