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10月,日本废琉球国为琉球藩,继而在1879年3月派兵入侵琉球,设置冲绳县。自此之后,琉球问题一直是中日之间一个悬而未决的外交问题。二战后期,此问题再度浮出水面。有研究认为,国民政府应该趁日本战败投降之机收回台湾、琉球等岛屿,但《开罗宣言》并未提及琉球,在商讨战后对日和约的过程中,国民政府也未提及收复琉球问题。
本文利用新近开放的外交部档案、《蒋介石日记》等资料,考察开罗会议前后中国政府对琉球问题所持的态度,试图探讨托管琉球是否就是国民政府真实本意;在渐入困境的情形下,国民政府采取了何种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及围绕此问题展开的内部论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琉球问题成为国民政府需要考虑的外交问题之一,美国显然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与蒋介石的一次会谈,成为战后解决琉球问题的基调。会议期间,罗询问蒋介石是否想要琉球,面对罗的询问,蒋介石并未明确表态,而是提议中美共管琉球。蒋介石的这一提议成为日后国民政府对琉球政策的基本方针。
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在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之前,蒋介石本人一直坚持收回琉球,其态度并无动摇,在其内心深处,琉球是中国需要从日本手中收回的领土。早在1932年,蒋已经认真考虑收回琉球,“预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中秋节恢复东三省,解放朝鲜,收回台湾、琉球”。琉球问题一直萦绕在蒋介石心头,时隔8年之后的1940年,蒋再次提及,“昨夜偶观二十一年九月十三与十八日日记,预定民国卅一年中秋节以前恢复东三省,解放朝鲜,收回台湾、琉球”。
1932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一周年,日记表明了蒋介石对中日之间一些基本问题所持的态度,显然琉球与台湾并提,在收回之列。1940年10月,随着国际局势朝有利于中国抗战的方向发展,蒋深信收回琉球“自有可能”。
在1940年代以前,囿于时局和形势,收复琉球之议只是时而闪现于蒋介石或政治精英的个人记述之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于琉球问题的言论开始增多。开罗会议前,国民政府集中精力研究战后领土处置问题,琉球问题渐成热点之一。虽然《开罗宣言》并无关于琉球的内容,但围绕其所展开的外交折冲,显然是此间外交最为引起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发现的中国政府最早公开提出收复琉球的史料,是1942年11月3日发表在《大公报》上的宋子文谈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宋子文提出“中国应收回东北四省、台湾及琉球,朝鲜必须独立”。宋子文发表谈话6天后,蒋介石再次明确对琉球问题的态度:“东三省与旅大完全归还中国”,“台湾、琉球交还中国”。
1943年3月宋美龄访美。行前,蒋介石特别嘱托与罗斯福谈话的要点,希望通过宋美龄向罗斯福表明中国政府在战后重大问题上的考虑,琉球问题也在其中。蒋写道:“去年(1943年)交妻与罗谈话要点:甲,东三省、旅顺、大连与台湾、琉球须归还中国,唯此等地方海空军根据地准许美国共同使用。”到美后,宋美龄呼吁美国政府及民众支持中国抗日,赢得美国民众的好感。
与罗斯福会谈后,宋美龄致电蒋介石,表示罗斯福在战后领土问题上同意“琉球群岛、满洲及台湾将来应归还中国”。同月,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书中提到琉球在中国国防上的重要地位,仍将琉球与台湾、澎湖等视为中国领土不可割裂的一部分:“琉球、台湾、澎湖、东北、内外蒙古、新疆、西藏无一处不是保卫民族生存之要塞,这些地方之割裂,即为中国国防之撤除。”
可以认为,直到1943年3月,坚持收回琉球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并且开始着手准备。蒋显然认识到美国的态度非常关键,因此才有嘱托宋美龄探寻罗斯福态度之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09820.html
相关阅读: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