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国民党高官败逃台湾真相(第1部)》 杨帆 着人民日报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已授权人民网读书频道进行连载,禁止其它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出版社联系)
应该说,蒋介石一生命运的转折,在于他结识了陈其美。是陈其美引导他走上了革命之路,又在“二次革命”失败后的1913年12月,第一次介绍他在日本谒见孙中山先生。
1916年5月陈其美在法租界遇刺身亡,蒋介石闻讯失声痛哭,随后赶往出事地点,为陈其美料理后事。在此后30年中,为了感谢恩师,蒋介石对陈其美的侄子陈果夫、陈立夫大加提携重用,使之管理党务,由此便有了“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
陈其美的离世,使孙中山失去一个得力助手,作为陈其美亲信的蒋介石,开始受到孙中山的重视。从1916年7月到1921年,蒋介石先后被任命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大元帅府参军、粤军第二支队司令、粤军第二军总参谋长等职。
然而,由于粤军内派系纷争,蒋介石自己无一兵一卒,处处受制于人,此间多次请假、辞职,返回上海或奉化居住。在纳陈洁如为妾后,又将姚冶诚迁回奉化县城。他本人在离开粤军的时间内,大多时间在上海打理交易所的生意。
上海交易所开业之初,由于在社会上获得信用,营业十分火暴,蒋介石等人也因此大获其利,这部分利润,一部分支援粤军充做军费,其余便用于了各自开支。
然而到1921年冬,上海交易所出现“信交风潮”,大批交易所先后倒闭,蒋介石参加的“恒泰号”经纪行也因经营不善,导致巨额亏空,苟延残喘到1922年春垮台时,蒋介石已负债累累。
此时上海滩讨债成风,债主们因收不回现金,开始雇佣亡命徒代行收账。蒋介石东躲西藏,夜夜难寐。
风声鹤唳之中,蒋介石找到素有往来的交易所理事长虞洽卿,希望他能给想个办法。虞洽卿说:
“办法倒是有一个,那就是拜黄老板为师。”
虞洽卿所说的黄老板,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法租界华探黄金荣。蒋介石对此却不无担忧:
“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又负债累累,黄老板会收我为徒吗?”
“放心,凭我与黄老板的交情,不成问题。”
事实上,黄金荣收蒋介石为徒,不仅因为与虞洽卿素有交情,他更看重的是蒋介石多年追随孙中山这一事实。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黄金荣便为革命党人在租界的活动大开绿灯,并与孙中山一直保持联系,也曾在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对粤军给予经济援助。而蒋介石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让黄金荣倍感亲近;加上黄金荣祖籍浙江余姚,虞洽卿来自浙江镇海,与蒋介石都是老乡,黄金荣当即答应帮助蒋介石渡过难关。
1922年5月的一天,在钧培里黄公馆,黄金荣为蒋介石举行了开香堂仪式。
这个仪式只是走个过场,黄金荣端坐在太师椅上,蒋介石递上一张拜师帖,上书“黄老夫子台鉴,受业门生蒋志清(蒋介石的学名)”,然后行一跪三叩之礼,整个拜师仪式便结束了。
从此,蒋介石正式成为了黄金荣的门生,称黄金荣为“先生”。尽管蒋介石发迹后,黄金荣送回了门生帖,蒋介石对“师傅”依旧执礼甚恭,并在百忙中数次登门给黄金荣拜寿。
拜师仪式结束后,蒋介石向债主们发出请柬,请大家到虞洽卿府上赴宴。
