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李根源简介 文武双全的民国元老李根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近代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李根源是民国时期从云南出来的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思想激进,能文能武,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积极支持者。他与蔡锷等人发动云南辛亥起义,胜利后任云南军政府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使云南成为民国初年比较安定的省份之一。以后历任北京国会众议院议员、北洋政府航空督办、农商总长,一度兼署国务总理。因抵制曹锟贿选,愤然退出官场,隐居在江南名城苏州,致力于发展地方文化和教育事业。当抗日的烽火燃起时,年迈的他挺身而出,多次组织民众支援前线抗敌。后来他又坐镇滇西,指挥军民保卫家园。

  参加重九起义 解决滇西事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震动。接着,湖南、陕西、江西等省相继响应,迅速形成了全国起义高潮。时任云南督练处副参议官的李根源闻讯,与李鸿祥、唐继尧等协商,决定推举蔡锷领导起义,时间定在10月30日深夜。

  可是,当天傍晚,云贵总督李经羲突然召见李根源,说滇西发生“叛乱”(革命党人张文光在腾越打响反清起义第一枪),命其率部讨伐。李根源表面上表示服从命令,随即离开总督府,赶往北校场,决定与李鸿祥会合,做好起义前的准备工作。行至半途,北校场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起义提前几个小时爆发了。那天为农历九月初九,所以史称“重九起义”。

李根源

  李根源赶到,马上与李鸿祥等指挥起义军分头进攻城内制高点圆通山、五华山及军械局、造币厂等要地。顿时,“城内枪声隆隆,火光烛天”。蔡锷见“城内大火冲天”,又接到李经羲要他进城“平叛”的电话,知道革命党人已提前行动。乃传令鸣号,集合部队,宣布革命宗旨和作战方略,要求官兵“同起义军,革命清廷,驱逐汉奸,复我山河”。起义军一路厮杀,浴血奋战,连续突破清军的防线,至第二天中午,昆明全城光复。李经羲仓皇逃走,避匿民宅。隔天,云南都督府成立,蔡锷被公推为云南都督。李根源任军务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协助都督实行一系列具有民主主义色彩的改革。首先,撤换一批贪污腐败的县知事和其他地方官吏,任用同盟会会员和同情革命人士为各部门负责人,提拔大批进步的青年军官。其次,开辟财源,节俭开支,制定新的财政制度。再次,振兴地方教育事业,改良私塾,普及小学教育。最后,根据省内实际,从盐务、矿务入手,制定垦荒、森林、畜牧章程,大力发展农商、畜牧、工艺事业,设立模范工厂,开拓市场。又重视铁路、电讯、邮政、航运和公路建设,改善交通环境。这些措施对安定地方秩序,发展地方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李根源在云南起义前后所作出的贡献,受到时人的广泛赞许。

  正当大家日以继夜地投入新政府的各项工作时,滇西地区传来了反清武装火拼的不利消息。原来,张文光领导的腾越起义胜利后,按照事先部署,起义军兵分三路出发,预定在大理会合,然后直奔省城。当起义军到达大理时,遭到已经反正的大理军队的阻击,双方激战三天,伤亡惨重,酿成亲痛仇快的滇西事变。如何妥善解决这场事变,关系到云南全省的光复和稳定。云南都督府紧急商讨对策,决定任命李根源为陆军第二师师长兼迤西国民军总司令,率兵西进,全权处理这场事变。

  ▲从汉川开赴前线的起义军

  12月17日,李根源率部抵达大理。他将司令部设在大理提督府,着手恢复各级行政机构,并限期建立各县自治公所、商会等组织,管理地方财政,筹划工商、农牧、财政、教育等各项建设事业。同时,向滇西军政府提出裁兵、停止捐派等九条建议,表示滇西地方官由省里任命,只惩办少数肇事将领。由于这些措施切合实际,宽严相济,受到张文光为首的当地政府的欢迎,为最终解决滇西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根源又致电云南军政府,请求授予张文光为云南协都督兼腾越镇总兵,张部彭?、由云龙、李学诗等为统领或知府。这样既按抚了地方实力派,又加强了军政府对该地区的领导。

  不久,李根源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腾越。初步弄清当地情况后,决定从财政、人事两方面入手,整顿行政管理机构。首先,命令停止捐派,以阻断地方武装的财源。其次,委派可靠的官吏,逐步收回地方行政权。接着,着手整编西防军,将原滇西军政府三十余个营缩编为十一个营。在这次裁军过程中,部分散兵与土匪勾结,趁夜叛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李根源与张文光商量,决定先安抚、给重饷以解散乱兵,然后由张文光出面调统带到腾越,讯明正法示众。李根源率兵逮捕反叛营长王太潜,立即正法。又诛杀叛变官兵二三百人,以及一批不法劣绅、土棍、匪徒等。经过上述措施,局势才渐渐稳定下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49007.html

相关阅读: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
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