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袁世凯处理“二十一条”已使中国利益最大化?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近代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导读:当时中国很弱,弱国无外交,谈判是很困难的,但袁世凯还是在“二十一条”上为中国争取了很多权利。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上已经使中国利益最大化了。

  电影《建党伟业》让一向低调的袁世凯后人进入了公众视野。由袁氏后人组成的“项城袁氏家族联谊会”致《建党伟业》编导的公开信在网上出现,并迅速引发强烈关注。信中,对影片中声称袁世凯签署了“二十一条”提出质疑,称袁当年只签署十一条,而且没有出卖主权的条款。此为袁氏后人首次在互联网上公开集体表态,欲为袁世凯洗刷污名。“二十一条”的历史真相究竟如何,也引人追溯。

  袁克定误作袁克文

  “我们希望电影制作方公开表态,表示道歉,如果他们执意不认错,我们也有可能诉诸法律,不能这样对待历史人物。”项城袁氏家族联谊会会长、袁世凯之孙袁家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袁家诚的愤慨,缘于袁氏后人所认为的《建党伟业》中对袁世凯及袁克定描述的不当之处。7月8日,项城袁氏家族联谊会在网上发表了“致《建党伟业》编导的公开信”,指出了两大疑点,其一是袁克定的人物形象严重错误,信中表示:“虽然影片中袁克定的戏不多,没有更多情节,但人物形象应该与本人相符。影片中编导错把袁克文当成了袁克定,这样的错误在这样一部史实片中出现是极不应该的,是非常低级的,也反映了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其二是袁世凯从未签署所谓的“二十一条”,信中指出:“影片中编导指称袁世凯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这是极其错误和对历史极不负责任的。袁世凯从来没有承认和答应,也从来没有签署‘二十一条’,而只是签署了《中日关于山东问题条约》和《中日关于南满即东蒙古问题条约》,这两个条约加一起也只有十一条,而且没有出卖主权的条款。”

  公开信的落款日期是7月7日,信中称:“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日’,袁世凯96年前担心和戒备的事情在74年前发生了,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人深思的。”

  在结尾处,公开信指出:“诸位编导,我们对您的作品提出指正,并不是仅对您及您的作品,而是希望还原那段历史,还原那段历史以真实面貌,更加客观地展现历史人物。”

  周润发在电影《建党伟业》中饰演袁世凯

  公开信发表后,很快在网上广为流传。“不少网站都转载了,搜索的话有上千条结果。”项城袁氏家族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袁世凯大哥袁世昌的第五代后人袁伟东告诉时代周报。

  袁伟东就是这封公开信的起草者,他告诉时代周报,写这封信,是因为家里人看了这部电影后,都觉得有违史实。在公开信发表之前,也征求了家族联谊会的意见,因此,此信是家族联谊会一致的共识。

  相声演员李菁在电影中扮演袁世凯之子袁克定,在片中只有一句台词,宣布中华民国参政院全票通过,推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就是这短暂亮相的袁克定,被袁氏家族指为“人物形象严重错误”。对此,袁伟东向时代周报解释说:“电影把袁克文和袁克定弄混了。出场的是袁克定,但人物的塑造依据却是袁克文的原型。两人气质完全不同,袁克文是文人气质,袁克定是政治家气质,而且从来不戴眼镜。片中的袁克定,却戴着眼镜,一副文人气质。”

  记者尝试致电该片导演韩三平,但未获应答。据《东方早报》报道,该片编剧董哲对此质疑的回应是:“演员不是本人,形象上不能做到完全一致,并且他只有一场戏一句台词。”

  “关键是把人物搞错了,本质的东西搞错了。作为史实片,编导应该全面考察历史,把事情搞清楚。这样的错误说明编导对历史知识知道很少,对历史人物也研究很少。”袁伟东表示。

  “绞尽脑汁把损失降到最低”

  袁氏后人更大的质疑,是影片中关于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的情节。片中称:“1915年5月9日,为实现称帝梦想,袁世凯秘密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电影里说的根本不符合历史的原貌,我祖父根本没有签署‘二十一条’。我们家有我祖父亲自朱批的‘二十一条’原件,“文化大革命”中我们献给了国家,但我们家族中很多人有这份原件的复印件。当时我祖父绞尽脑汁地把中国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但还是背着卖国求荣的骂名,至今已经将近100年了。现在,很多历史资料也已经开始解密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还拿过去的眼光来拍这样一部电影怎么行?而且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对老百姓说这些有好处吗?”袁家诚向记者表示。

  在公开信中,袁氏家族联谊会也称:“袁世凯没有签署所谓的‘二十一条’这是历史的史实,现在史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和深入,很多史料尽在眼前,《袁世凯朱批21条》原件就保存在天津博物馆内,即将出版的《袁世凯全集》会让人们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而对袁氏后人的这一说法,董哲的回应是,《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有其特殊性,既要尊重历史,同时也要留有一定艺术创作空间,而对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的问题,他称“初中课本就有定论”。

  记者查阅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关于“二十一条”的表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袁世凯竟然不敢反对。日本得知袁世凯想当皇帝,急需取得日本支持,于1915年,由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暗示说:“若开诚交涉,则日本希望贵大总统再高升一步。”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二十一条”的历史真相究竟如何,成为两造争执焦点。事实上,“二十一条”并未全盘照签,最后签署的修正案,已经与最初的“二十一条”有很大区别,现今已有不少历史资料为证。在1915年5月25日正式签署的这个条约中,日方提出的第五号七款已被删除,第三号两款变成了一条换文,第四号改由袁政府自行发表声明。

  而自1915年1月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至最终签署,其间也有相应历史资料证明,袁世凯政府采取了拖延、泄密、刺探日方底线、利用公众舆论助力外交等等方式,努力减少损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86277.html

相关阅读: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