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1月,蒋介石在中国远征军驻印的军事训练基地蓝姆迦向官兵讲话
珍珠港事件爆发时,蒋介石必须马上面对一个重要问题:究竟应该只对日本单独宣战,还是对所有轴心国家同时宣战?对中国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
曾经玩过一款经典的战略游戏——钢铁雄心2,这款游戏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游戏时间从1936年1月开始到1953年12月止,前后历时18年,其间玩家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参与战争。游戏中你可以选择德国、苏联这样的大国,也可以选择瑞士、尼泊尔这样的小国。
作为一名中国玩家,笔者惊奇地发现,游戏中中国境内不仅有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毛泽东的边区政府可以选择,阎锡山的晋系、龙云的滇系、李宗仁的桂系,甚至西北的马家军、新疆的盛世才都可以选择。最叫人困惑的是,国民政府孤立无援,即使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始终不肯与蒋介石政府结盟。这是为什么呢?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阅读了齐锡生所著《剑拔弩张的盟友》,才从这样的困惑中走出来。
1941:中国抗战最困难的一年
中国抗战始于1937年,到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变发生时,国民政府已经单独对日作战长达四年五个月。在此期间,尽管中国曾经不断要求西方列强给予外交、经济及武器上的援助,但西方列强都不理不睬或冷峻拒绝。更可恨的是,英法还因为担心日本对它们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进行报复,多次要求中国接受日本所提的和平条件。到了1940年夏天,西欧战局溃败之时,英法更进一步切断中国经过缅甸和越南通往国际的通道。
美国的态度稍微好一点。虽然美国人民对日军在华暴行时常发出抱怨,但是美国商人仍然把一批批战略物资卖给日本人,赚取暴利,间接支持了日本侵华战争。美国政府更是奉行一贯的孤立主义。虽然美国人也发出过一些谴责日本的声明,但无意为中国而与日本直接作战。美国多少对中国提供了一些贷款和军援,但数量却不足以真正提高中国的作战能力。其结果是,1941年中国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已经比1937年大为减退,不但缺乏先进武器如飞机、大炮、战车等,甚至缺乏步枪、机枪和弹药。
讽刺的是,在中国最需要外援时,给予国民政府援助最多的反而是蒋介石的两大“敌人”——与日本交好的纳粹德国和支持中共的苏联。纳粹和苏联对华军事或经济援助都远远超过西方民主国家的总和。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欧战爆发后先是德国抛弃了中国,逐渐亲近日本,与之结成轴心国同盟。不论中国如何苦苦哀求,希特勒终于完全停止它对中国的军事供应。苏联也因不愿意陷入两面作战危局,而与日本签署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从而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
1941年成为中国抗战最困难的一年,德国和苏联已经停止了对华军售,英法自顾不暇,对中国避而远之。
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中美两国一夜之间成为了“事实上”的同盟国。美国人惊讶地发现,远东竟有一个好大的盟友,与刚刚给了自己一记耳光的日本鬼子苦战了五年。美国人心里清楚,英法已经被德国人打得喘不过气来,不可能有力量支持自己,而中国人或许能!
