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揭秘:领袖毛泽东是如何点评梁山众好汉的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近代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毛泽东曾结合革命实际,比喻水浒英雄。1938年,在一次关于保卫工作的谈话中,他说:“神行太保戴宗就是做城市工作的。祝家庄没有城市工作就打不开。”

一、毛泽东对梁山众好汉的独特评价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底层人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有学者认为,它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施耐庵加工编撰而成。这种说法还有待考证,但《水浒传》确实具有民间文学的鲜明特点,更可贵的是,小说在具有庞大人物系统的同时,又保持了严整的结构。官逼民反、替天行道是一条贯穿前半部书的主线,但主线中的每一个故事和人物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水浒传》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简单、明快、准确、生动。书中的价值观又与中国世俗的价值观有诸多牵连传承,比如宣扬“四海之内皆兄弟”“杀富济贫”等。

此外,《水浒传》中的人物也极为生动,有个性,有生命,栩栩如生,惹人喜爱。梁山泊一百零八个“高级将领”,人人都有职责,有参与决策、运筹帷幄、带兵打仗的,有专办钱粮、酒席宴会的,有刺探情报、招纳英才的,有负责制作衣甲、兵器的,有打造旌旗袍袄的,还有内外科医生、兽医,以及铸炮的、盖房的、屠宰牲口的、酿酒酿醋的,每个英雄都有用武之地,各司其职,面面俱到。

毛泽东曾结合革命实际,比喻水浒英雄。1938年,在一次关于保卫工作的谈话中,他说:“神行太保戴宗就是做城市工作的。祝家庄没有城市工作就打不开。”“梁山上有军队有政府,也有保卫侦察这些特务工作。一百零八位高级将领中就有

做特务工作的。梁山的对面,朱贵开了个酒店,专门打探消息,然后报告上面。如果有大土豪路过,就派李逵去搞了回来。”他还说“要有知识分子”,“梁山泊没有公孙胜、吴用、萧让这些人就不行”。此外,在不同场合,毛泽东谈到的还有卢俊义、鲁智深、武松、李逵、柴进、三阮、张顺等人物。

毛泽东肯定吴用和三阮的人品,也赞扬武松、鲁智深和李逵。在长征途中,他说红九军副军长许世友武艺超群,“都赶上景阳冈那个打虎英雄武松了”。在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聂荣臻开辟晋察冀边区时,称赞他是“新的鲁智深”。这是因为他们颇有斗争精神,浑身是胆,才力过人。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到武汉视察,见到了李达。毛泽东和李达同是党的一大代表,毛泽东字润之,李达字鹤鸣,革命战争年代,两人彼此都以字相称。新中国成立后,李达任武汉大学校长。两个老战友在武汉见面时,李达想改称毛泽东为“主席”,但一时又不习惯,一连“毛主……”了好几次,“席”字仍然说不出口。毛泽东见李达有些不自在,便替李达解围说:“你主……主……主什么?我从前叫过你李主任 吗?现在我叫你李校长好不好?你过去不是叫我润之,我叫你鹤鸣兄?”李达入座后惭愧地说:“我很遗憾,没有同你上井冈山,没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说:“你遗憾什么?你是黑旋风李逵,但你比他还厉害,他只有两板斧,你有三板斧,你既有李逵的大忠、大义、大勇,还比他多一个大智。你从五四时期,直到全国解放,都是理论界的‘黑旋风’,胡适、梁启超、张东荪、江亢虎这些‘大人物’都挨过你的‘板斧’。你在理论界,跟鲁迅一样。”

在梁山好汉这些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中,几个重点刻画的人物在几百年的时光里一直都深受读者的喜爱,施耐庵把他们的性格塑造得非常饱满鲜活,不是刻板地描述一个个光芒万丈的无敌英雄,而是刻画了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并赋予他们各种各样的优点和缺点,在毛泽东历经几十年的阅读过程中,对他们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评价。

二、要有武松打虎的精神

在《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最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武松作为打虎英雄的形象印在了中国人心中,他的打虎精神也为广大民众所赞颂。在中国民间,武松打虎的故事以各种艺术形式传播,几百年不衰,其原因在于: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人的勇敢精神;武松的身上,有一种让人敬佩的英雄豪气。

1954年3月,毛泽东在杭州散步时,和身边的警卫人员谈起了《水浒传》。毛主席问孙勇:“武松这个人怎么样,他是英雄吗?”孙勇答:“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武功高强有血性,是个大英雄。”毛主席说:“你讲得具体一点。”孙勇说:“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人民除了害。西门庆诱奸霸占他嫂子潘金莲,并用毒药害死了他兄长武大郎,他查明真相为兄报仇,杀死了西门庆、潘金莲,提着人头去县衙自首。由此可见,武松是一个疾恶如仇、敢做敢当的人。在被判刑发配孟州的路上,两押差看到他一身正气,不敢打骂和怠慢他。后来,他醉酒痛打蒋门神显示了胆识。因此,武松是个真正的英雄。”毛主席听了,说:“你答得不错,给你打九十分吧!”

