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人张静江为何被称为“现代吕不韦”
在民国史上,有这么一位功高盖世、人送外号“现代吕不韦”的奇人:不仅是二十世纪初江浙财团的四大亨之一(其一生在商场创造了现代中国的许多“第一”:第一个创 *** 券交易所,第一个创办西湖博览会……)而且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陈果夫称他为“党国理财第一人”;毛泽东称他是“有经济眼光”的人。
他就是民国富商、政坛元老张静江,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代理国民政府主席。
张静江(1876—1950),名增澄,字静江,又名人杰,号印光,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其祖父张颂贤与外祖父庞云,“均为丝商巨贾,个性又都开朗豪爽、冒险进取、热心公益,人杰(张静江的名)自幼受熏陶”,两人对张静江一生的影响很大。
他就是民国富商、政坛元老张静江
张静江自小爱打抱不平,当时被大人们称为“小侠”。这个少年侠客在一次冲进火海救人时被严重烧伤,虽然大难不死,但落下终生残疾,髋骨摔折,股骨断裂,走路一跛一跛的。但这丝毫未改他的豪侠性格。
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中华第一奇人”
1902年,钦差大臣孙宝琦奉命出使法国,身边缺一个机敏能干的商务随员。有人引荐张静江,孙宝琦大为赏识。张静江在巴黎独资经商,开办通运公司,专营古玩瓷器,兼营丝茶绸缎,并在美国纽约开设分公司。
巴黎许多服装客商都赶来同他谈生意,希望通过这个年仅二十八岁的“商界奇人”打开中法商路。这个身体残疾的中国早期商务随员,就这样在清末民初担当了出国开拓商务的领路人。他在法国还参与创办世界社,创刊《新世纪》周报,宣传各国革命壮举。
不惜重金捐助革命,多次解孙中山革命经费缺乏的燃眉之急。
1905年8月,张静江与孙中山在赴法的轮船上相遇,之后便成为终身挚友,一直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资助款。
孙中山与张静江初遇时,张静江就对孙中山说:“您就是实行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吗?久闻先生大名了,我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这几年,我在法国经商赚了些钱,很希望能对君的事业提供竭尽全力之帮助。”
短短的航程中,孙中山与张静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上岸后两人揖别,张静江给孙中山留下了地址,并约定了日后互通电报进行联络的暗号。
不惜重金捐助革命,多次解孙中山革命经费缺乏的燃眉之急
他对孙中山说,你今后若有困难,在给我的电报中以ABCDE为数码,A为法郎一万元,B为两万元,C为三万元,D为四万元,E为五万元。我一接到你的电报,立即将款子给你汇去。
在革命与亡命的生涯中,孙中山见到太多太多口惠而实不至的“支持者”。况且,要真正拿金钱赞助革命,须要有一种毁家纾难的精神,张静江能够实行吗?
张静江与孙中山在赴法的轮船上相遇,之后便成为终身挚友
孙中山将信将疑,至美国后把信交与黄兴,让其办理,以探真假。结果钱分文不少,如数领取。此举令孙中山大为惊奇,认为遇到了革命“奇人”。
自此以后,每遇革命款项不济,孙中山便想到了张静江的汇款之约,而张每次均能按时如数将款寄到。
甚至有一次由于款项不支,反清起义无法举行,张静江将他在巴黎通运公司所经营的一个茶店卖掉以资起义。孙中山曾言:“自同盟会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名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
张静江不但率先参加同盟会,还动员兄长张弁群(上海通运公司总经理)、舅父庞青城(上海中国银行董事)等亲朋好友参加了这个秘密组织,还冒着杀头的危险,将在巴黎等驻外分公司发展为同盟会的“隐蔽据点”。同盟会会友钦敬而感慨地说:“中国有此奇侠,何其大事不成哉!”
