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4分)(2012•威海)64的立方根是( )
A.8B.±8C.4D.±4
考点:立方根.
专题:.
分析: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x是a的立方根,根据此定义求解即可.
解答:解:∵4的立方等于64,
∴64的立方根等于4.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解题时应先找出所要求的这个数是哪一个数的立方.由开立方和立方是互逆运算,用立方的方法求这个数的立方根.注意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原数的性质符号相同.
2.(4分)如图所示的网格中各有不同的图案,不能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考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分析:根据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的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结合各选项所给的图形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A、可以通过平移得到,不符合题意;
B、可以通过平移得到,不符合题意;
C、不可以通过平移得到,符合题意;
D、可以通过平移得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平移的性质,属于基础题,要掌握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
3.(4分)如图,下列推理及所注明的理由都正确的是( )
A.因为DE∥BC,所以∠1=∠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因为∠2=∠3,所以DE∥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因为DE∥BC,所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因为∠1=∠C,所以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A的理由应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的理由应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的理由应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正确的是C.
解答:解:A、因为DE∥BC,所以∠1=∠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因为∠2=∠3,所以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因为DE∥BC,所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因为∠1=∠C,所以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选C.
点评: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4.(4分)(2005•常州)将100个数据分成8个组,如下表:则第六组的频数为( )
组号 12 3 45 6 7 8
频数 1114 12 13 13 x 12 10
A.12B.13C.14D.15
考点:频数与频率.
专题:图表型.
分析:根据各组频数的和是100,即可求得x的值.
解答:解:根据表格,得
第六组的频数x=100?(11+14+12+13+13+12+10)=15.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对频率、频数灵活运用的综合考查.
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和;各小组频率之和等于1.
5.(4分)(2002•聊城)不等式组 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1B.a≤1C.a>1D.a≥1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先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再逆向思维,要不等式组无解,x的取值正好在不等式组的解集之外,从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原不等式组可化为 ,即 ,
故要使不等式组无解,则a≤1.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求法应遵循:“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的原则.
6.(4分)在方程组 中,若未知数x,y满足x+y>0,则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的表示应是如图所示的( )
A. B. C. D.
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先把当作已知条件求出x+y的值,再根据x+y>0求出的取值范围,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解: ,
①+②得,3(x+y)=3?,解得x+y=1? ,
∵x+y>0,
∴1? >0,解得<3,
在数轴上表示为: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熟知实心圆点与空心圆点的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4分)(1999•哈尔滨)若方程组 的解x与y相等.则a的值等于( )
A.4B.10C.11D.12
考点: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理解清楚题意,运用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解出a的数值.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
把(3)代入(1)解得:x=y= ,
代入(2)得: a+ (a?1)=3,
解得:a=11.
故选C.
点评:本题的实质是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用加减法或代入法来解答.
8.(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DEF是由△ABC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D(1,?1),则点B(1,1)的对应点F的坐标为( )
A.(2,2)B.(3,4)C.(?2,2)D.(2,?2)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先根据点A与D确定平移规律,再根据规律写出点B的对应点F的坐标即可.
解答:解:∵,△DEF是由△ABC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D(1,?1),
∴平移规律是: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点B的坐标为(1,1),
∴F的坐标为(3,4).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与坐标与图形的变化,根据对应点A与D的坐标得到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9.(4分)如图所示,把一根铁丝折成图示形状后,AB∥DE,则∠BCD等于( )
A.∠D+∠BB.∠B?∠DC.180°+∠D?∠BD.180°+∠B?∠D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CD=∠D+∠E,再由平行线的性质表示出∠E,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B∥DE,
∴∠E=180°?∠B,
∴∠BCD=∠D+∠E=180°?∠B+∠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
10.(4分)(2005•潍坊)某乡镇有甲、乙两家液化气站,他们的每罐液化气的价格、质和量都相同.为了促销,甲站的液化气每罐降价25%销售;每个用户购买乙站的液化气,第1罐按照原价销售,若用户继续购买,则从第2罐开始以7折优惠,促销活动都是一年.若小明家每年购买8罐液化气,则购买液化气最省钱的方法是( )
A.买甲站的B.买乙站的
C.买两站的都可以D.先买甲站的1罐,以后再买乙站的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大小比较.
