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鉴别文体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这些来,抒情类散文这种体裁一直被全国各地的中考命题所频繁使用,虽只有千字左右的短文,但却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有人说,一篇抒情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我们阅读,就是在饮这杯酒。能品出其中三昧,自然也就能做好文后所附的题了。
.
抒情散文在
内容上往往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在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
明确抒情散文阅读考点
1
、结合语境,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
2
、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
3
、体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作用
4
、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概括。如:概括文章所赞美的对象的品质特点,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赞美的对象的
5
、理清文章思路。抒情散文往往有一条线索,可能是“事
”
或“物”为线索,也可能是以感情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线索,就会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6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如何认识文章的主题;对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的理解,试题中常以问“为什么”的形式出现。
7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抒情散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往往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当然,有的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在不断变化,要注意体会。
8
、有的抒情散文,景物描写是很重要的内容,要求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
9
、从内容、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来赏析文章。
10
、谈谈从文章中获得的感悟、启示等。
三、
答题注意的要点
1
、简要概括题:
就是从文章中筛选信息,对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答题规则:寻找中心句,关键句。
对于语段中特定词语或者短语的指代什么内容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上下文中揣摩答案。
2
、品味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头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头上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但要真的透彻了解,又不能单纯靠字面的文字,因为作者的想法不会倾筐倒箧地说出来,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冰山理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同时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做综合的分析判断,才能够领会得到它。如果不善于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往往就体会不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想法,因为那没有说出的弦外之音往往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心中一惊,随即怅然”
“我知道我必须这样说”
指明修辞手法;明确表达效果;概括语句内容;体会语句情感;
3
、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把握文眼,寻找并理解关键句。所谓“文眼”,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主旨的句子。“文眼”出现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出现在篇末,则前必有伏笔;出现在篇中,则必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抓住“文眼”、纲举目张,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除了文眼外,我们还要注意那些或具有特殊含义或在行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或带有明显情感基调的关键句。
比如在结构上起统摄、领起、承接作用的句子。这类语句往往出现在段与段之间或者是不同表现手法衔接处。从结构上看,它能使文章的段落衔接紧凑;从内容上看,它往往标志着由一方面内容向另一方面内容的转换。再比如有一定内涵、寓意乃至有言外之意的句子。这类语句的意思含而不露,话中有话,一定要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其深层内涵。
还要注意表达情感变化的句子和段落。很多散文在行文中都有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或者段落。
《报秋》(宗璞散文)中的“我”,先是一惊,随后怅然,到最后悠然自得。
《小小红帆船》中我的情感变化很明显,由冷漠苍凉到呵护童心的真诚。
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正是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前者我的情感变化是因为感念于玉簪的警醒,后者我的情感变化是因为小谦这个小女孩执著纯真的一片童心,这变化的契机或者说因由正是作者行文所要着力表现的中心内容。
作者的情感变或带出了主要内容,同时也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往往变化了以后的思想正是作者感悟最深的思想,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iaoxue/334596.html
相关阅读:小课题研究方案:小学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有效性的研究
《抒情类散文阅读复习指导》
农村小学开展网上课外阅读实践与思考
小学生课外读书卡制作示范
以学校为引擎的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