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视察亚运会场馆时,十分幽默地表达了他的赞许:“都说外国的月亮圆,我看中国的月亮也很圆嘛。”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图为开幕式现场。 资料图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11月16日第A08版,作者:佚名,原题:北京亚运会志愿者制度首次试水
■那一刻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
■亲历者
张清:64岁,河北人。曾任国家体育总局国际司副司长、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北京亚运会时负责运动员接待工作,后两次参与申奥,并任北京奥组委执行委员、国际联络部主任等职。
除了熊猫“盼盼”和《亚洲雄风》,人们对于北京亚运会似乎早已印象模糊,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的盛大与辉煌,更让当年那些曾经激动人心的场面相形见绌。
然而,对于1990年的中国,举办亚运会着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作为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北京亚运会担负着诸多超乎竞技体育的使命:对内凝聚人心、振奋意志,对外则承担着打开外交局面、改善周边环境的重任。北京的城市建设,也因此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机遇。
盛会改变城市格局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说起古都北京的城市格局,人们往往会想到这两句流传已久的俗语。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的主城区仍局限于现在的三环以里,一南一北发展相对滞后的格局,并无根本改变。
地处祁家豁子的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工作人员,那时仍习惯自称“住在北京郊区”,从他们略显突兀的6层办公楼向北望去,是一眼看不到边的庄稼地。如今,这一带被称作“亚奥地区”,是北京楼市最炙手可热的区域之一。
有意思的是,这场始于80年代中期的城市格局之变,与一场运动会的召开有关——这便是1990年在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
1983年8月,中国奥委会向亚奥理事会提出申请,希望由北京承办第11届亚运会。次年9月28日,亚奥理事会在汉城大会上正式批准这一申请。
时间往前推一个多月,中国体育代表团刚刚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以15枚金牌的成绩大放异彩。亚运会花落北京,无疑是喜上加喜。
5年前才获准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中国,此时信心满满。
庄稼地建起亚运场馆
按照长期从事体育外事工作的张清的理解,从参加国际大赛到举办国际大赛,中国对外希望借此扩大开放,在国际上重新树立大国形象,对内则希望以此为“抓手”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国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67609.html
相关阅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