专题:;压轴题.
分析:购买液化气最省钱的意思是,在质和量都相同的条件下,花钱最少.分别计算出每年到甲、乙两家液化气站购买8罐液化气的价钱,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设每罐液化气的原价为a,
则在甲站购买8罐液化气需8×(1?25%)a=6a,
在乙站购买8罐液化气需a+7×0.7a=5.9a,
由于6a>5.9a,
所以购买液化气最省钱的方法是买乙站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如下:(1)负数<0<正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4分)某市有6500名九年级学生参加数学毕业考试,为了了解这些学生毕业考试的数学成绩,从6500份数学答卷中随机抽取了300份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6500名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 ,个体是 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样本是 随机抽取的这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
考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
解答:解:总体是6500名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个体是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是随机抽取的这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故答案是:6500名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成绩,随机抽取的这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点评: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
12.(4分)(2004•上海)不等式组 整数解是 0,1 .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专题:.
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在取值范围内可以找到整数解.
解答:解:由(1)得x ,
由(2)得x>? ,
所以解集为? <x< ,
则整数解是0,1.
点评:解答此题要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要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13.(4分)(2004•宜昌)有关学生健康评价指标规定,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100,初中毕业班男生握力合格标准是≥35,如果九年(1)班男生小明的体重为50千克,那么小明的握力至少要达到 千克时才能合格.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分析:本题中的不等关系是: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100≥35,设小明的握力是x千克,就可以列出不等式.
解答:解:设小明的握力至少要达到x千克时才能合格,依题意得 ×100≥35
解之得x≥ ,
所以小明的握力至少要达到 千克时才能合格.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与数学思想联系起来,读懂题列出不等式关系式即可求解.
14.(4分)(2002•绍兴)写出一个以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答案不唯一) .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专题:开放型.
分析:根据方程组的解的定义, 应该满足所写方程组的每一个方程.因此,可以围绕 列一组算式,然后用x,y代换即可.应先围绕 列一组算式,如0+7=7,0?7=?7,然后用x,y代换,得 等.
解答:解:应先围绕 列一组算式,
如0+7=7,0?7=?7,
然后用x,y代换,得 等.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是开放题,注意方程组的解的定义.
15.(4分)如图所示,已知∠1=∠2,则再添上条件 ∠AB=∠CD 可使AB∥CD.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添加条件是∠AB=∠CD,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即可,此题答案不唯一,还可以添加条件∠EB=∠FD等.
解答:解:添加条件是∠AB=∠CD,
理由是:∵∠AB=∠CD,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A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此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
16.(4分)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OC,若∠1=50°,则∠2= 40° .∠3+∠1= 190° .
考点:垂线;对顶角、邻补角.
分析:先由垂直的定义得出∠COE=90°,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2=40°,根据邻补角互补得出∠3=180°?∠2=140°,将∠1=50°代入即可求出∠3+∠1的度数.
解答:解:∵OE⊥OC,
∴∠COE=90°,
∴∠1+∠2=180°?∠COE=90°,
∵∠1=50°,
∴∠2=40°,
∴∠3=180°?∠2=140°,
∴∠3+∠1=140°+50°=190°.
故答案为40°,190°.
点评:本题利用垂直的定义,平角及邻补角的性质计算,要注意领会由垂直得直角这一要点.
17.(4分)(2010•南岗区一模)将点P(?3,y)向下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1),则xy= ?10 .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
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解答:解:此题规律是(a,b)平移到(a?2,b?3),照此规律计算可知?3?2=x,y?3=?1,所以x=?5,y=2,则xy=?10.