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曾大胆预言中国的抵抗不出三个月必将瓦解。当时大多数的西方观察家也不指望中国能够持久抗战。作为中国的敌人,日本历来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更了解中国在各方面的弱点。但是日本人是见树不见林,过分低估中国能够不惜一切牺牲抵抗外侮的民族主义意识和情绪,民族情绪也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相反地,当太平洋战争之初,西方人被打得满地找牙时,却过分高估了中国的作战能力,他们对中国众多弱点不够了解,以致对中国产生出各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就是说,当美日之间爆发战争时,美国人想到的不是如何帮助中国人,而是中国人如何协助美国。
蒋介石心中的珍珠港
一般认为,珍珠港事件之前,蒋介石对抗战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美日开战无疑是蒋介石梦寐以求的局面。其实,蒋介石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兴奋,倒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坦然承认,珍珠港事件让他舒了一口气,甚至感到欣慰。有趣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似乎并不在意斯大林或丘吉尔的反应,反而对中国的态度异常关注。早在日本发动攻击之前,他已经主动地向胡适大使提出警告,万一美日战争爆发时,他希望中国领袖及人民群众能够自我克制,避免公然庆祝。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中,蒋介石其实已经逐渐理解到,美国法律和政治局势对罗斯福的外交政策限制重重,因此他并没有想说服罗斯福对日作战的念头。相反地,他甚至建议罗斯福应该尽量避免和日本发生武装冲突。即使在珍珠港事变前不久,当美日关系已经紧绷时,蒋介石在1941年10月31日依然告诉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将军说:“予之抗战政策,希望英美运用政治、经济压力以制裁日本,并无英美对日作战之愿望。”换言之,在蒋介石心目中,他此时之所谓“战胜”日本的定义,并不是妄想在军事上“击溃”日本,而是使日本在华侵略行动因无法进展而被迫终止。因此,中国当时最务实的愿望是:在中日战争结束后,能够获得美国对战后中国重建工作的支持。甚至到了1941年12月1日,蒋介石得知日本预备和美国重启谈判时,他的判断还是日本根本没有胆量向美国开启战端。事实上,蒋介石真正期盼的是苏联和日本之间能够发生大战。
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凌晨6时偷袭珍珠港,重庆得到消息是第二天凌晨1时。当时,蒋介石正在郊外的黄山官邸过夜。等到凌晨4时,才接到电话,报告开战消息。根据蒋介石自己的记载,他起床后一如往常地进行晨祷,随即返回重庆市区。
按照蒋介石日记的叙述,他对珍珠港事变的第一个反应是后悔,觉得自己早先不应该过度敦促美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以致日本丧失谈判耐心而决心展开攻击。但是到了12月11日,他又从日本攻击西方国家的速度之快和执行之彻底等迹象得到一个新的体会。他推测日本必定是早有预谋,而且经过长期准备,绝不会因为美国在谈判桌上牺牲中国利益而改变其主意。
中国人没押宝
珍珠港事件爆发时,蒋介石必须马上面对一个重要问题:究竟应该只对日本单独宣战,还是对所有轴心国家同时宣战?对中国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在国民政府中有人强烈主张立即向三国宣战,也有人主张中国应该小心观察西方国家的动向,再作决定。蒋介石本人也举棋不定。
早在1940年底,蒋介石对国际局势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和中国的应对之策,就已经在心中推演了许多次。在他看来,中国最坏的出路是与日本媾和。除此之外,即使在西方与轴心国之间发生战事时,中国也无必要仓促作出选边决定。相反地,中国应该先观察局势的变化再作定夺。
具体言之,假如西方国家很快就丧失了南亚及东南亚等地区的话,那么中国就应该置身战事之外。因为如果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通道被切断,中国就无法从西方阵营获得有意义的援助。更何况,中国如果加入西方阵营,可能还会开罪苏联。而当时苏联仍然是中国政府心目中最有价值的盟邦,蒋介石也最希望日苏之间能够开战。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中国贸然去参加西方阵营的话,只会增加苏联和日本联手欺压中国的风险。而这正是中国最应该避免的局面。反之,如果西方国家在开战之初能够在南亚和东南亚站稳脚步,那么中国与西方国家结盟就可以获得实质援助。因此蒋介石提醒自己,在苏联表态之前,中国务必置身西方与轴心国的战争之外。等到情况明朗之后,中国再决定是否加入西方同盟。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于国际局势曾经作过相当理性的思考。
蒋介石这番思量,自然是基于中国抗战的需要,而这种考量也在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心中反复推演。虽然日本对美国开战之后,中美之间成了“事实上”的盟国,但英国人和苏联人并不认为蒋介石和自己是一家人,甚至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也不一定觉得蒋介石是敌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98889.html
相关阅读: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