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就必须要守,而且还要死守,死守的是要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个调子定下来,下一步就得考虑合适的人选,进入蒋中正视野的是正在平地泉驻守的汤恩伯,蒋立即电招汤恩伯入京,面授机宜,晋见之后,汤恩伯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平地泉的驻地。
汤恩伯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8月11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门,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这前门、后门、咽喉、心腹四大要害,说的其实都是一处所在南口,今天的南口是个大镇,常住人口超十万众,然而在1937年南口只有几百户、数千人的规模,虽然小,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恰恰相反,中日双方都瞄准了这个小镇,卢沟桥事变之后,南京的中央军部经过研判,断定日军将南下平汉,或北上平绥线,也可能双管齐下,同时并进,此时中方在平汉线已经调集了数十个师严阵以待,相比之下平绥方面的兵力就显得相当单薄,要想实现南扼沧州、保定,北保察绥的战略意图,南口就必须要守,而且还要死守,死守的是要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个调子定下来,下一步就得考虑合适的人选,进入蒋中正视野的是正在平地泉驻守的汤恩伯,蒋立即电招汤恩伯入京,面授机宜,晋见之后,汤恩伯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平地泉的驻地,并召集了第四师师长王万龄,八十九师师长王仲廉,参谋长吴绍周,以及四师副师长兼旅长,陈大庆四个人开会,传达蒋的指令,第一,十三军即刻开拔南口,归傅作义指挥,第二,限八月初第十三军必须到达南口防地,第三,这也是最紧要的一条,无论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十三军必须守住南口八天以上,这四位将领加上汤恩伯五个人,都是久经战阵,打过大仗的,对于守南口的难度都心知肚明,要想打好这场硬仗,首先要过思想关,商谈结果五个人一致决定,立即展开紧急思想动员,由营长以上的部队长带领,普遍发动官兵写抗日决心书,师长们也分别撰写“请缨杀敌”的文章,送到报纸发表,以坚其心。
移防南口必须经过张家口,据十三军参谋长吴绍周回忆,在这一关节点上十三军遇到了挫折,察省主席刘汝明虽然表示欢迎十三军接防,但是提出不能够经过张家口,他的理由是客军过境容易引起军民的误会,吴绍周傻了眼,赶紧请示汤恩伯,请他向南京请示,经过一番沟通协商,总算解决了问题,1937年8月1号汤恩伯下令大军开拔,走在前头的开路先锋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九师罗芳?率领的五百二十九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86176.html
相关阅读: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