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几十年来日本各界究竟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事件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近代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比如率先刊发本多胜一揭露日军在华暴行专栏的《朝日新闻》,政治立场上向来就是中间偏左,标榜进步、自由,带有强烈的左派国际主义观点。正是这些左翼媒体与学者多年来不断地研究、传播,才使日本当年的战争罪行得以被更深入地揭露出来。但近两年来在一些微妙的政治气氛左右下,日本舆论界的左翼力量有所弱化。

为打赌而去杀人的两个日本军官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萧西之水,原题:罪行与谎言:四十年来日本人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1971年8月,《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在报纸上开了个专栏,名字叫《中国之旅》。他在专栏中大量披露侵华日军当年的暴行,当然,也少不了发生在1937年底的南京大屠杀,其中引起最大反响的一桩,是“百人斩”杀人比赛。

当年参与进攻南京城的侵华日军少尉野田毅、向井敏明二人,为了炫耀勇武,在南京城陷后,用日本刀进行虐杀中国军民的比赛,最后还拄着刀拍了一张合影,发给《东京日日新闻》(今《每日新闻》),旁边注明“向井106—105野田”字样,意思是向井杀人更多,更胜一筹。

这起事件在当年充满战争狂热的日本国内,一时成为街知巷闻的“美谈”,他们甚至跑去日本各个学校去演讲,名声非常响亮。但是天网恢恢,抗战胜利后,盟军根据《东京日日新闻》等日本报纸的报道,将两人抓捕归案,押送回南京公审,1948年初在中华门外雨花台下由中国宪兵执行枪决,以告慰南京千万亡灵。

两个狂妄的战争屠夫死有余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围绕着“百人斩”暴行以及整个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风风雨雨,却在其伏法的二十多年后开始发酵,时至今日,在中日之间乃至日本国内,仍然争讼不已。

肯定派VS否定派

二战结束后二十多年里,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埋头国内重建与复兴,一方面朝鲜战争爆发,冷战格局形成,从东亚到整个世界,意识形态冲突长期掩盖民族间的宿怨。南京大屠杀这样特殊的历史事件,一时并没有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议题,更从两国普通公众的日常意识中淡出。

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单纯以意识形态划分东西方阵营的世界格局出现松动,在日本国内,对过去战争时期发生的人间惨剧,才有了更多的议论。

本多胜一的《中国之旅》专栏开始连载后,很快引起日本舆论轰动,不少侵华战争亲历者纷纷投稿,把自己亲见亲闻的屠杀细节公布了出来。

但挑战的声音随之而来。比如评论家山本七平、作家铃木明便发表文章,从几个方面竭力论证:用日本刀搞“百人斩”完全不可能,又声称屠夫之一向井敏明在南京战役前已经负伤,不可能参战云云。

本来,以上争论只是不同观点作者之间借助媒体的“对战”,但学院派历史学家的介入,让事情性质起了变化。秦郁彦(代表作《日中战争史》)、洞富雄(代表作《南京大屠杀》)等学界公认的日本近现代史专家,都专门发文批评山本七平的言论。

此事前后纷纷扰扰闹了三十年。到2003年4月,野田、向井两战犯的家属干脆把牵涉其中的《每日新闻》《朝日新闻》及本多胜一全部告上法庭。经过两年审理,2005年法院宣布原告败诉。此案审理过程中,又披露了大量史料,当年“百人斩”暴行的真实性,进一步得到确证。

长达三十年的“百人斩”日本民间辩论及法律诉讼,逐渐让参与各方演变成两大阵营:对南京大屠杀到底是不是发生过,既有“肯定派”,也有“否定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33294.html

相关阅读: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
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