债主们不知道蒋介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欠债还钱,请吃饭不知是何道理。待赶到虞公馆大厅,发现酒宴上在座的不仅有蒋介石、虞洽卿,还有法租界权势熏天的黄金荣!债主们心生不祥预感。
黄金荣呵呵一笑,开门见山地说:
“大家都知道,志清是我和阿德哥(指虞洽卿)的小老乡。”说着,拍了拍蒋介石的肩膀,以示亲密,“但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志清还是我黄某人的门生。如今志清一时手头紧,他欠各位的债,就由我替他还了,大家随时可以到我府上领钱。”
债主们这才明白,这笔账不用要了,否则钱要不回事小,得罪了黄老板事大,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于是,纷纷赔着笑脸,表示前账作废,一笔勾销。
蒋介石坐在黄金荣身边,重重地松了口气,没想到对自己如千钧之重的事情,在黄金荣一句话之下化为乌有了。如今已无性命之虞,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然而,蒋介石的好觉没睡了几天,南方政府便发生了大变故!6月18日,蒋介石在奉化接到汪精卫从上海发来的电报,电报称:
“惊悉粤变,尤幸总理无恙。”
当天,孙中山发自广州的电报接踵而至:
“事紧急,盼速来。”
其实,早在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之初,便与陈炯明因政见不合,矛盾凸显。陈炯明多年致力于联省自治,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中央集权、以武力征战统一中国的主张相背离。
此后,蒋介石发现陈炯明有谋叛之心,多次提醒孙中山讨伐陈部,然后再行北伐,均未被采纳。
果然,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下令4000叛军围攻总统府,炮轰孙中山在观音山麓的住所粤秀楼。孙中山冒着枪林弹雨,突出重围,逃入停泊在珠江上的宝璧舰,次日登上永丰舰,同时电令蒋介石南下救驾。
蒋介石接到电报后,赶到上海,于6月25日启程南下,29日抵达黄埔,登上永丰舰晋见孙中山。
?阴差阳错,登上国民党权力巅峰
1. 永丰舰上共生死
陈炯明占领广州后,自任粤军总司令。由于他没有海军控制权,无法对孙中山进行海上追击。
孙中山被困永丰舰,手中有7艘军舰可以调用,他决定先由舰队讨伐叛军,同时电令北伐诸军回师广东,“水陆并进,以歼叛军”。
可是,舰队内部叛变投敌事件迭起,令身陷困境的孙中山一筹莫展。就在孙中山苦苦冥思破敌之计时,蒋介石登上中山舰。
“先生,您受惊了!”看到心力交瘁的孙中山,蒋介石颇为动容。
“你来了就好,现将海上指挥全权交给你,一切就靠你了!”
长期以来,蒋介石在孙中山身边,屡屡拟写军事计划,提出军事建议,亲冒镝石指挥作战,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深得孙中山的肯定与赏识。
孙中山精神抖擞地对前来采访的外国记者说:
“蒋君一人来此,不啻增加二万援军!”
蒋介石临危受命,不遗余力组织反击。他坐镇舵楼,指挥作战,形势很快发生好转。同时,蒋介石还和水手们一起洗刷甲板,亲自上岸采购食物,以鼓舞士气。
但坚持到8月初,由于舰队内部三大巡洋舰叛变,北伐军第一师变节,致使回师救援受阻。孤立无援,继续留在军舰上已毫无作用。鉴于形势的变化,蒋介石建议孙中山离粤返沪。
8月9日,在蒋介石的护卫下,孙中山安全撤离永丰舰,乘英国“摩汉号”炮舰赴港。10日,转乘“俄罗斯皇后号”邮船抵达上海。
