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数学教案 来源: 记忆方法网

m

左 与 右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本小学数学第二册P46-47
   教学目标:
   1. 在直观情境中认识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
   2. 通过游戏,认识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验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以他人为参照中心的的左右位置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体验学习乐趣,培养热爱劳动、团结同学、珍爱生命等情感,感受数学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体验 “左右”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播放动画片《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 你的一双手能干什么?
2. 你怎样区别你的一双手?(左、右)
3. 你身上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用左和右说?
4. 游戏:
举左手;举右手;拍拍右腿;拍拍左腿;摸摸右耳朵;指指右眼,用左手拍右肩。
5. 你知道照片上小朋友的左和右吗?P46/1.我的左与右。
  反馈:有什么好办法看照片上小朋友的左和右呢?(想象,观察,自己摆和照片一样的姿势,与照片上的小朋友同方向。)
小结:方向相同时,左和右的位置也是相同的。
   二、玩玩做做,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1. 介绍你的左右邻居: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
2.根据要求排队。
  老师的左边是灰太狼,老师的右边是美羊羊,我们三个怎么排队呢?
  同桌说一说:( )在( )的哪一边?
  小结:老师的左边是灰太狼,老师的右边是美羊羊,是把老师作为标准。
   灰太狼在美羊羊的左边,美羊羊是标准;
      美羊羊在灰太狼的左边,灰太狼是标准。
3. 摆一摆:先摆橡皮,橡皮的左边摆铅笔,铅笔右边橡皮的左边摆铅笔盒(笔袋)。
  选两样文具,同桌说一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结:左和右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找的标准不同,用的方位词“左和右”也不同。
4.认识面对面的左和右。
  同桌小朋友面对面,伸出右手握握手。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对面的小朋友伸的是右手吗?为什么?
  小结: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两人的左边和右边是相反的。我的左边是对面小朋友的右边,我的右边是对面小朋友的左边。
   5.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如果上下楼梯时,有的人靠左,有的人靠右,会出现什么情况?所以,我们在上下楼或走路时都要靠右侧通行,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事故。
   小结:当我们和图片上的小朋友同方向时,左右位置也一样;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两人的左右位置是相反的。判断是否靠右走,一定要以走路的人为标准。
   三、综合应用,形成空间观念。
   1.说一说:
     P47/3.小丁丁、小巧的左右。
  (1)小丁丁向左看到什么?向右看到什么?
  (2)小巧向左看到什么?向右看到什么?
   (3)对面马路的两个小朋友向左看到什么?向右看到什么?和小丁丁、小巧看到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过马路时向左看包括左前方,向右看包括右前方;两人面对面时,每个人的左和右是相反的。
   2. 算一算:
   体育上,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从左边数起小红在第6个,从右边数起小红在第8个,一共有多少人玩游戏?
  四、总结梳理,知识系统再构。
  今天又学到了什么本领?生活中,关于左与右的位置关系,我们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左与右
教学内容:一年级本第46页、第47页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及他人身体上的左右位置。
      2、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左右
1、猜一猜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喜欢猜谜语,所以今天又给小朋友带了一个谜语。
两棵树,
十个杈,
不长叶,
不开花,
吃饭劳动全靠它 。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多元智能非常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开始就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猜谜语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2、说一说
师: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请小朋友举举你们的左手,举举你们的右手。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
3、找一找
师:看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力量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很


多的事情。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许多器官也象“手”一样分为左和右。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要求边指边说。

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让学生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使学生在具体情况下体验左右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堂教学有趣,轻松愉快。举出事例,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右、左概念,树立知识于实践观点,使学生的各种智能得到了培养。
6、玩一玩
师:接下我们放松一下,玩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比一比谁反应最快:(录音)
伸伸你的左手 伸伸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 拍拍你的右肩  
跺跺你的左脚 跺跺你的右脚  
左手摸摸左耳 右手摸摸右耳
左手摸摸右耳 右手摸摸左耳
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能的催化剂,能充分发挥学习者最大的潜能,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做动作的游戏,不但让学生充分体验左右,也是各种多元智能培养的综合训练。
7、想一想
师:做刚才的运动,要做的正确,关键要注意什么?板书题:左与右
8、辨一辨
哪个是左字,哪个是右字?请小朋友记住:“左”字下面是工,“右”字下面是口。
9、看一看
师:摄影师把身体的一部分拍成了照片,你能从照片中判断出它的左与右。
二、通过实践,理解左右 
1、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分清了自己身上的左与右,那么我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下面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