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南京临时政府举步维艰,难以维持,此时张静江等人带头以商人名义捐赠巨款,使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财政紧张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此举令孙中山大为感动。
孙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曾经将张静江的故乡——浙江南浔镇宣布为“南浔市”,可见以张静江为首的南浔富商对孙中山的影响之大。 米尔军事论坛 bbs.miercn.cn
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筹建中华革命党,并任命张静江为财政部长,为此孙中山曾言:“张原属富豪出身,党内财务,唯张所为。”可见张静江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张静江又遵照孙中山之命到上海创 *** 券交易所
1918年“讨袁之役”失败,张静江又往东京、巴黎,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被任命为财政部长。袁世凯死后,回国开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与蒋介石交往密切,曾是蒋介石加入中华革命党的监誓人。
1920年2月4日,张静江又遵照孙中山之命到上海创 *** 券交易所,继续为革命筹措经费,这样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一步步地渡过难关。孙中山先生对张静江的仗义疏财之举一直深铭于心。
他亲自提名张静江为中央执行委员候选人
1924年,孙先生组织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亲自提名张静江为中央执行委员候选人,全场爆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1924年底,孙中山应冯玉祥会谈南北统一的邀请,发表《北上宣言》,离穗北上。不期,孙中山病人北京协和医院。张静江得知后,不顾自己卧床的病体,抱病前往北京。
1925年2月2日下午两时,在孙科陪同下到协和医院探视孙中山。当张静江拄着拐杖吃力地来到孙中山病榻前时,孙中山不禁潸然泪下:“你病成这个样子,为何还专程来看我? ”张静江双手握着孙中山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
3月11日,孙中山预感到自己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便在事先准备好的两份遗嘱上签字,并按孙中山的意愿,张静江首先签字,依次是吴稚晖、汪精卫、宋子文、孔祥熙、何香凝等十二人签名作证。由此可见张静江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
民国八大风云人物的原配夫人都是谁民国是个很特殊的年代,在那个两极分化的年代里,主权沦丧、军阀混战、社会动荡、饿殍遍地,中华民族灾难不断……但另一方面,自由民主的文化和思想在战火和动荡中茁壮成长了起来,黑暗的时代孕育出了一大批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极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的风骨他们的涵养他们的风情,时代成全了他们,也是他们造就了那个时代。
徐志摩、孙中山、鲁迅、张学良、蒋介石、李宗仁……历史记住的不仅仅是这些男人,还有他们身边的女人们。徐志摩和林徽因陆小曼的三角恋,鲁迅的许广平,张学良的赵四小姐,蒋介石和宋美龄,李宗仁和郭德洁……留下的都是一个个翩翩佳公子和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凄美故事。事实上,这些红颜知己们都并非原配,今天我们先且把这些红颜知己先放一边,让我们拨开岁月风云,去寻找那些历史深处“原配夫人”的故事。
蒋介石原配:毛福梅
蒋介石一生至少与四个女子交织过四段轻重有别的关系,其中不可否认的是宋美龄对他影响是最大的,第一夫人的风头刮遍海内外,在当时的某些外国人眼中,“夫人”的风采丝毫不逊于蒋公。蒋介石曾在公开场合赞扬宋美龄“夫人的力量抵得上20个陆军师”,不知蒋介石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起被他留在老家的原配夫人——毛福梅。
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是由双方家长做主包办的旧式婚姻,毛氏又是缠足的旧式家庭妇女,年纪比他大,长相又一般。因此,结婚以后,夫妻二人感情极其一般,蒋介石对她很冷漠。所幸毛福梅心地宽厚,性情柔顺,“大姐姐”般地悉心照顾心无定性的小丈夫,事夫维谨,同时尽心尽力地辅助蒋母操持家务,深得蒋母王采玉疼爱。?
1905年,蒋介石到宁波箭金学堂从学于顾清廉时,携毛福梅同往陪读。这一时期,是蒋介石、毛福梅夫妻生活中最值得回恋的一段“蜜月”,朝夕相处,感情颇为融洽。
可惜,好景不久,1906年,蒋介石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再送保定军校,后又出洋留学,回家乡相聚的时日就为数不多了,他又恢复了以往对毛福梅若即若离的态度。之后发展为争吵,在某次争吵中蒋甚至对毛福梅大打出手,导致孕中的毛福梅小产,蒋介石也因此挨了蒋母一顿训斥。
及至1911年,蒋介石浪迹上海滩,娶姚冶诚为侧室,并将姚带回老家,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在外混出了头脸,早非昔日之顽童,正室毛福梅除了宽容忍耐,哪里敢有丝毫反抗之心?