42天生死与共,使蒋介石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迅速攀升。后来蒋介石所着《 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便由孙中山为之作序,序称:
“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于侧,而筹划多中,乐与予及海军将士共死生。兹纪殆为实录。”
1923年2月,孙中山依靠粤军将领许崇智以及滇、桂军支援,返回广州,准备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任命蒋介石为大元帅府行营参谋长。
4月20日,蒋介石赴穗就职,却因内部争斗,只干了3个月,就愤而辞职,转而去了香港。蒋介石前脚到了香港,后脚就传来消息,说孙中山将组团赴苏联考察军事,以便建立新军。
蒋介石一直梦想手中握有一支军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立即给大元帅府秘书长杨庶堪写信,毛遂自荐。
孙中山原打算让廖仲恺带队赴苏考察,但因廖仲恺是其得力助手,实在离不开,最终同意由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代表团成员有王登云、沈定一以及共产党人张太雷。
8月16日,蒋介石心满意足地登上“神田丸”号轮船,抵达大连后转乘火车,于9月2日下午1时到达目的地莫斯科。
两个多月后,蒋介石失望而归。
之所以失望,因为孙中山想在蒙古南部建立一支军事力量,苏联方面表示拒绝,蒋介石知道苏联对蒙古图谋不轨,十分生气。
到苏联之前,蒋介石受“以俄为师”的流行思想影响,对苏联很有好感。到苏联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里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对富农等敌对势力的镇压政策让他十分反感。
12月15日蒋介石回到上海,此时孙中山已计划筹办黄埔军校,打算让蒋介石出任军校筹备委员长。蒋介石见没有让他当校长的意思,心里很不高兴,给孙中山寄了一份《游俄报告书 》,便登船回奉化老家去了。
此时军校招生、考试在即,蒋介石在关键时刻撂挑子,令孙中山十分着急。孙中山连发6封电报,催他速回广州,直到1924年1月16日,他才慢吞吞到广州复命。
蒋介石选在这个时间来广州,是因为3天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要在这里召开。蒋介石揣摩着,凭他追随孙中山多年的经历,即使当不上中央执行委员,起码也能当个候补委员。
20日大会如期召开,选出24名中央执行委员,除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人外,蒋介石的把兄弟张静江、戴季陶都名列其中,唯独没有蒋介石!
在随后选出的17位候补中央委员中,共产党人林伯渠、毛泽东、张国焘、瞿秋白等人名列其中,依旧没有蒋介石!
蒋介石大失所望。
对孙中山如此重用共产党人,而不重用自己,蒋介石十分窝火,而他奉命筹建黄埔军校,校长人选一直没有明确。也就是说,校长一职另有其人,这让他实在无法接受。勉强坚持到2月下旬,21日,蒋介石即递交辞呈,返回上海。
回到上海,蒋介石第一时间内找到张静江。张静江在这个时候见到蒋介石,却是十分惊讶:
“听说军校3月21日就要举行入学考试了,这个节骨眼上你不在广州,反而跑到我这儿来了?是不是手头紧了,需要多少尽管说。”
“我个人倒不缺钱。”
“那是为什么?”
“黄埔岛那个弹丸之地,一片荒凉,既没钱又没粮,白手起家办军校谈何容易!可孙先生又不放权,也没有要我当校长的意思,弄得我到处碰壁,我实在不愿意给别人做嫁衣裳!”
“会有这种事?孙大炮做得也太过分了!”见盟弟受了委屈,张静江安慰说:“你放心,我马上给孙大炮写信,校长一职非你莫属,我的话还是有作用的!”