2、数一数
师:接下请小朋友数一数,在你这一排的座位中,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个?从右往左数你是第几个?
结合具体的场景,体会左、右的方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活动中,学习身边有用的数学。

3、摆一摆
(1)按要求摆。
师:接下我们一起摆摆学习用具。听要求:先摆文具盒,再在文具盒的左边摆数学书,在文具盒的右边摆一个橡皮,在橡皮的右边摆一本口算本,在最右边摆一支铅笔。请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摆对了吗?
师:仔细观察所摆的图形,你能说出哪些数学信息?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汇报给大家。
如:从左边数数学书是第几个?从右边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右边有什么?口算本的右边有什么?从左数橡皮排第几个?从右数呢......)
(2)自由摆。
师:请同桌合作,一学生说位置关系,另一学生摆。
师小结:请小朋友把学习用具收起放到桌的右边,我们要养成随时整理自己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小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概念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地联系起,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眼、手、耳、脑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调动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多种智能参与数学学习,不仅突破了知识的难点,也他们的数学逻辑智能也得到锻炼和发展。
3、看一看
师:接下老师带我们小朋友到大街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出示件)


师: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是啊,大街上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安全最重要。这里有两行小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智能学习站策略突破了本的教学难点。数学逻辑智能是多元智能结构中的一种重要智能,它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具体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小丁丁过马路时,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业,使学生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突破知识的难点。
四、情感沟通,畅谈收获
师:这节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哪些道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策略说明:这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篇教案设计,我采用了情境分立策略中的环扣法。教学中的几个情境,环环相扣。在新的引入部分,创设了猜谜语、找身上左右亲兄弟、玩一玩、看一看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第二部分,创设了说一说、数一数、摆一摆,做一做,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地联系起,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眼、手、耳、脑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调动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多种智能参与数学学习,不仅突破了知识的难点,也他们的数学逻辑智能也得到锻炼和发展。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动作智能和观察智能都得到了培养。


左与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能说出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左右
1、猜一猜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今天我们一起猜个字谜,看看谁最厉害!
谜一:一横一撇长,工字在右下。(左)
谜二:一横一撇长,口字在右下。(右)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师:小朋友真棒!这节我们就学习左与右――出示题
2、游戏:认识自身躯干左右位置关系。
1规则:听口令,做动作(全班练习)
伸伸你的右手,伸伸你的左手;双手拍拍放下。
伸出右手指指右边;伸出左手指指左边;
伸出你的左手,拉拉你的左耳
伸出你的右手,拉拉你的右耳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
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  
跺跺你的左脚 跺跺你的右脚  
(全班同学向左转,全班同学向右转)
3、说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关系
(1)再选三个小朋友比赛:看谁又快又准确就是冠军。(奖励的时候,问我哪只手拿奖品)
左边的同学向左转,右边的同学向右转;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
说一说,指名说,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讲台上的小朋友排成一排,下面的小朋友说一说某某左边的同学是谁,右边的同学是谁?后面学生说,某某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同桌互说。
     指名说。
(3)、老师站到同学中间,说说老师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三、分析辨别
1、观察实物,区分左和右。
  手套:
李老师有一副手套,它是分左右手的。现在老师拿了其中的一只,请你猜猜它是左手套还是右手套?你是怎么判断的?
  脚:
看看你的左脚和右脚,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脚的左和右吗?
2、 看图片区分左和右
师:图出示吃饭图:
   看图说一说左手还是右手?为什么?
师:图出示:一双鞋,
  这是一双鞋子,它是哪只脚穿的呀?
(看外侧,内侧)
师:摄影师叔叔把许多小朋友的身体部位都拍了下,我们看看这些照片,
师:请你仔细观察,看一看都拍了图上小朋友的哪一部分?想一想是左还是右?想好了就请填一填。
四、继续学习 ,以其他物体为中心的左右关系
1、出示情景图:
师:小朋友表现非常棒,老师带你们去街上逛逛。街上车人往,老师提醒大家: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我们一起读一读)。
2、出示小丁丁
师:小丁丁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同桌讨论并交流(生口述师演示)
3、出示小巧
师:小巧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小结:在判断左与右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找到参照中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摆一摆
师:接下我们一起摆摆学习用具。
1、听要求:先摆文具盒,再在文具盒的左边摆数学书,在文具盒的右边摆一个橡皮,在橡皮的右边摆一本口算本,在最右边摆一支铅笔。请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摆对了吗?
2、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 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 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 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 ,右边 有什么。
3、小结:请小朋友把学习用具收起放到桌的右边,我们要养成随时整理自己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六、总结。

