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害怕当众说话 ,但又苦于找不到克服的有效办法。文章引入“神经语法程式学” ( 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简称 NLP)的“改变经验元素”“自我催眠”(催眠 Hypnotic Techniques)和“心锚设置” (anchoring)等技巧 ,帮助说话者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心理 ,从容自信地进行口才活动。
【关键词】 NLP;口才 ;说话者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69( 2007)14-0105-02
在美国 ,曾经有人做过“你最害怕什么”的社会调查 ,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当众说话” ,其次才是“原子弹” ,难怪有人说“当众说话比原子弹更可怕”。确实 ,对很多人来讲 ,缺乏的不是说话的内容和技巧 ,而是说话的自信与勇气。心理学研究证实 ,恐惧、害怕、自信、勇气等情绪情感由人的潜意识控制 ,恐惧与害怕是潜意识启动自我防卫机制的结果。 NLP突破传统心理学“潜意识是一个黑箱”的局限 ,创立诸多模式实施对潜意识的控制 ,我们引以帮助口才主体 (说话者 )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心理 ,提高从事口才活动的自信与勇气。
一、应用 NLP改变经验元素的方法 ,消除恐惧心理
据心理学研究 ,人类大脑有 1000亿个神经元 ,其中有一半以上的神经元用于储存资料 (记忆 ),神经元储存资料的方法非常独特而高效 ,并非一个神经元存储一个完整的记忆或其中固定的一部分 ,而是把记忆拆分成不能再细小的基本构成元素 ,即经验元素 ,例如视觉上的光亮度、直线或曲线、颜色等 ,听觉上的来源方向、距离、清晰度、高低调等 ,以及感觉上的范围、强度、温度、压力等。每一项记忆 ,都只是将有关的构成元素组合成一个网络 ,不同的记忆便有不同的网络 ,而构成元素则基本不变。负责记忆的神经元 ,根据其构成元素的性质 ,分别归入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等三个内感官管理。 NLP认为 ,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 ,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构成记忆的经验元素 ,改变事情带给我们的情绪。 NLP经验元素改变的技巧和步骤如下 [1]:
( 1)准备:通过深呼吸 ,让自己平静下来 ,并处于放松的状态 ;
( 2)寻找自己的主要经验元素 :闭上眼睛 ,通过回忆或想象 ,让自己回到产生恐惧的口才活动现场 ;注意一下自己看到什么 (内视觉 ),听到什么 (内听觉 ),或者感觉到什么 (内感觉 ),哪个方面的资料特别丰富 ,那便是主要经验元素所在 ;
( 3)构建心像 :如果是内视觉的经验元素 ,想象把所见景象移至电视机的屏幕上 ;如果是内听觉(外来声音 )的,就想象把这个声音是从一个音箱里发出来的 ;如果是内听觉 (自言自语 )的,就把它想象成是另一个自己在与自己对话 ;如果是内感觉的 ,则把它想象成一件有大小、轻重、颜色的物品 ;
( 4)经验元素改变 :逐一将心像的远近、动静、颜色和轻重等方面调整到令自己感觉最舒服的状态 ,例如把电视机往左、往右、往上、居中或往下推 ,把电视机放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那个位置上 ,然后再调整其它元素 ;针对每一点的改变 ,都应注意一下内心情绪感受有否改善 ;
( 5)结束 :消除心像 ,如想象让电视机越变越小 ,然后坠海消失等。诚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储存经验记忆方式 ,都有独特的重要经验元素 ,所以经验元素改变的关键是要先找出自己的重要经验元素 ,方能引导自己去做最有效的修改。
二、应用“催眠术” ,树立自信心
NLP最初研究的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催眠大师米尔顿 ·艾瑞克森 (Milton Erickson)等人的语言技巧和行为模式 ,并据此发展出一套人人皆可学习的催眠技巧。 NLP催眠标准程序分成五个步骤 :
( 1)询问解疑 :了解对方的动机和需求 ,询问他对催眠既有的看法 ,解答他有关催眠的疑惑 ;
( 2)诱导阶段 :运用语言引导,让对方进入催眠状态 ;
( 3)深化阶段 :引导对方从轻度催眠状态 ,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 ;
( 4)治疗阶段 :视对方的需求来治疗 ;
( 5)解除催眠 :让对方从催眠状态回到平常的意识状态。
口才主体可以参照以上步骤 ,进行自我催眠 ,借以树立或增强自己的自信与勇气 ,具体做法如下 :
( 1)轻松地站着或坐着 ;
( 2)把眼睛闭上,感受一下整个人的身心状况 ;
( 3)做三次比较深长的呼吸 ,使自己处于轻松和舒服的状态 ;
( 4)在心里告诉自己 :“现在我会慢慢从 1数到 20,每数一次 ,我就进入更深的意识状态 ,整个人会更轻松、更宁静 ,等到数到 20的时候 ,我就会进入很棒的催眠状态,身心都非常舒畅” ;
( 5)就以 3~5秒钟的间隔 ,慢慢在心里从 1数到 20,尽情享受整个过程 ;
( 6)当数到 20,细细品味安详、宁静、舒适的催眠状态 ;
( 7)在心里反复暗示自己 :“每天 ,在各方面,我都越来越好 !”至少反复 21次;