张静江如此敢说大话,与他国民党元老身份不无关系。他曾对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给予大力经济援助,并于1906年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也是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的积极支持者,又在国民党“一大”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他的话自然有分量。
见过张静江,蒋介石随后返回奉化。
2. 争得了黄埔校长
蒋介石离开广州后,孙中山令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长,继续筹办军校事宜;并在几天后的2月29日,给蒋介石发来电报,请他回粤复职。
3月2日,蒋介石给孙中山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蒋介石对孙中山所依靠的“所谓忠者贤者,及其可靠者”,表示了极大不满,称他们“皆不过趋炎附势,依阿谄谀之徒”,并称:
“若夫赤忱耿耿,蹈白刃而愿牺牲,无难不从,无患不共,如英士(陈其美字)与中正者,恐无他之人矣。”
蒋介石提到陈其美,自然是想提醒孙中山,在他最失意的时候,很多朋友离他而去,蒋介石则在陈其美的引荐下,赴日本拜见孙中山以及赴难永丰舰,有几人能对孙中山如此忠心耿耿,连性命都可不要。
蒋介石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孙中山信任自己,重用自己,不要被国民党左派以及共产党人所左右。
此时,筹备黄埔军校的事务,全由廖仲恺一个人承担,但他只是代理,很多事情还需要蒋介石来决定。他左等右等不见蒋介石归来,实在扛不住了,于3月26日给蒋介石去电,要求蒋介石给个明确答复,到底来还是不来。
蒋介石回电称:我一定去,勿念,并在电报中对校务作了一些安排。
回过电报,蒋介石并没有动身的迹象。他在等,等孙中山作出决定,到底让不让他当校长。但孙中山等不了,他派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出马,赴奉化请回蒋介石。
许崇智绝非等闲之辈,他的祖父曾是前清浙闽总督,他本人则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清末即官至协统。论资历,蒋介石和他差了十万八千里。
许崇智帮助孙中山讨伐陈炯明时,蒋介石任他的参谋长,两人还是结拜兄弟,他早就摸清了蒋介石的脾气,知道请将不如激将更有效。
蒋介石见许崇智来了,心中暗喜,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幽怨地说:
“我宁可一辈子辅佐你镇守南关,至于黄埔那边,要枪没枪,要钱没钱的……”
“你继续这样待下去,就要与世隔绝,不知外间事了。”
许崇智打断蒋介石的话,告诉他说:
“苏联答应给孙先生几千支枪,已经在路上了,还有大批款项,四周的军阀都红了眼。你倒好,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把一个聚宝盆拱手相让!”
这个消息令蒋介石蓦然一惊。
“孙先生说,你若再不回军校,他就考虑让别人当校长!”
这句话更令蒋介石紧张起来,立刻问:
“孙先生都考虑谁来着?”
“不瞒你说,在下就是一个,但我怎会去夺自家兄弟的位子!”
其实蒋介石早就听说,孙中山属意许崇智当校长,但许崇智不愿做这份差事。
“还有谁?”
“先生还考虑谭延?,但他也不愿担这份差事。”
蒋介石点点头。谭延?是湘军总司令,曾在护法、讨袁运动中立下战功,领兵打仗虽很在行,但对管理军校不擅长也没兴趣。
“所以孙先生想破格提拔卫队长姚观顺,他曾护驾有功!”
“姚观顺,他连讲武堂都未进过,怎能去办现代军校?”
蒋介石好像受了莫大的侮辱,委屈地说:
“先生看中姚观顺,却看不中我,既然这样,我也不用回广州了。”
“你这话说错了,其实先生是偏爱你的,本就有意让你出任校长,如今张静江又写信给先生,先生也就决定由你做校长了!”许崇智见时机已到,终于说出孙中山的最终决定。
听到这里,蒋介石心中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4月14日,蒋介石同许崇智一道,踏上归穗的路途;4月21日,蒋介石抵达广州,晋谒孙中山;5月3日,蒋介石被正式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
蒋介石终于如愿以偿。
3. 廖案中意外升迁
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为蒋介石的一生大业奠定了军事基础。正因为手中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展现,政治地位不断攀升。
1925年2月1日,蒋介石率黄埔军校教导团、粤军一部,东征讨伐陈炯明;
4月29日,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的国民党党军宣告成立,蒋介石被任命为党军司令官;
6月中旬,蒋介石率党军与各路联军配合,平定杨希闵、刘震寰滇桂军叛乱;
而在此间,孙中山于3月12日在北平病逝,国民党群龙无首,很快内讧迭起。