第一时:左与右(1)

教学目标:
能说出自我躯干上的左右位置。
能说出以自我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教学重点:
  理解描绘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认识左与右
师:人人都有一双手,你能分别说出它俩的名称吗?(左手、右手)
     在你的生活中,你有左手、右手各有什么用处?
生:右手拿筷子吃饭,右手拿铅笔写字。
   左手吃饭时拿碗,写字、做题时,左手拿橡皮或尺。
师:对,左手和右手,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多事,左、右手是我们的好伙伴,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左与右。
出示题:左与右
师:靠右手的一边,我们把它叫做右边。
   靠左手的一边,我们把它叫做左边。
找一找
在你的身上,右边还长着些什么?
左边还长着些什么?
师:大家说的真好,靠右手的一边,我们称为右边,每个人的右边有右眼,右耳朵,右手,右脚。
同样靠左手的一边,我们称为左边,左边有左眼,左耳朵、左手、左脚。
辨别左与右
根据指令做动作
(1)举起右手 (3)拍拍右腿 (5)抬抬左腿
(2)挥挥左手 (4)摸摸左耳 (6)跺跺右腿
2、比比谁的反应快
(1)右手握拳 (3)右手摸右耳 (5)右手指左眼
(2)左手指鼻 (4)左手摸头 (6)左手拍右腿
3、说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
(1)请第一排小朋友起立,
   说一说,指名说,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后面学生说,某某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4、猜一猜:
(1)老师手里有一只手套,它是左手套还是右手套?
   你是怎样判断的?
(2)这是一只鞋子,它是哪只脚穿的呀?
   (看内侧、外侧)
   5、填一填(书上第46页)
   摄影叔叔把许多小朋友的身体部位都拍下了,我们看看这些照片,都拍了小朋友的哪一部分,想一想,是左还是右?想好了就请填一填。
   6、交流、汇报。
7、小结:当我们在同一方向时,我们的左右是一致的。我的左边是你的左边,我的右边是你的右边。

三、“我”对面的左、右
1、谁指指老师的右手。
师:老师的右手是你的哪一边?(左边)
   为什么?
得出:面对面时,我们的左右是相对的。我的左边是你右边,我的右边是你的左边。
师生同练:
师:我的右手对着你的 手。
   你的左手对着我的 手。
同桌互练:(两人面对面)
师说口令:用你的右手,指出对方的左肩。
用你的右手,摸摸对方的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拍对方的右肩。
用你的右手,握握对手的右手。
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我们每个人所坐的位置不同,所以左右也不同,左右是相对的,我的左边是你的右边,我的右边是你的左边。
想一想、填一填在 里填写 “左” 、“右” 。
小学生上楼梯应该靠 边走。
小学生下楼梯应该靠 边走。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时:上中下、左中右
教学目标:
1、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能用“上、中、下、左、中、右”等方位词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能用不同的方法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3、在学习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能用“上、中、下、左、中、右”等方位词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能用不同的方法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教学准备:
   件、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前2分钟:《幸福拍手歌》
2、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发现每个小朋友的脸上都带着幸福与微笑(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带有眼睛、鼻子和嘴的笑脸)
问:你能用“上、中、下”这些字说一说眼睛、鼻子和嘴的位置吗?(板书:上、中、下)
生:眼睛在鼻子的上面(上边);嘴在鼻子的下面(下边);鼻子在嘴的中间……
3、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改革开放30年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世博会将在我们中国上海举行。上海人民的生活也越越好,我们的好朋友小胖、小丁丁、小亚、小巧也都搬进了新家,住在一栋新楼里,他们邀请我们去做客呢!(出示主题图片)
4、师:真是一栋漂亮的新楼,仔细看,这栋楼共有几层?每一层有几间房子?一共住着几户人家?