到1921年蒋母逝世前夕,蒋介石和毛福梅的婚姻已经有名无实,全碍于母亲的面子蒋才与毛维持着婚姻关系。扪心自问蒋介石也自知有些事做得有些过分,他在1921年5月的日记中写道:“我待毛氏已甚,自知非礼。”但是反省终究只是一时,蒋母的丧葬大典方毕,蒋介石就正式向毛福梅提出离异的要求。蒋介石想了许多办法让毛福梅答应离婚的请求,毛福梅抱着“宁可人负我,我不负人”的态度,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蒋介石一拿到离婚协议,便迫不及待的迎娶宋美龄为新婚妻子。
蒋宋联姻在中国近代政史上是一桩大事,这次史无前例的成功联姻是人人称赞的,意气风发的蒋介石迎娶了宋家的美貌三小姐,强强联合后的风光和对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说明蒋介石娶的就应该是宋美龄这样的女人。
前面已经说过毛福梅是个旧式家庭妇女,想必并没有受多少教育,这或许是幸运的,没有读多少书也没有大眼界大视野,不知道蒋介石和自己离婚然后娶新妻是多么正确的选择,也不了解自己的丈夫离开了自己之后创造了多么辉煌的新天地,更不知道后来的历史提到蒋介石只会想到宋美龄而自己这个原配从来没有出现在他的名字后面。只知道含辛茹苦地养大和他的儿子,呕心沥血地操持着那个丰镐房的大家族以及日复一日的盼望着他能回心转意……
可惜命运并没有看到她的等待,终其一生蒋介石也没有回头,所幸毛福梅生下了与蒋介石的儿子,儿子蒋经国成为了毛福梅一生最大的希望,可惜这个希望在蒋介石把蒋经国送往莫斯科学习之后而遭到了莫大的打击。毛福梅这个善良的原配,默默地接受命运给她的不公平,再以最宽厚的姿态面对命运。蒋和宋结婚之后,无论是蒋一人回家乡,还是携宋美龄同来,毛氏每次都一如既往精心准备,将丰镐房整饰一新,并以家乡菜相待。
毛福梅一生都没享过什么福,好不容易盼得儿子蒋经国从莫斯科回来,抗日战争又开始了。1939年12月12日,日本侵略军的6架飞机突然出现在溪口上空,滥施轰炸,以蒋家故居丰镐房和武岭头文昌阁乐亭别墅为主要目标。毛福梅本来逃出房外,发现房门钥匙未带,又急忙回去取。待她再次跑出后门,刚到后墙弄,3枚炸弹便在她周围炸开了,到了晚年的毛福梅居然是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命运最终也没有给她安排一个好的结局,令人唏嘘。
蒋介石与毛福梅的婚姻,以喜剧始,以悲剧终。综观毛氏一生,算不上“红颜”,只能说是“薄命”。假如当初嫁给一个庄稼汉,生儿育女,也许能太太平平过一辈子,可是命运却把她与蒋介石拴在一起。她对蒋介石可谓一片赤诚,从一而终。也许正鉴于此,蒋介石对毛福梅心头偶尔也会闪过一丝内疚与同情。毛福梅去世以后,蒋介石也曾亲往墓前悼念。
孙中山原配:卢慕贞
1918年10月17日,孙中山在致英国恩师康德黎的信中,坦白自己和卢慕贞夫人离婚的原因:“我原来的妻子不喜欢外出,因而在我流亡的日子里,她没有在国外陪伴过我。她需要和我的老母亲定居在一起,并老是劝说我按照中国旧风俗再娶一个侧室。但我所爱的女子(宋庆龄)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地位,而我自己又离不开她(宋庆龄)。这样一来,除了同我的前妻协议离婚之外,再没有别的任何办法了。终于对自己离开原配卢慕贞另娶宋庆龄作出了解释。
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出生于累世积善的书香门第之家,父卢耀显曾漂洋过海至美国檀香山经商获富。十八岁时与年方二十岁的孙中山结婚,并诞下三名子女:孙科、孙?及孙琬。
卢慕贞自小勤快,素以孝敬长辈而闻名乡里,尤擅女红。在婚后的数年中,尽管孙中山回乡并不多,但每次回家,卢慕贞总为他缝制一套新衣服和鞋袜,婆婆杨太夫人身上的穿戴也多出自卢慕贞之手。卢慕贞作为孙家的夫人是合格的,孙中山和她倒也能够和睦相处。