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胡汉民任外交部长,许崇智任军事部长,廖仲恺负责政府政务。
这四人均地位显赫,势力不分上下,乃国民党内“四大巨头”。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何况是四虎。四虎你争我夺,很快发生流血事件。
8月20日上午,廖仲恺携妻子何香凝乘车前往党部开会,在党部门前被杀。
光天化日之下,国民党要员遇刺身亡,立刻在党内和社会上掀起惊涛巨浪。
广东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立即决定,为“廖案”成立“特别委员会”。此时,已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蒋介石脱颖而出,与汪精卫、许崇智同任“特别委员会”委员,被授予政、军、警全权,追查此案。
案件真相很快浮出水面,刺杀廖仲恺的主谋乃胡毅生——胡汉民的弟弟,于是,胡汉民被卷入其中。
孙中山去世前,曾赴北京参加国民会议,这一时期由胡汉民代表孙中山执掌广州政府政务,因此在胡汉民看来,孙中山逝世后,他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但在临时会议选举时,汪精卫出乎意料当选国民政府主席,而这得益于廖仲恺的支持。胡汉民得知此事后,多次派人对廖仲恺进行攻击和批评。不久,“廖案”发生,主谋是其弟,他本人自然难脱干系。
在与汪精卫商议之后,蒋介石派人将胡汉民带到黄埔军校,以保护安全为名将其软禁,不久即令胡汉民辞职赴苏联考察。
转瞬之间,“四巨头”变为“二巨头”,连同新加入的蒋介石,即形成“新三巨头”的格局。
胡汉民是汪精卫的政治对手,他走了,汪精卫一枝独秀。殊不料,汪精卫并未就此罢休,有一天,他突然告诉蒋介石一个意外的消息:
“参与‘廖案’的名单中有两个人,你或许想不到是谁!”
“哦?”汪精卫重提“廖案”,令蒋介石陡然一惊。
“朱卓文与梁鸿锴!”
这两人都是许崇智的属下,蒋介石立即明白了汪精卫的用意。
“你现在能控制多少兵力?”
“至多1个师。”
“许崇智呢?”
“3个师。”
“嗯,如果许崇智倒了,那么你的出头之日就到了。”汪精卫点明要害。
蒋介石何曾不明白这一点,正是因为许崇智手中兵力远在蒋介石之上,蒋介石才难以获得更大发展。
蒋介石曾向军事委员会提出统一军事、统一财政建议,就是为了集权于军委会,达到削弱许崇智实权的目的。汪精卫支持这项建议,军委会通过了这项决议,但许崇智不予执行,蒋介石无可奈何。
如今,扳倒许崇智的机会终于来了。
于是,汪、蒋联手,对许崇智进行审查,在许崇智作出引咎自责和负责追查的表示之后,蒋介石又以其把持地方财力、为所欲为、所部粤军军纪废弛等,对其大加贬斥。并收买许部旅长,争取了其他粤军将领的同情与支持。
做完了这些,蒋介石找到许崇智,称:
“如今粤军将领各怀鬼胎,已不可靠,还是让我的学生担任你的警卫吧,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安全。”
许崇智信以为真,蒋介石借机派兵将他监管起来。9月20日,蒋介石指挥所部袭击许崇智的部队,并将其缴械,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接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准予军事部长兼粤军总司令、财政监督许崇智卸职。很快,许崇智解职离粤,到上海做了寓公。
“廖案”的发生,使“四大巨头”一死两出局,为蒋介石的晋升创造了机遇,这是蒋介石本人不曾预料到的。
汪精卫掌握党权,蒋介石掌握军权,这是汪、蒋合作办理“廖案”的收益,两人都是最大赢家。
4. 季山嘉处处设障
1925年10月,国民政府进行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与第一次东征不同的是,蒋介石由东征军参谋长晋升为东征军总司令。至年底,广东境内敌人基本肃清,不久两广统一。
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蒋介石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国民革命军总监。
直到这时蒋介石才知道,为他创造机会赶走许崇智、将他推上权力巅峰的,不仅是汪精卫一人,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是鲍罗廷等苏联顾问。而此后想把他推下权力巅峰的,也正是苏联顾问。
这一时期,蒋介石将汪精卫视为可交心的上峰与朋友,与汪切磋协商各种问题,相处和谐。
对蒋介石形成巨大压力的,是苏联首席军事顾问季山嘉。季山嘉对蒋介石处处挑剔,常常冷嘲暗讽,尤其反对蒋介石的北伐主张,令蒋介石心中极为不快。
而蒋介石并不知道,季山嘉的所作所为,都与斯大林及共产国际东方部不无关系。
蒋介石以继承总理遗愿为己任,坚决主张北伐。但斯大林及共产国际东方部认为,北伐时机尚未成熟,共产党此时还不够强大,担心土耳其凯末尔噩梦在中国重演,因此极力反对北伐。季山嘉正是秉承其旨意,千方百计分化瓦解蒋介石的军事实力,以阻挠北伐的顺利实施。
于是,军事委员会忽然削减已定好的黄埔军校经费,将削减部分挪给第1军第2师,该师原本经费充足,并不需要增加经费。而该师师长王懋功,与季山嘉关系密切!