二、探究新知
(一)用“上、中、下、左、中、右”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1、师:透过明亮的落地窗户,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每间房子住着谁,我们一起说一说。问:哪几个人住在上面一层?(板书呈现问题)
生:小巧、小淘气和小丁丁住在上面一层。(板书呈现回答;图片上写“上”)
师:你能试着提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哪几个人住在下面一层?哪几个人住在中间一层?(其他学生尝试回答,图片:“中”、“下”)
2、师:老师还想提一个问题:哪几个人住在左面的房间里?(板书呈现问题)
生:小巧、小胖、小玲住在左面的房间里。(图片:“左”,板书呈现回答)
师:你能试着提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哪几个人住在中间的房间里?哪几个人住在右面的房间里?(其他学生尝试回答,图片:“中”、“右”)
3、师:刚才我们用“上、中、下、左、中、右”这些方位词说出了这九户人家的位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位置 上、中、下、左、中、右(补充板书:位置 左、中、右)
4、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小巧、小淘气和小丁丁住在上面一层,小巧、小胖和小玲住在左面的房间里。(圈出两个“小巧”)那么小巧到底住在哪里?你能说一说吗?(同桌先相互说一说)
反馈: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一间。(板书:小巧:上面一层左面一间)
说明:确定每位小伙伴的位置需要同时说出哪一层与哪一间。
师:亮亮住在哪里?
生:亮亮住在中间一层右面一间。会说了吗?
5、同桌两人一问一答,反馈交流(3―4组)
小结:各位小伙伴所在的位置都不相同,说出位置的哪一层哪一间就不会完全相同了。
(二)学习用“上、下、左、右”表示一参照物周围的物体
1、师:小胖住在谁的上面?
师:小胖住又住在谁的下面?(板书呈现题)
师:看要是对象不同,位置也不同。对小铃而言,小胖住在她的上面,而对小巧而言,小胖又住在她的下面。因此,上与下是相对的;
同样,谁说说,外婆住在( )的左面,外婆又住在( )的右面。(板书呈现题)
师:左与右也是相对的。
谁会学着说一说。
(三)小结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上、中、下、左、中、右”这些方位词说一说某一物体的位置,并且还知道要是参照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三、巩固新知
师:小朋友们真棒!
1、请看p49 题1:整栋楼简化成9个方格组成的简图,每个简图下有3个人头像,谁住在涂颜色的房间里,就圈出谁。
看第一幅图,你知道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吗?
(讲评第一题)
师:你会圈吗?完成书上第1题剩下的题目。
2、 第2题:和第1题相反,告诉你一个小伙伴,把他(她)所在的房间涂上颜色。
3、贴图游戏(出示6方格的图,在相应的格子里摆小动物,给6只小动物安家)
游戏要求:小牛住在下面一层中间一间;小马住在小牛隔壁的一间;小鸡住在小牛上面的一间;小猴住在小鸡左面的一间;小兔住在上面一层;小猪住在小猴的下面一间。
学生可以先同桌商量,合作完成。
  反馈。

四、全总结
1、学会了什么本领?
2、后延伸:请大家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新本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和爸爸、妈妈说说自己家的位置,好吗?

第四时: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理解长度概念;
 2、放手让学生比较物体长度,提升出比较长度的方法――一端对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及发散思维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物体比较长度的兴趣,体会用多种方法进行物体比较长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长度比较的多种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长度不等的绸带、多媒体件、长方形的纸片等

教学过程:
(前游戏:1.跟我做:拍手、拍肩。2.与我相反着做:坐下――起立;伸左手――伸右手。)
一、利用经验,引入概念
1.反义词活动:长――短;高――低;厚――薄;宽――窄。
2.请学生用手势比划上述反义词。
3.出示:长度。
   问:谁会解释什么叫长度?
   得:上述都是表示长度的词。
   学生指点比划铅笔的“长度”。能用“从一端到另一端”说出某物体的长度。
4.出示:“斜放的物体直量、弯缺的绸带(可出示绸带实物)”图,让学生判别物体长度应该从一端到另一端。