故答案填:?10.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8.(10分)如图所示,已知AE与CE分别是∠BAC,∠ACD的平分线,且∠1+∠2=∠AEC.
(1)请问:直线AE与CE互相垂直吗?若互相垂直,给予证明;若不互相垂直,说明理由;
(2)试确定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垂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1)根据:∠1+∠2+∠AEC=180°和∠1+∠2=∠AEC推出∠AEC=90°,根据垂直定义推出即可;
(2)根据角平分线得出2∠1=∠BAC,2∠2=∠DCA,求出∠BAC+∠DCA=2×90°=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解答:(1)AE⊥CE,
证明:∵∠1+∠2+∠AEC=180°,∠1+∠2=∠AEC,
∴2∠AEC=180°,
∴∠AEC=90°,
∴AE⊥CE.(2)解:AB∥CD,
理由是:∵AE与CE分别是∠BAC,∠ACD的平分线,
∴2∠1=∠BAC,2∠2=∠DCA,
∵∠1+∠2=∠AEC=90°,
∴∠BAC+∠DCA=2×90°=180°,
∴A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垂直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19.(12分)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在坐标平面内,点A的坐标是A( ,1),且边AB、CD与x轴平行,边AD,BC与y轴平行,AB=4,AD=2.
(1)求B、C、D三点的坐标;
(2)怎样平移,才能使A点与原点重合?
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1)根据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求出BC到y轴的距离,CD到x轴的距离,然后写出点B、C、D的坐标即可;
(2)根据图形写出平移方法即可.
解答:解:(1)∵A( ,1),AB=4,AD=2,
∴BC到y轴的距离为4+ ,CD到x轴的距离2+1=3,
∴B(4+ ,1)、C(4+ ,3)、D( ,3);(2)由图可知,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个单位(或先向左平移平移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点评: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练掌握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0.(15分)(2006•嘉兴一模)下图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程组集合和它解的集合的对应关系图,若方程组集合中的方程组自左至右依次记作方程组1、方程组2、方程组3、…方程组n.
(1)将方程组1的解填入图中;
(2)请依据方程组和它的解变化的规律,将方程组n和它的解直接填入集合图中;
(3)若方程组 的解是 ,求的值,并判断该方程组是否符合(2)中的规律?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压轴题;型.
分析:(1)用加减消元法消去y项,得出x的值,然后再用代入法求出y的值;
(2)根据方程组及其解的集合找出规律并解方程;
(3)把方程组的解代入方程x?y=16即可求的的值.
解答:解:(1) ,
用(1)+(2),得2x=2,
∴x=1,
把x=1代入(1),得y=0,
∴ ;(2) ,(3分)
;(5分)(3)由题意,得10+9=16,
解得= ,(7分)
该方程组为 ,它不符合(2)中的规律.(8分)
点评:本题考查用加减消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根据方程组及其解的集合找规律并解方程.
21.(15分)某校八年级(2)班40个学生某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
63,84,91,53,69,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
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
数学老师按10分的组距分段,算出每个分数段学生成绩出现的频数,填入频数分布表
(1)请把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并画出频数分布折线图;
(2)请你帮老师统计一下这次数学考试的及格率(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及优秀率(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
(3)请说明哪个分数段的学生最多?哪个分数段的学生最少?
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频数(率)分布表;频数(率)分布折线图.
专题:图表型.
分析:(1)根据题意易求出未知的频率分布.找出79.5?89.5之间的数据解答.
(2)及格率是60以及60分以上,则根据图表共有38人;优秀率是90以及90分以上,则有5人.根据公式计算即可得出.
(3)根据图表易看出,在79.5?89.5这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49.5?59.5这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少.
解答:解:(1) (2)及格率 ,优秀率= .
(3)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79.5到89.5分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数最多,49.5分到59.5分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数最少.
点评:本题的难度一般,主要是考查考生探究图表的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122428.html
相关阅读:2015七年级数学上第2章整式的加减测试题2份(附答案)
2016学年人教版数学初一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2016七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初一数学上册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