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对国民党抗日的重新评估,对蒋介石的评价也不断高涨,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坚定表现毋庸置疑,但笔者认为蒋介石绝对谈不上是一个战略家,而且几次重大失误时至今日还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失误一:外蒙古独立。
1944年以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给了弥补海路运输不利,日本在华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势,目的是打通从河南到广西的陆路运输线。由于抗战接近尾声,美军直接参战等因素,蒋介石为了保存实力准备内战,所以此次战役日本人打得非常顺利,仅用微小的代价达到了战略意图。这下可把美国总统罗斯福急坏了,看到国民党方面如此无能,美国只得请苏联出兵。但斯大林开出的出兵条件是外蒙古独立和侵占旅顺港口。外蒙独立我们已经看到,旅顺港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访问苏联专门要回来的。毛泽东的专列途经贝加尔湖地区时,他还愤愤地告诉左右:这是苏武牧羊的地方!
失误二:为内战失琉球。
今天的冲绳群岛本为琉球群岛,属于明清时期中国的附属国之一,日本崛起后第一个占领的国家就是琉球,日本战败后,琉球本应向朝鲜和台湾一样,该独立的独立,该归还的归还。当时美国驻军日本整日不安,美方急切要求当时孙立人率领的新一军到日本做占领军,条件是把琉球群岛归还中国。但蒋介石为了打内战不同意新一军去日本,致使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等等领土争端时至今日。
失误三:放弃越南。
有文献说二战尾期在划分世界新格局时,罗斯福很不喜欢法国人想把越南划给中国,但蒋介石以民族独立为理由拒绝了。从个人观点角度看,我们不好评价蒋先生的决定,但在中国利益的层面上,蒋先生的决定肯定欠妥,我们可以不反对越南独立,但至少在独立前可以把南海问题进一步明确,也不至于今天依然留有这么多手尾。
失误四:抗战战略准备不足。
从31年东北沦陷到37年全面抗战整整6年的战略准备期,以当时中日军力、国力对比,31年蒋介石不全面抗战有一定道理,蒋介石确实需要国力、军力的准备。但蒋介石的战略准备依然放在沿海一线,这6年来的轻重工业、教育等等一系列重点设施都应有计划向内地迁移,但实际并非如此,淞沪抗战千百万战士用肉体和鲜血为后方转移赢得时间。准确讲,蒋介石当时还有一个棘手的国情,即中国当时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客观上会给战略转移制造麻烦。但如果蒋介石自己先少一些地盘意识,对大后方早些多些倾斜,也不会在抗战中如此艰苦。相比之下毛泽东的战略意识要强得多,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都是为建设战略大后方做准备。
笔者对蒋介石没有什么成见,只想说作为一国领袖蒋介石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中国历来的领袖最大特点都是一个民族思想的引领者,而非执行者。蒋介石对孙中山先生的理论不管执行的多么坚决有力,对民众而言还是没有另一个有思想的领袖更有吸引力。(文/欣之的空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072968.html
相关阅读: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