  揭示题:长度比较
   问:什么是长度比较?
   老师与小朋友比――老师高;老师与姚明大哥哥比――姚明大哥哥高。
   老师怎么一会儿高一会儿矮了? 得: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不同。
二、自主比较,提升经验
各自取两样物体比一比,哪个长哪个短?(学生自主活动)
交流比的结果。激励学生列举出尽量与同伴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如;笔、书、尺、缎带、身高……
适时用学生资,得出方法:一端对齐、一眼看出
三、设置障碍,探究思考
猜一猜:两端不对齐的铅笔,哪个长?(将铅笔放入信封中,故意讲短的一支笔露出的部分长而断得意之笔露出的部分短)
  得:比物体的长度是一定要一端对齐。
考考你的眼力:两张纸片哪个更长?(右图)
  得:有时眼睛判断会不正确,一定要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
比较三伙伴的跳绳哪个长?――多媒体演示:小胖、小桥、小亚在跳绳。
  得:绳子拉直后再一端对齐,可以比出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4.完成书P50 2.
5.取长方形纸片:观察长与宽,哪个长?折去一部分再观察哪个长?

现在不能将长与宽都横过比较呢?尝试操作,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
交流方法。
   得:可以用折的方法也可以用量的方法(可以用尺、用书本、用绸带量)
出示格子图:比一比哪个高?

得:用数格子的方法真好,可以比较出细微的长度。
出示书上格子图:你能数出每样物体各是多少格吗?(学生数一数,写在书上)

交流:哪个物体最长、哪个物体最短?
5.男女生分别观察后交流,哪个长?

   女生闭眼男生看图: 男生闭眼女生看图:

然后交流。
  得:量的格子应该统一。
6.用什么工具量最合理?――尺
  活动:每人取一把尺子,比一比,尺子上的刻度一样吗?
  老师的木尺比小朋友的塑料尺要大得多,每一格的刻度一样大吗?(后可一比试一下)
  得:制造的尺子刻度一样,才能得出一致的长度。
四、全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
五、小亚的问题
   出示图:在透视较强的大路上,一位小朋友在近处,一棵松树在远处。
   小朋友说:我比远处的松树高吗?
   
   问:你想说什么?
度 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尺是用度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并能用量数表达物体的长度。
2.能选用自己身上的度量单位去度量物体的长度。
3.能用米尺上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去度量物体的长度。
4.认识长度单位米(m)、厘米(cm),通过具体的操作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
量感。
5、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学习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和“厘米”作度量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件、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正方形纸、学生用尺、米尺。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设问质疑。
师:(出示一根绳子)老师想知道这根绳子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办法?(尺)
师:尺是用度量物体长度的工具。这节我们就学习有关度量的知识(板书题)
师:尺是用度量物体长度的,在我们生活中尺的种类是很多的。
2、介绍度量工具。
件演示:(1)身上的尺。用脚步度量,用脚底板的长度量,用?度量,用庹度量。“码”和“英尺”。
(2)常用的工具尺。软尺、卷尺、米尺……。
小结:这么多的尺,它们都是用度量物体长度的。
二、操作实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感悟度量方法。
(一)用身上的尺度量物体的长度。
1、观察主题图。(媒体出示主题图)小胖、小巧、小丁丁和小亚他们在干什么?
  四人交流,反馈意见。
师:小胖在用脚步度量教室的长与宽;小巧在用脚底度量讲台的长;小丁丁和小亚在用手度量桌的长与宽。
小结:原我们身上有很多的尺帮助我们度量物体的长度。
2、操作度量。
师:小朋友用自己身上的这些“尺”,量一量各物体有多长吧!小组分工合作,并把度量的结果填入表中。
操作
展示记录表
小结:度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要合理的选用不同的方法。
3、以“桌的度量结果”为例质疑。
把 “桌的度量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师:观察同学们度量的不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质疑:用同样的方法度量,为什么度量的结果会不一样?
师:要想得到一样的结果,我们应该选用怎样的尺度量?(尺)
(二)用工具尺度量物体的长度。
1、认识常用的工具尺。
师:出示尺:观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
师:刻度线,数字、0刻度、厘米
师:m是厘米的英文缩写,(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的单位。
2、建立1厘米的概念。
(1)感知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尺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
师:(师演示)规定从0到1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3到4之间的距离也是1厘米。
(2)操作活动,积累1厘米长度的经验。
① 量一量。
② 比一比。
③ 估一估。
小结:只要在脑中有1厘米的具体长度,我们就能估测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三、用工具尺度量,在具体的度量中积累1厘米、1米的量感。
1、用尺度量较短物体的长。
师:接下我们用尺度量一些物体的长。
(1)估一估。(出示度量图)先估测一下这张长方形纸的长是多少厘米?
(2)量一量。
(3)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用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呢?
小结:度量物体的时候,把“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左端点,右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2、综合应用度量方法,度量物体的具体长度。
(1)用尺量一量自己身上的一?、大约多少厘米?
(2)怎样知道桌面的长?(用尺量)
    尝试用米尺度量桌面的长。
    交流度量的结果。
师:为什么度量的结果会是一样的?
小结:用尺去度量结果是一样的。
如果你们身边没有工具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桌面的长是多少厘米?
用?算一算桌面的长。
小结:用?量是估测的结果,用尺量是精确的结果。
3、认识米尺。
(1)出示米尺,初步建立1米的概念。
师:(出示米尺)看一看这把尺长多少厘米?
师:100厘米的长度又可以用米作单位表达,就是1米,所以100厘米长的尺又叫作米尺。(板书:米 m)
米和厘米是一对好朋友:1米=100厘米,也可以表示:1m=100cm(齐读)
(2)换算练习。
2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600厘米=( )米
(3)体验1米的长度。
  ① 一庹的长度。
师:请大家张开两手臂,用米尺量一量对方两手臂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师:两手臂张开的距离大约是1米。
 ② 地到肩的距离。
师:用米尺量一量你的身高,1米大约到你身体的那个部位?(肩)
小结:只要在脑中有1米的具体长度,我们就能估测较长物体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1、选一选。
(1)桌的长是( )厘米
A 6 B 60 C 600
(2)海宝的高大约3( )
  A 厘米 B 米
(3)、校服的长大约是4( )
  A指宽 B? C庹
2、小故事:郑人买履。
五、这节你学了什么内容?

