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活动主要在操作中完成,从线条的顶端开始,一颗挨着一颗,并且在线条上,给种子进行排队。我把线条分别用三角形、花、正方形不能的记号来表示,以防止幼儿视觉错乱找不到线条。在活动中操作,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一些粗浅的知识,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不一样长。”我又问:“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有幼儿回答:“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小豪说:“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安琪接着说:“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看来,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
这次活动由于考虑不周全,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材料的准备。我给每组孩子共同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但孩子们不能很好的进行合作,再加上由于黄豆等种子容易到处乱滚,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没排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集体讨论时还在“锲而不舍”地排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事后我想到,可以用KT板,上面压上几道凹槽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给种子排队,这样种子就不会到处乱滚了。
活动意图:现实生活中的转动现象随处可见,像风车的转动,车轮的转动,陀螺的转动等,在我们成人看来是理应如此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了顺应孩子的心理,我选择了这一科学活动来帮助幼儿去探索发现并体验转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转动物体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比较能力。
3.引导幼儿发现转动的许多有趣现象,初步感知转动的原理,了解转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分析:
重点: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转动物体的乐趣。
难点: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的原理
活动准备:
物质:师幼一起搜集可以转动的物体,布置“转动乐园”;课件(生活中的转动物体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人们利用转动原理创造的新发明)发明奖若干;榨汁机一台;苹果块若干。
知识:幼儿对风车、陀螺等转动玩具很感兴趣
活动方式:集体、个人活动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导:我知道小朋友们最爱玩游戏了,我们先玩“咪咪转”的游戏吧,你可以自己,也可以两个、三个人一起玩。
二、展开(一)引导幼儿探索转动物体的方法
1.幼儿自由玩“转动乐园”的玩具,并想办法让它转动起来。
引导:刚才玩游戏的时候,我看到小朋友们的身体都转起来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体也能转动起来,接下来,我就带大家到“转动乐园”里玩一玩,看看你能不能把那里的物体转动起来,一会儿,我就要问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转动起来的?”
2.表述自己转动物体的方法
引导:请小朋友们把转动玩具送回家,轻轻回到座位上。
问: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玩的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转动起来的?请小朋友把话说完整。
引导:请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转动乐园里的物体转动了起来。
(二)引导幼儿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请小朋友们再到转动乐园里玩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看看物体转动的时候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2.分享发现
问:在转动物体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请你给大家
表演一下吧!
3.小结:因为物体转动得非常快,所以上面的花纹、缝隙都看不出来了。
(三)引导幼儿感知转动的简单原理
1.探索
引导:物体转动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
问:你能用笔画出来吗?先请幼儿在黑板上画圆,老师在黑板上补充,用箭头指示运动方向。
请个别用胳膊来演示的小朋友上台,引导幼儿发现:胳膊是围绕什么转动的?(肩膀)
演示伞的转动,问:伞是围绕什么转动的?
三月三十日,我很幸运地在太仓市级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了大班科学活动《风中故事》。在刚拿到活动内容《风中故事》时,风的神秘让我有点无从着手,活动的目标该如何定位,内容如何设计。第一次试教心里很是忐忑。在交代操作要求时,我努力想让自己交代的清楚些,但结果却是我唠唠叨叨的一些话反而使自己对要求交代的不清,记录表的设计很不合理,孩子们在实验后的记录有些无所适从,而第三环节感知风力大小与生活的关系的情景表演使活动更偏向于社会。
科学活动是严谨的,知识具有科学性,考虑到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在领导耐心的指导下,我认真试教,调整教案,经过反复比较、推敲、实验,最终教案有了雏形。活动中给幼儿设计两次操作,第一次操作简单易行,很好的帮助了孩子梳理风力大小对不同物体的影响,第二次操要让孩子的原有经验得到提升,在选取材料时,我也是通过了多次尝试、反复比较和验证的,最后确定了圆柱形的胶棒作为实验的对象。通过用嘴吹来造风的实验,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胶棒在竖直放、横卧放、竖卧放三种不同摆放位置时,风力作用于胶棒使胶棒朝前动时所需风力的大小是不同的。考虑到结果的科学性,我们为每位孩子固定胶棒摆放的位子以及孩子开始起吹的部位,使实验更严谨,有效的减少了不确定因素,孩子们对实验很感兴趣、积极性较高。
如何设计幼儿记录表格呢,在试教时有了困惑,反复研讨后,考虑到用两次操作两次记录的方法。欠缺的是在做第二次胶棒实验时,没能在操作前先采取让幼儿将猜想结果进行大胆想象和记录,最后和实验后记录的结果进行比对,通过两次记录的比较,孩子更易接受,记忆更深刻。
王明珠老师主持了课后研讨活动,大家热烈的研讨,提出了很多合理建议,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今天和多次的试教,让我对科学活动的组织有了更深的认识。
1、活动的目标制定
王明珠老师指出活动目标切忌太宽泛太空洞,而我的目标第一点的制定就犯了这个毛病,太宽泛了。每一个活动的开展要围绕目标展开。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就是强调教师要有“目标意识”。以后对目标的制定要多思,在分析幼儿经验和活动价值的基础上,明确本次活动要实现的目标,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469654.html
相关阅读:音乐课《黑森林里的故事》听课反思
大班语言:我喜欢我自己活动反思
大班的故事活动??《小红伞》
《10以内的相邻数(一)》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四季妈妈和四个娃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