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是沈从文先生仙逝25周年的日子。这位特立独行的老人留给世人的精神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展示出无穷的魅力。
“带了一把尺,一把秤”
一个“乡下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走向衰微时进京“赶考”,靠着顽强的精神,在皇城根下成长起来。沈从文浸淫传统而穿越传统,关注西方却决不照搬。在生活中,他有的是朋友、学生,也有同道者。但是,由于他在思想上用他自己的话讲过于“板滞”,他从不相信任何没有经过自己生命和思想“个体性解读”的理论;不相信那些没有经过从中国立场发问,并经过社会实践所证明的理论。结果,在思想上,与当时要么倒向传统要么倒向西方的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判然划界,他始终都是一个真正的孤独的求索者。
正是这种孤独,铸就了沈从文能够在思潮风起云涌、学说泛滥四溢的时代,保持了思考的自由和思想的独立。
从开始创作时,沈从文内心所企望所思索的东西就十分“不合时宜”。他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对一切都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在各种时髦理论和各种团体互相争斗的时候,他从未放弃思想的独立。这种独立不是有意识地和别人不同,或者是对所有理论进行逆反式发问,而是经过了自己“个体性审读”之后的独立,是在传统思想遗产和西方外来思潮中进行本体否定性穿越的独立。
他写道:“你得离开书本独立思索,冒险向深处走,向远处走。思索时你不能逃脱苦闷,可用不着过分担心,从不听说有人会溺毙在自己的"思索"里。”沈从文所谓离开书本就像鲁迅所说的“不要读中国书”不是真正反对读中国书,只是表达一种对传统的决绝态度。沈从文在这里是要强调对涵盖在书本里的所有理论、主义都不要采取“拿来主义”,而是要放到现实的生活之中去称一称,然后方可肯定或否定:“我是一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和普通社会总是不合。一切来到我生命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用不着你们名叫"社会"为制定的那个东西,我讨厌一般标准。尤其是什么思想家为扭曲?蚀人性而定下的乡愿蠢事。”
“带了一把尺,一把秤”,这是沈从文之所以能够独立思考的思维立场和起点。这种思维方式的主体内容是:思考问题时,将原来先在的思想成果搁置起来,力求不受它的影响,而专注于个体自身对对象的感受,并尊重这种感受。这样的思维结果能够保持思考者的个体认识,而不受别人观念的影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333937.html
相关阅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