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小班活动反思《我把妈妈弄丢了》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小班教学反思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活动前思路整理】“我把妈妈弄丢了”第一次看这个活动内容时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不是应该“妈妈把我弄丢了”才对吗?在细读了教材以后,才明白其中的用意,作为一个社会活动:目标设定在关注描述妈妈的特征。而其中的故事占了很大的比重,用故事来引出对妈妈典型特征的描述。社会活动和语言活动常有一部分是相互相成的,掌握的不好就会混淆,想到以前上过一次社会活动却变成了语言活动,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把重点放在结合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描述妈妈的特征。

【活动中的小片段】

【片段一】

活动以故事开始,结合图片。因为图片有六大张,其中几张图片里重复的人物很多。在活动前我做了一些的处理,将3、4、5号图片里重复的图像遮盖住,重新拼凑成一张三位妈妈的比较图,在提问:这是菲菲的妈妈吗?你从哪里发现的?时,我发现孩子们观察的范围因为图片缩小了有重点了。放在一起也让孩子尝试着对比观察。

小班的孩子,画面上太多的事物会让他们的观察缺少指向性,除了要靠老师的有效提问和及时的追问,在活动前老师如果可以对呈现给幼儿的活动材料有一个大概的预设,知道怎么样会有最优的互动,会让活动变得更顺畅!

【片段二】

活动的最后我请孩子说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没有人举手,我意识到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马上补充妈妈长什么样子,细化到头发,有没有戴眼镜等,孩子一下子又抢着举手发言了。还模仿故事中说到妈妈的笑。

“特征”,这个词,对小班孩子他们不理解。了解孩子的现有经验很重要,问题要让幼儿听得懂,大胆想,愿意答。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的目标基本能够达成,孩子们很愿意表达对妈妈的特征描述,虽然表达有局限,多为头发长短,喜欢吃的东西。但正如幼儿园社会活动的一个要求所述: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自己生活有关的环境。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
让幼儿关注生活细节,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感激,学会报答,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爱爸爸、爱妈妈及爱家人的情感。

“我的爸爸”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话题,容易引友幼儿积极而有趣地交谈,基本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经验。这个谈话活动的目标比较全面,其中有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谈话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帮助幼儿学习围绕话题表达个人观点方面的要求,也有帮助幼儿学习口语交谈规则方面的要求。这些目标符合谈话活动对小班幼儿的具体要求。

本活动目标定位是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学会用简短的句子介绍自己的爸爸;鼓励幼儿养成安静地听同伴谈话、轮流交谈的习惯;培养幼儿关心和热爱爸爸的情感。

我是这样设计活动的:1.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爸爸”自由交谈。3.引导幼儿集体谈“爸爸”。4.通过提问,拓展谈话范围。5.欣赏歌曲《好爸爸,坏爸爸》,结束活动。

分析: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或两两结伴,要求幼儿拿着自己带来的照片向同伴作介绍。教师轮流参与幼儿的小组谈话,了解他们的谈话内容,间接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幼儿自由交谈后,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谈自己的爸爸。对幼儿的谈话给予赞许和鼓励,对认真、专心听同伴讲话的幼儿,也给予鼓励。引导幼儿相互学习谈“爸爸”的不同方法,分享同伴的经验。每一个在集体面前谈话的幼儿谈话结束后,及时进行简单的讲评。引导幼儿想一想:爸爸都很爱孩子,希望我们的小朋友成为好孩子。小朋友也应该关心爸爸,爱爸爸。第四环节中,通过三个提问你喜欢你爸爸吗?”“为什么喜欢他?”你愿意为你爸爸做些什么事一些启发、引导幼儿逐步拓宽谈话范围,使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的谈话经验。

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在课堂上发言也比较热烈,但是总体感觉目标的达成度不高,在“感受和爸爸在一起愉快、甜蜜、安全的感觉。”

活动后,请幼儿一起翻阅幼儿用书上的《我的爸爸》,图片画面精美,体现了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再次体验到了父子同乐的温馨。
课前结合本次活动,设计制作了PPT. 一、根据我们班幼儿对多媒体课件感兴趣的特点,将故事及教师预设的一些内容制作成PPT。在讨论“半个蛋壳还像什么”的环节中,当幼儿给出与预设相同的答案时,我将图片出示给幼儿,但当时幼儿的反应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兴奋。没有上次《全家福》重课件带来的效果好,这里引发我思考课件的制作还可以做怎样的改进。

二、可能每次幼儿出示答案时,我都将答案以PPT或当场画的方式反馈出来,导致幼儿的思维比较局限,给出的答案也比较单一。同时由于每次举手的都是那几个幼儿,我曾多次请同一个幼儿回答同一个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每次都是一样的。这里我在考虑想象类问题应该如何引导幼儿去思考?

三、比较成功:请幼儿回答“故事里皮皮把半个蛋壳当成什么?”,我结合幼儿的回答将图片重新展示并配上老师讲述,等于是第二次欣赏故事。这也反应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将故事中的情节重复出来,回答的比较流畅。

四、活动后我考虑到可以在活动最后结合“如何保护蛋妹妹”开展故事创编,“我是小老鼠皮皮”我回到家里会怎么保护半个蛋壳,最后的结果又会是怎么样。这样设计整个活动感觉更完整,也加重了语言活动的成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458342.html

相关阅读:音乐活动:《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学反思
小班社会教案:《爱护花草》附活动反思
小班一课三研《乘车》活动反思
《有趣的图形》课后反思
语言活动《树叶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