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揭秘:袁世凯如何胁迫熊希龄签名同意解散国民党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近代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北洋时代号称“武夫当国”,其实,当时有实力的各路军阀整天忙的却是组阁。只是在山头林立的情况下,想要组成一届让各方都满意的内阁并不容易,所以,北洋时期的内阁新陈代谢非常快,短短16个月竟然有31届内阁登场。

  北洋时期的内阁总理以文人居多,但是基本上干不长。朱启钤只做了3天的代理总理,颜惠庆做了7天,汪大燮干得稍长点儿,9天。

  在众多的内阁总理中,熊希龄的名字屡被后人提起。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他于1913年9月11日组成了名噪一时的“名流内阁”;二是受热河行宫盗宝案的牵连,他被袁世凯利用,解散了国民党与国会;第三,对政治失望之后,他转而投身于慈善,被称为中国的“慈善总理”。

  当然,毛泽东的好评也让熊希龄加分不少。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熊希龄:“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1949年共产党中进驻北京,毛就住在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的旧址。

熊希龄

  强拉做总理,艰难组内阁

  与沈从文一样,熊希龄也是从湖南凤凰走出来的湘西人,人称熊凤凰。

  出身于军人世家的熊希龄有“神童”之称,他19岁中进士,22岁被钦点为翰林。甲午战争之后,想要救国图强的熊希龄积极投身到戊戌变法运动中去,因在湖南主持了多项新政而被光绪帝征召入京。后来生病耽误了行程,虽因祸得福,保住了性命,没有与“戊戌六君子”一同遇难,但也受到了“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处分。后来,赵尔巽看重熊希龄的才干,两次上奏朝廷,熊希龄得以恢复原职,再后来,熊希龄又被端方看重,保奏他充当出洋考察的五大臣随员,35的熊希龄才真正摆脱了“站错队”的影响。

  熊希龄是清末官场上罕见的通才,他被袁世凯看中,在其内阁中担任财政总长一职,主要处理的就是对外借款的问题。但是,内阁总理唐绍仪和袁世凯矛盾重重,熊希龄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后跟随唐绍仪一起辞职。袁世凯不肯放弃人才,就转头任命他为热河都统。

  1913年初,宋教仁被杀,引发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袁世凯一方面用武力进行镇压,另一方面又想利用进步党组阁,减轻舆论压力。他选中了熊希龄,而且置熊的百般推辞于不顾,强拉他组阁。熊希龄推辞不掉,只好从热河奔赴北京上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47895.html

相关阅读: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