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中国古人以兰花比喻君子,清香高雅,不随流俗,不得志者尤以爱兰表达不向权贵低首的傲世品格。另据载:朱总司令将兰花送出时,还说过:“兰花不是资产阶级花!”
《同舟共进》2015年第1期封面图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5年第1期,作者:曾景忠,原题:我在中南海见到的朱老总
朱总司令有一项喜好,就是酷爱养兰花。
近查《朱德年谱》,书中即有关于他喜爱兰花的记载:1963年元旦,朱德在广东视察华南植物园,专门观看了兰花圃。他对植物园负责人说:不要小看兰花,兰花可以出口,要广种兰花,多赚外汇。1964年1月7日,他在南京视察中山植物园,赠给植物园四本兰花谱,并在《四川的兰蕙——我的艺术生活》这本书上,题写了“养好兰花”四字。
我想,朱总司令说到兰花可以出口赚外汇,这只是讲兰花的经济价值。实际上,朱总司令生性喜爱兰花。他本人就在家门口养了许多盆兰花。
暮春时节,朱总司令住的楼前,即搭起凉棚,支起花架,每个架子上一层层摆放着花盆,花盆里栽着各个品种的兰花。凉棚披挂着竹帘,通过竹帘筛下阳光,这使棚子下面通风,还有点阴凉。一盆盆兰花,既能见到阳光,又不曝晒。他经常在院内散步,赏兰。我们机关工作人员,工间休息时也去朱老总家门前看看兰花。
我看到原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夫人水静写过一篇文章,文章说:“朱老总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嗜好是种兰。听说他早期在滇军中就酷爱兰花;革命胜利后,他年纪也大了,这便成了他的一种高尚的志趣。”朱总司令说:“兰花的生性是高洁、倔强的。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远,无与伦比,古人称它为‘香祖’、‘王者之香’。”
但过了几年,情况有了变化。1964年,我下放到北京市郊区顺义县劳动,并参加“四清”运动。夏末,回到中南海时,原先每年看到的朱总司令楼前的花架子怎么不见了呢?
后来听说,毛主席有指示,对养花种草有所批评,大意谓:养花莳草,是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情调。
水静所写的文章中也写到此事:“‘文革’前夕,中央办公厅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向全党发了一个通知,大意是养鸟种花,玩物丧志,是一种革命意志衰退的表现,云云。于是朱老总把几千盆名贵兰花,一盆不留地给了北京各大公园。有的还送给了外省的有关单位。这充分说明了朱老总的坚强党性和组织纪律性。他时时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处处以身作则。不过,我们听了之后,为此深深惋惜,硬让他与朝夕相处的兰花分手,他心里一定不是滋味。”从上下文看,这些情况是作者亲自听朱老总说的。作者感慨地说:“我觉得,朱老总种兰花,既是一种业余爱好,也是一种健身活动,无论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有益无害、无可指摘的。”(水静《朱德的“兰花经”》,《炎黄春秋》精品书系《名流写真》,杜导正、廖盖隆主编,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版)
关于毛主席批评养花的指示,我记得“文革”中流传的毛主席语录本上,好像有这样的记载。我想查找毛主席当年这个指示的准确版本,但现在找寻起来相当困难。幸而,我遇到我们所图书馆的张秀清同志,请她帮助。她很快在所图书馆书库中帮我找到一份“内部本”,确有这样的文件,现录存于此——
(毛泽东)同汪东兴同志的谈话(一九六四年七月)
摆设盆花是旧社会留下来的东西,这是封建士大夫阶级、资产阶级公子哥儿提笼架鸟的人玩的。那些吃了饭没事做的人有闲功夫摆花养花。全国解放已经几年了,养花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过去发展了。现在要改变。我就不喜欢房子里摆花。白天好像有点好处,晚上还有坏处。我的房子里的花早就让他们撤了。以后又叫他们把院子里的花也搬走了。你们院子里种了一些树不是满好吗?还可以再种。你们的花窖要取消。大部分花工要减掉,留少数人管理庭院。后庭院里要多种树木,多种果树,还可以种点粮食、蔬菜、油料作物。北京市的中山公园和香山要逐步改种些果树和油料作物。这样既好看,又实惠,对于子孙后代有好处。(《资料选编》,1967年2月,近代史研究所二楼藏书。这段话在“文革”中群众组织编辑的《毛泽东思想万岁》或《学习资料》许多版本中都有收录。除个别文字外,内容几无差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89977.html
相关阅读:1936年蒋介石凭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内战危机?
吴铁城怎么死的?吴铁城因何事失去蒋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解密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揭秘: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