孙中山在革命建国当上大总统之后,妻以夫贵,孙夫人自然就成为人人艳羡的第一夫人,无奈卢夫人生性好静,且较孤僻,她是一个旧式妇女,做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绰绰有余,但对政治性的应酬则毫无兴趣。在冠盖京华的政治中心石头城,面对中外贵宾如云似海的各种政治场合,对自幼缠足梳髻的她来说,与其说是一种无尚的尊荣,倒不如说反而是种精神上的累赘,她很想摆脱了它,而重温一向平静淡泊、与世无争的自我生活。她颇有自知之明,既然不能配合夫君,协同领导诸种政治活动,乃逐渐萌生知难而退的念头。这也就是后来她为什么慨然同意跟先生分手的重要因素之一。卢夫人的大义“让贤”行为不仅成就了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佳话,也让孙中山岁她刮目相看,所以尽管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之后,孙中山仍然善待卢慕贞,并放心地将三个孩子交给她抚养,卢慕贞也不负所望,对子女严加管教,尽心尽力地侍奉子女长大成人。卢慕贞的一生果然如她自己所望,在平静淡泊中度过,1952年9月7日,卢慕贞在澳门文第士街寓所病逝,享年86岁。
卢慕贞决非一个完人,她自身难以改变的因素最终导致她与孙中山的离异。但不管怎么说,她长期被历史烟尘湮没的名字,随着时光的流逝,不仅与一代伟人孙中山紧密相连,而且将永远值得人们的怀念。诚如“孝思永远墓园”董事会主席赖新在卢慕贞陵墓“重修碑记”中所述:“国父之博爱精神暨卢太夫人千秋阃范,吾人临此凭吊追思,莫不肃然起敬。书此以志永垂不朽。”
张学良原配:于凤至
作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张学良,一生的情史不可谓不丰富,据说他晚年的时候曾亲自口述早年与多名女子的风流往事,其混乱程度令人汗颜,若不是一代枭雄一生中大半时间遗憾在软禁中度过,他的情史只会更加丰富。最引人关注的是他与民国名媛赵四小姐的爱情,赵四小姐无怨无悔一生追随少帅的感情令人动容,但是赵四小姐是幸运的,先不论张学良是不是最爱她,张至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赵的身边。比起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赵四小姐幸福太多了。
于凤至,她是北方小镇的商贾之女,自小天资聪慧,才识过人……她天生一张古典的脸,清秀如兰,填词对句,鉴赏名画,还写得一手好字……拥有如此条件的女人,是应当收获幸福婚姻的。
1916年,19岁的她与16岁的张学良结婚。
于凤至有着良好的家教和极高的个人涵养,她识大体,顾大局,虽是包办婚姻却始终和谐,她说:“夫妻之间的关系犹如弓与箭,夫如箭,妻如弓,如果弓坏了,箭就无法射出去。”她很有见地,所以张学良在关键时刻,总征求她的意见,听她的教导,让她出主意,始终尊称她为大姐。
在帅府院内,于凤至的彬彬有礼,好善乐施也是有口皆碑。但是男人总是容易把女人的善良当做背叛的借口。
这当然也是很好的,凭什么只有男人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你有你的爱好,我也有我的,你可以出去消遣,我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看来胡太太江冬秀比很多现代人都懂得夫妻相处之道。
江冬秀作为胡适的第一位且是唯一一位太太,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胡远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竟娶了个乡村小脚夫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奇闻,最奇特的是这个小脚夫人还跟了这个大文人一辈子,终其一生,胡适也只有这一位太太。“胡适的小脚夫人”,成了民国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说江冬秀是民国最成功的原配夫人也不为过。
原配,自从新中国成立有了婚姻法之后,这个词用得渐渐少了。在民国,这个词基本上是凄惨抛弃孤独终老的近义词,民国的原配夫人像胡太太江冬秀这样的“奇女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在被男人抛弃的阴影中孤独生活了一辈子,历史从来只记住自己丈夫身边的那些美貌红颜,对于她们的遭遇历史很少给出公正的评价,我们这期专题讲述的她们的故事,也只能让我们这些后来人——男人多一份反思,女人多一些警醒。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98543.html
相关阅读: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
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