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0日联合报刊载了一篇很感人的故事--“天国几天假?去那里车票很贵”,故事内容大约如此:
一家锅贴店向来都是全年无休服务顾客,农历过年快到了,所以,这天,老板要员工排出春节连休假期的轮休表,并且很人性地宣布:“家住得愈远,就可以休得愈久。”
正当员工纷纷提出自己居住地,请教老板自己可以休几天假时,一位坐在角落、十来岁的小妹妹,红着双眼问:“老板,天国,可以休几天?”
老板错愕地问小妹妹为什么这么说?
小妹妹回答:“半年前,我爸爸、妈妈,一起骑机车去工厂上班,出了车祸。奶奶说,他们到天国去了。”
老板走到她身边,抚摩着她的肩膀说:“到天国的车票很贵,你要努力念书、存钱,将来才买得起车票。这个过年,如果你没事,就来店里包锅贴,你来上一天班,就付你十天薪资。”
很多朋友读了这篇故事,都感动得红了眼,但是,到底为什么这么感动、哀伤?...您思考过吗?和“死亡”有关吗?
几乎,每一件“死亡”的背后,差不多都有无尽的眼泪与悲痛。但是,“死亡”却每天都在发生,“死亡”人数也多到数不尽。可是,又有多少人将它列为重要课题去面对?甚至,多少人还将“死亡”列为忌讳的话题?
但是,忌讳归忌讳,它却是屹立不摇地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前面,总有一天,我们都必将面对它。
在还没遭遇它之前,我们当然可以选择漠视它、避而不谈、认为它还不是那么急迫、假装它不存在…。但是,别忘了,它还是屹立不摇地站在我们前面,而且,它在我们心底,还可能占有极大的份量。
如果,我们的生命像一本书,“死亡”就是我们生命的最后一章,这本书精不精彩,结尾可是相当关键的一篇。过度回避、忽视,万一,有一天,当时日来临,如果我们出于面对,以致自己或周遭的人,留下一些来不及弥补的遗憾,这样好吗?这是不是我们自己所要的呢?
从事多年关怀末期病患的孙越先生(1930年生于浙江余姚,台湾第一位放下演艺事业的全职义工。1992年,拍摄第一支反烟广告,效果非凡,只要看到他,大家就想到戒烟,之后,以其招牌笑脸和嗓音,对防治忧郁症、关怀失智老人…都达到了很好的倡导效果),很感叹地说:“有许多病患还是将他们有限的、宝贵的时间,用在“为什么是我?”跟“我真倒霉!我这一辈子活得苦死啦!”的情绪上。”这样的结尾,是我们想要的吗?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死亡”真的就只是倒霉、晦气、悲惨、哀伤、可怕…吗?
我们曾经谈到一条假设前提:“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资源”,关键就在我们如何面对它。”
“死亡”也一样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nlp/3863.html
相关阅读:NLP故事——小顽童与老顽童
NLP系列29《神奇实用的NLP》提要
NLP执行师课程和NLP教练技术有什么区别?
感官敏锐练习
把规条与信念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