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1929年出台的《首都计划》 看尚存的民国何公馆便知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近代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民以食为天,民以住安居。住房问题在中国是头等大事,从古至今,都这样。只是民国时期没有人口爆炸,没有把房地产作为支撑产业,没有唯利是图开发商,土地没那么紧张,住房也比当下宽松。

1929年出台的《首都计划》,将南京划分为中央政治区、市级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住宅区。其中傅厚岗一带为市级行政区,山西路一带为新住宅区。其中住宅区又分为四个层次:上层阶级住宅区、公务员住宅区、市民住宅区、棚户区。北京西路、山西路、宁海路、颐和路一带为高级住宅区,集中了很多民国党政要员、文化名人的故居。

民国时期的住宅呈现两级分化的格局,富人建有洋房、洋楼,出入以车代步,有随从跟班,前呼后拥;穷人住在棚户区,用破木料旧毡子搭建,方寸之地,家徒四壁。棚户区的贫者房屋大多数是自己动手搭建,属于没有办理修建、转让等买卖契约的自建房、自有房,没有纳入政府的房屋财产项目,也没有什么买卖交易,严格上说算不上置地购房。

【图3-1,南京颐和路5号民国公馆区(黄强摄)】

当时的富商权贵,置地购房的手笔很大,其修建的公馆房屋几十间,甚至几百间,规模宏大。民国时期,在南京山西路高级住宅区,东郊、北极阁、兰园等风水清佳处,修建了许多老公馆,总数在1000多所。公馆的主人基本上都是当朝权贵、军政要员、实业家、文化名人,如汪精卫、林森、孔祥熙、阎锡山、陈布雷、于右任、顾祝同、邹鲁、陈鹤琴等。

【图3-2,何应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80598.html

相关阅读: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