第五时:度量(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测量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测量要统一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件、实物投影仪、米尺等。
学具:米尺、厘米尺等。
教学建议:二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图:这是什么?(猫)那这个呢?(胡子)你知道猫的胡子是用干什么的吗?
(原猫的胡子有测量的作用,其实我们身上也有许多器官可以用测量)
2、操作件: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他们是在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他们测量的又是什么?
(小胖在用脚步测量教室的长与宽,小巧在用脚底测量讲台的长,小丁丁和小亚在用手测量桌的长与宽。)
3、 原我们身上的许多器官都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学习:度量。
(出示题)
二、自主探索:
(一)将“?”作为度量工具引出“尺”
师:现在让我们也学学图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用手量一量桌的长度,好不好?
介绍:请伸出右手,打开大拇指和食指到最大的程度,这段距离叫作1“?”(读、板书)
(师边说边演示:在测量物体的时候,我们要先将大拇指对着物体的最前端,再将食指张到最大的程度,这就是1?。然后食指不动将大拇指收回到食指停留的地方开始量第2?,以此类推一直测量到物体的另一端,看看我们数了几?)
1、 下面就请4个同学一组,合作量一量桌的长有几?,并请组长负责记录在表格里。
2、 学生实际操作。
3、 学生汇报,老师填表。老师也量一下,你们看老师量出是几??
4、 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桌,用?测量出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5、 师:如果要使测量出的结果一样有什么好办法吗?(尺)
6、介绍各种尺
师:今天,老师特地给大家带了很多的尺。(教师分别介绍)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认识厘米尺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们的尺,同桌一起找一找尺上有什么?(学生观察尺并进行互相交流。)
(1)刻度线:长短不一的线。
(2)刻度:尺上的数叫刻度。 最小的是几? 0表示什么?
(3)“厘米”:是个长度单位,cm是它的英文缩写。 (一起读厘米、书空cm)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并感知1厘米
师:现在请你在尺上找出“0”和“1”,你知道这段表示多长吗?
师:0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1到2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出示件)那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
小结: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桌上就有一张纸它的一条边就是1cm长,你们知道是哪张纸上的哪条边吗?赶快找一找?
这条边到底是不是1cm长呢?只要将这条边放在尺上相邻的2个数之间比一比。
师: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认识并感知几厘米
(1)认识2厘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0刻度到2刻度是几厘米?2厘米还可以是刻度几到刻度几?
(2)认识3厘米
师:3厘米在尺上可以怎样表示?
(3)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刚刚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3厘米,那0~8刻度是几厘米、你还能说说几到几是几厘米吗?
3)练习:看图说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了,现在我们就看图说说物体的长度。(举手势)
(铅笔、橡皮、树叶、手机、皮夹、卡片)你是怎么看的?
(皮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的,为了说的更规范些我们就说大约几厘米。像这只皮夹比较接近9,我们就可以说成大约9厘米。)
3、学习厘米尺的使用方法。
1)师:刚刚我们是看着图说长度,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量一量?接下就请大家拿出大的这张纸条,请你用尺去试着量一量这张纸条的长,得出结果后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测量方法。
师:谁说说你量出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测量的?(上台演示)
你能不能提醒一下大家在测量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
