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不知疲倦,但幼儿的兴趣也不稳定,不能独自持久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根据科学教育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操作材料,设置有递进层次的操作活动,会使幼儿感到世界的奇妙无穷,教师积极引导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主动获得相关经验。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在他们出现与众不同甚至奇思妙想时,教师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培植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对于幼儿的想法和疑问,教师不要急于给出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积极寻找答案,并鼓励幼儿多方位地展开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方式和答案。
活动目标:
1、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多次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2、幼儿通过操作与观察,了解蛋的构成部分。
活动重点:
幼儿不畏困难,勇于探究。
活动准备:
生鸡蛋30只,小碗30只,小勺30只、熟鸡蛋8只
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老师为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什么?(教师揭开桌布)
幼:鸡蛋
师:我想请你用你灵敏的眼睛,灵巧的双手,来看一看,摸一摸,这鸡蛋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操作,得出结论:鸡蛋一头大一头小,是椭圆形的,摸上去冷冷的,硬硬的。上面有些凹凸不平。
[评析:第一次操作活动给幼儿预留了很大的探索空间,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去发现鸡蛋的外形特征,让幼儿初步掌握,从操作中运用自己的感官进行学习的方法,为以下的操作活动作铺垫。]
二、引导幼儿讨论。
你认为蛋壳易碎吗?并说出理由。幼儿有两种经验:用手捏,捏不碎——不易碎。重重摔下会碎——易碎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得非常仔细,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有自己的理由。原来这蛋壳虽然很薄,但因为它是圆形的,能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对蛋起着保护的作用。
[评析:通过问题的讨论,幼儿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肯定幼儿回答的同时,对两种答案的产生作出科学的解释,加深了幼儿对蛋壳结构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用问题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鸡蛋里有些什么?你想看一看吗?让我们先来想一些打开鸡蛋的办法。
幼:在桌边敲;两蛋互击;在碗边敲……
师:好,请你用你想的办法打开一个鸡蛋来看一看。
幼儿操作,教师提示:如果你实在打不开,可以向你的朋友请求帮助。
[评析:操作过程中,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提出可以向同伴请求帮助,使幼儿间形成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增加了幼儿间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机会,提高操作活动的成功率。]
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
2、蛋白是怎样的?你想用手来摸一摸吗?让幼儿说出摸到的感觉。
集体:伸出你灵活的手指,感受一下X X小朋友说的感受。
[评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实验态度。]
3、教师巡视:让我看看你的蛋。咦,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蛋黄是圆的,有的小朋友的蛋黄不圆呢?
请1—2名幼儿回答。
师:好,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仔细研究一下。
为什么手指一戳蛋黄就变形了呢?
幼儿可以随时报告自己的发现。教师用“继续寻找”鼓励幼儿寻找答案。
4、师:小朋友,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老师演示用手指戳破外面的膜,让幼儿观察整个过程,并得出结论:蛋黄的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膜。
[评析:利用“有的小朋友的蛋黄是圆的,有的小朋友的蛋黄不圆”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答这一现象,让幼儿的操作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设置障碍,让幼儿继续探索:
师:小朋友,在这个鸡蛋里其实还藏着一样东西,来,让我们拿起蛋壳再来找一找。
幼儿随时报告寻找结果。
师:请你用自己灵活的头脑,灵敏的眼睛,灵巧的双手,把这个小秘密找出来。
<<<12>>>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540585.html
相关阅读: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蜡染花布
大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手机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认识和辨别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