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青蛙唱歌
活动目标
1、初步听辨音乐的强弱、高低、快慢。
2、尝试用声音、动作区分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叫声。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老青蛙、小青蛙手偶。自制小乐器、节奏卡、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
自由表演律动“大风和小风”。
1、这是谁啊?(青蛙)炎热的夏天来了,青蛙宝宝觉得很热,它们想出去旅行,它们来到河边,听到了一种声音,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放小风和大风的音乐让幼儿感受。
2、师:“第一段音乐是什么样的风?”(是轻风)“第二段音乐又是什么风?”(是狂风)小青蛙们听到了风声开始跳起舞来了,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动作。
轩轩:我听到了轻轻的风吹来了,好像还有一点呼呼的声音。
嘉嘉:我听到了微风吹来了,小树叶有点摇动。
灵灵:我也听到小风吹来了,吹在身上很舒服的。
浩浩:我听到大风吹来了,呼呼啊,呼呼啊的声音很响。
天逸:我听到狂风吹来了,好像是大灰狼的声音。
烨烨:我也听到狂风吹来了,好像房子要倒塌了。
重点难点——初步能听懂音乐的强弱。
小结:原来大风和小风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小青蛙们的舞蹈也是不一样的,风小的时候动作做的小一些温柔一些,风大的时候动作大些,你们表演得真好。
在幼儿自由表演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都能根据音乐的强弱进行表演,特别是在表演大风的时候,孩子们能用较大的动作来表现狂风吹来时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这个表演游戏,调动幼儿多通道感官的共同参与,从而感知音乐的高低变化与身体动作之间的联系。
二、体验音乐——尝试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音乐的强弱。
1、发声练习:青蛙叫
过渡:小青蛙你们的歌唱得真好听,可是在这个时候又来了一只老青蛙。小青蛙看到老青蛙很高兴,就热情的跑过去和老青蛙一起做起了自我介绍。听听小青蛙和老青蛙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2、老青蛙和小青蛙是怎样介绍的?谁来学学看?出示节奏卡,教师帮助幼儿提炼。
幼儿在学习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叫声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对于小青蛙比较感兴趣,学的也很像,但是老青蛙的声音幼儿一时还学不像,后来经过提醒后,幼儿经过使用节奏卡把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声音区分开来了。在拍手打节奏时,小青蛙的声音打得又响又快,而老青蛙的声音我是让幼儿用拍腿的方法来体验,让幼儿彻底了解了老青蛙的声音又慢又轻。
3、这里有两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哪一段音乐是小青蛙唱歌的音乐?哪一段音乐适合老青蛙唱歌?为什么?(倾听两段强弱变化的音乐)
教师小结:原来小青蛙的歌声又快又响,而老青蛙的歌声是又慢又轻。
4、学唱歌曲(2—3遍),并分角色演唱歌曲,运用自制小乐器表现音乐的强弱。
重点难点——幼儿运用音色的强弱变化表现老青蛙和小青蛙的歌声。
三、表现音乐——运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的强弱
游戏:青蛙捉害虫
重点难点——听辨音乐的高低,变换捉虫的动作。
1、小青蛙捉害虫。小青蛙有没有捉到?这只小青蛙捉到了,我们问问它是怎么样捉到的?(跳的高,唱的响)
2、老青蛙来试试看?老青蛙有没有捉到害虫啊?(老青蛙唱的轻跳得低没有捉到)
3、旅行结束了,我们回家休息吧。(做青蛙跳出教室)
成功之处
1、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
幼儿对于音乐活动很感兴趣,对于节奏比较敏感,听辨音乐的能力比较强,能正确区分音乐的高低和强弱,这和平时的教学基础是分不开的。
2、多样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兴趣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唱唱、玩玩中感受音乐的兴趣。
3、教师准备充分活动流畅
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准备活动做得相当充分,自制的打击乐器等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比较流畅。
需要调整之处
1、教学活动可以拆分为二教时
我在整个活动中发现孩子们虽然能正确的听辨音乐的强弱和高低,也能进行表演,但我还是发现孩子们对于歌词和旋律还没有完全掌握好,孩子们只能跟着我一起唱和表演,如果脱离了我的琴声,孩子们好像还不是很熟悉旋律。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这节课分成二教时进行,第一教时先让孩子们学唱歌曲,第二教时在孩子们已经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进行听辨音乐的活动,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孩子们的兴趣也会更高。
2、游戏规则要交代清楚
最后的集体音乐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但是我在游戏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告诉幼儿,我们扮演的是小青蛙,而不是真的小青蛙,也不能真的来抢小虫子吃。以后在类似的教学中,我们要对小班的孩子讲清楚游戏的规则,这样就不会出现孩子们抢小虫子吃的现象了。看来老师的启发性语言还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1118386.html
相关阅读:小班音乐:大雨与小雨
小班音乐游戏:牧场的小奶牛
小班音乐活动:小鸭嘎嘎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 乘白云荡秋千
小班音乐:会跳舞的跳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