蒋介石有理由认为,季山嘉在捣鬼,有意分裂蒋介石的嫡系第1军,将其属下第2师拉出去独立成军。
蒋介石一不做二不休,立即扣押王懋功,令亲信刘峙接任第2师师长,接着找到汪精卫,气呼呼威胁道:
“季山嘉专横跋扈,若不将他免职,不仅会对党国有害,而且也不利于中苏邦交。若不让他回苏联,我就辞职!”
汪精卫一向以苏联顾问团为靠山,自然知道季山嘉的所作所为,更知道季山嘉做得有些过分,赶紧出来圆场,对蒋介石劝慰说:
“季山嘉已经知道错了,而且他也有回苏联的打算,你不用担心,以后不会有事了。”
蒋介石稍稍放心,但他向来多疑,在季山嘉返回苏联之前,他不能放松警惕。而随后的事实证明,季山嘉根本没有辞职回国的意思,蒋介石因此担心季山嘉仍会采取手段对他进行报复。
“你不止是欺负我个人,不止是压迫我一个人,你完全是欺负我们中国国民党,欺负我们中国人。我哪里可以放过你!”
但是,蒋介石在迁都问题上态度的变化,令武汉国民党左派极为不满。蒋介石一行返回南昌后,一个大张旗鼓的“恢复党权运动”,便在国民党左派领袖和共产党人的发动下开展起来,该运动以打倒“昏庸腐朽分子”为名,矛头直指张静江与蒋介石。
3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会议重定党政军领导体制,免去蒋介石中常会主席、中央组织部长等职,蒋在党政方面的权力被全部消除。鲍罗廷及武汉国民党左派用党权、政权限制和对抗握有军权的蒋介石,已基本达到目的。
但在旧中国,军权大于一切,有过“中山舰事件”经验的蒋介石,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他开始考虑另立中央,与武汉政府分庭抗礼。
尤其武汉中央已经公开把此前的“容共”主张,变成了实际的“联共”政策,蒋介石认为,武汉中央一系列做法都是鲍罗廷和共产党人在背后主导。因此,他将矛头对准了共产党。
1927年3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爆发。当日,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进驻上海龙华,兵不血刃地拿下上海。随后,北伐军攻占南京。
3月26日,蒋介石抵达上海,在取得江浙财团和青帮势力支持后,开始了“清党”的准备工作。
4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发出密令,要求所控制的各省一致“清党”。
4月12日,上海帮会打手向工人纠察队发起进攻。随后,新成立的淞沪戒严司令部正副司令白崇禧、周凤岐,以制止械斗为名,将工人纠察队缴械。对于次日总工会组织的示威游行、罢工罢市,白崇禧则下令军队开枪。这就是举世震惊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与此同时,粤浙赣苏闽等地相继“清党”。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
共产国际担心的凯末尔噩梦,最终在中国重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64404.html
相关阅读: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