毛泽东也十分佩服《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赞赏武松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举。但他却更深入地思考这个故事,把武松打虎看作一种英雄气概,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他经常用这个故事启发干部。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应该有一种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在长征路上,毛泽东夸奖战将许世友“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敢打“国民党这只虎”!他经常称赞英勇的红军战士,个个都是武松那样的打虎英雄。

毛泽东一方面讲共产党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要像武松一样敢于打虎,另一方面,他也对武松打的虎进行分析。毛泽东用武松打虎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人民和敌人,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你不消灭敌人,敌人就要消灭你。革命者要放弃幻想,不与反动派妥协。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力量势如破竹,向全国进军。这时,有一些声音指责共产党。对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

“你们太刺激了。”我们讲的是对付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们,不是讲对付任何别的人。对于这些人,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因为他们是反动派。划清反动派和革命派的界限,揭露反动派的阴谋诡计,引起革命派内部的警觉和注意,长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才能孤立反动派,战而胜之,或取而代之。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毛泽东在这里把反动派比做吃人的野兽。他告诫人们,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他用《水浒传》中武松与虎的关系,讲明这样一个道理: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这个野兽面前,要学习景阳冈上的武松,丢掉怯懦,敢于斗争,决心“把老虎打死”,而绝不能让虎来吃人。他启发共产党的干部们,要在革命即将胜利的关头,发扬武松的“打虎”精神,克服怯懦,放弃一切妥协的幻想,与人民面前这只“虎”,作你死我活的搏斗。

在历来研究或者讨论《水浒传》的人中,在讲述或者赞颂武松打虎这个故事时,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把目光投放在被武松打死的老虎身上,从这个野兽身上发现什么道理。毛泽东以他独到的眼光,对这只老虎作了一番分析。他把这个老虎作为与武松的对立面来看,将其分析活了:它先是要吃武松;在吃人的老虎面前,武松只有打,打死要吃人的老虎,武松才能活,也才能成为英雄。

在这里,毛泽东把老虎这个野兽的本性同反动派的反革命本性联系起来,把武松与人民联系起来,把革命道理讲得生动易懂:老虎是要吃人的,你不打死老虎,自己就要被老虎吃掉;有要吃人的老虎,才有打死老虎的英雄;有反动派的压迫,才有革命人民的反抗;在反抗中,打倒压迫人民的反动派,人民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他以此教育干部、战士要坚持斗争,革命到底。

三、要学石秀的拼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注意引导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中,在捍卫国家主权时,要有一种拼命精神。当年中国上下都讲这样一句流行的话:“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这句话反映了那时的时代风貌和

人们的精神境界。

毛泽东特别赞赏这句话,他多次讲过,人总是要有一种精神的。在毛泽东提倡的精神中,就有干事业的一种拼命精神。毛泽东提倡这种精神,并用他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石秀的例子向干部们讲这个道理。

1957年3月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他号召全党同志要有一种拼命精神,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说:“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什么叫拼命?《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叫拼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拼命’。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

毛泽东用《水浒传》中石秀的例子,生动形象地向干部们讲了这样的道理: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要有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种干劲,那样一种热情,那样一种拼命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永远不懈怠,才能克服有些人在胜利后贪图安逸、停滞不前的现象。

毛泽东还把石秀这种拼命精神,作为共产党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成就伟大事业最高的精神境界。有了这种精神状态,战争年代可以夺取革命胜利,建设时期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长”: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你不相信这个结论吗?事实要强迫你信。你试试离开实际调查去估量政治形势,去指导斗争工作,是不是空洞的唯心的呢?这种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导,是不是要产生机会主义错误,或者盲动主义错误呢?一定要弄出错误。这并不是他在行动之前不留心计划,而是他于计划之前不留心了解社会实际情况,这是红军游击队里时常遇见的。那些李逵式的官长,看见弟兄们犯事,就懵懵懂懂地乱处置一顿。结果,犯事人不服,闹出许多纠纷,领导者的威信也丧失干净,这不是红军里常见的吗?

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

毛泽东在这里讲述了这样的道理:共产党人,对于形势要冷静分析,要有头脑,不能乱闯乱撞。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去办事、指导工作。对于犯错误的同志,也要调查研究,分清情况,区别处理,不能见自己的同志犯了错误,就乱打一气。那样做,只能伤害同志,抛弃政策,放弃原则,对革命是不利的。

《水浒传》中的李逵朴实豪爽,对革命事业很忠诚,但头脑简单行事鲁莽。毛泽东将红军中“懵懵懂懂”处事的干部比做“李逵式的官长”,是批评他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同时用李逵这样一个中国人喜爱的人物作比喻,也肯定了这些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因而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74333.html

相关阅读: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
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