( 8)暗示完毕后 ,睁开眼睛 ,感觉到整个人神清气爽 ,容光焕发。
这是每个人每天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简易自我催眠 ,只要处于不被突然打扰的环境即可。例如 ,面试即将开始 ,你感到心跳加快、紧张怯场 ,你可以简化上述步骤 ,暗示自己 :“我会慢慢从 1数到 20,每数一次 ,我就更放松 ,数到 20的时候 ,我就会冷静清醒、充满信心 ,面试时我会对答如流 ,顺利通过 ! ”自我催眠非常有益于口才主体保持轻松、自信和愉悦的心理状态 ,从而克服社交恐惧心理。
三、应用“心锚设置” ,让自己处于成功快乐的优良状态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做过成功的事情 ,有过令自己感到自豪的经验 ,那么在每次口才活动之前或之中 ,我们能不能调用这份自豪的感觉 ,以便从容自信地进行口才活动 ? NLP的“心锚设置”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首先选定一个自己过去不会经常习惯性地做出来的动作 ,如用左手小拇指紧摁下巴。这个动作便称为“心锚”或“经验掣”。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心锚的设置和启动 [1]:
( 1)回忆一次令自己感到自豪的经验 ,把自己带回当时的景象、声音及内心感受。在想象中 ,把光线使调得更光亮、颜色更鲜艳、景物更大更清晰 ,让声音更接近自己、更大声 ,把感觉也调得强烈一些。
( 2)当心中感觉的强烈程度增加 ,当快到最高点时 ,便用左手小拇指紧摁下巴 ,享受这种感觉一会儿 ;当这个感觉开始下降时 ,须马上放手。
( 3)打破状态 ,即去想一些无关的事情 ,如早上几点起床等。
( 4)强化,即重做 1、2、3步骤 ,如是者数次。
( 5)测试 ,用左手小拇指紧摁下巴 ,看看那自豪的感觉需时多久才涌现 ,若太慢则重做 1、2及 3步骤数次。注意所选择的经验是否有负面的因素 ,回忆的过程中是否太粗率 ,若仍无效 ,改选另外一个经验和心锚 ;亦可以用数个有同类正面感觉的经验 ,加入同一心锚中 ,把储于心锚的能力大大提升。一直到每当用左手小拇指紧摁下巴时 ,那自豪的感觉在一两秒内便能涌现。
( 6)启动心锚 ,也就是 ,在你需要调用这份自豪感觉的时候 ,就用左手小拇指紧摁下巴 ,便可使自己处于自豪的感觉中。通过上述步骤 ,我们可以将过去的成功经验 ,轻松地移为今用。
可是一个自信心不足的人 ,觉得过去没有显示充分自信的经验可供提用 ,那怎么办 ?解决方法有二 :一是想象自己完成一件十分自豪的事 ,在脑中设计出成功时的景象和声音 ;这些景象和声音设计得越具体生动 ,效果越好 ;然后在自己处于情绪最强烈的时候 ,为自己设下心锚。为什么这样做有效 ?据心理学研究 ,不管是自己亲身经验的 ,还是想象出来的 ,对我们的潜意识而言,都同样是真实的。正因为这个道理 ,顶级的教练们总是在赛前,让自己的选手在想象中先真真切切地赛一回。二是向别人“借”。下面介绍一种独特的“借力方法” [1],然后再照上述步骤 ,为自己设置成功自信的心锚 :
想出一个有此能力的人 ,回想上次 (或者幻想一次 )见到他在台上演说的模样 :
( 1)注意台上射到他身上的灯光特别明亮 ,他的声音很有力 ,吸引全场人士的注意。
( 2)然后想象自己站起来,向他走去。途中看到台上的他越来越清晰 ,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两边人群的投入也越来越强烈。然后你走上台 ,站在他身旁,一同面向群众 ,看到观众被你俩吸引着。
( 3)你听到的声音就在旁边响起 ,所以很响亮清晰 ,内心的感觉因此很强烈。
( 4)你横走一步 ,进入他的身体里。现在你已成为他 ,话从你的内心产生 ,经口中涌出 ,吸引着所有观众 ,眼中见到的观众完全被你吸引着。内心产生的自信越来越强烈 ,再用大力吸气的方式 ,把这份能力的感觉加强。
当然上述涉及只是部分 NLP技巧 ,事实上 NLP还有很多技巧和方法 ,例如“抽离法”、“换框法”和“减压法”等,均能有效改变一个人的固有思想 ,增强一个人的成功感与自信心 ,限于篇幅,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
参考文献
[1]李中莹 .重塑心灵 [M].北京 :知识出版社 ,2002.
[2]廖阅鹏 .催眠圣经 [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3]潘立 .NLP培训法 ———管理者沟通能力的自我训练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1,( 8).
[4]邰启扬 .自我催眠 :改善自我状态的心理疗法 [J].科技潮 , 2005,( 9).
[5]程萍 .基于 NLP原理加强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 [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6).
作者简介 :温永选 ( 1970-) ,男,福建永泰人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口才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nlp/2428.html
相关阅读:NLP执行师课程和NLP教练技术有什么区别?
把规条与信念分辨清楚
感官敏锐练习
NLP故事——小顽童与老顽童
NLP系列29《神奇实用的NLP》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