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用正确的方法再量一下。
(我们要用彩条的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准数字几我们就说彩条是几厘米。)
2)辨析判断: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小朋友在测量彩条,请你判断一下哪种方法正确。(用手式表示),并说出理由。
(彩条放在刻度1与刻度7之间)这种方法对不对呢?但你们说那种方法更简便呢?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量物体时,一般要把物体的一端和0刻度对齐。
3)测量练习:(练习纸)
4)用尺测量桌子的长: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就请大家用尺去测量一下桌子的长度。(机动)
可能1:厘米尺 可能 2:米尺
师:你是怎么量的?他的方法可以吗?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要用这把尺
测量呢?
师:请大家一起看看这把尺上面的数字最小是几?最大呢?
你是怎么量的?(原这把尺的测量方法和刚才的是一样的)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用这把尺量一量,组长负责记录结果。(师板书)
大家发现现在的结果怎样啊?所以说尺是一种统一的度量工具。
师:这根尺可帮了我们大忙了,原当我们要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是可以用这把尺的。那你知道这把尺叫什么吗?下节我们就要一起认识它。
三、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就请选择一样教室里你们想要测量的物体,去测量一下它的长度。谁说说你想测量什么?
四、总结:今天这节你们学到了什么?
第六时:度量(2)
教学目标:
认识尺,能用厘米迟上的长度单位“厘米”和“毫米”去正确测量实物。
认识厘米(cm)和毫米(mm),建立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能用量数表达物体的长度。
4、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实践、感悟、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化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细心、缜密的作风。
5、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和知识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件、练习纸、断尺、环行针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小朋友,你们看,小丁丁和小巧遇到了什么困难?
  (示多媒体)一支横放的铅笔和一支竖放的铅笔。
   哪支铅笔长?
   小丁丁说:“横放的铅笔长”。
   小巧说:“竖放的铅笔长”。
  师:你们觉得谁说得对?
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这两支铅笔的长短呢?把铅笔的一端对齐、用方格纸帮忙(电脑演示)用尺量。
2、师:今天这节我们请好朋友――“尺”帮忙,用尺“度量”。板书:度量(二)
二、新授
1、认识尺(示多媒体)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把尺,请你仔细观察手中的尺,说说尺上有些什么?
   有cm、有数、有大格中格小格、一大格里有10小格(电脑演示)等。
师:cm表示什么?厘米 (板书:cm厘米)也就是尺上的一大格。尺上的数从几开始?从0开始
2、认识厘米
1)师: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从0刻度到2刻度的长度是多少?从0刻度到3刻度呢?那4刻度到5刻度呢?从6刻度到10刻度呢?
2)师:请你们在自己的尺上找找1厘米。
3)师:根据你找到的1厘米的长度,用手指比画一下给大家看。
   找找在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也是1厘米的。
3、认识毫米
师:我们知道了1大格表示1厘米,尺中间还有1小格,这一小格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毫米)一大格里有10毫米。那么1厘米几毫米(10毫米)也可以写做 1cm=1mm(板书)
4、练习
1)学生尝试量手工纸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尺,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用尺量一量?拿出手工纸量一量。(不同答案汇报)
你是怎么量的?(请对的同学2、3个上量)
师示范方法总结:将手工纸的一端对准0刻度;
尺一定要与所测量物体对齐;
    读出另一端所对的刻度。
师:用尺度量的三个步骤是:准、齐、读。(板书)
2)判断:

( 没有把尺放平 ) (正确) (没有对准0刻度)
师:错在那里?
3)练习:
       

    ( 8CM7MM )
        请一个学生量量看

4)读刻度
师:最后一题的测量结果不是落在数字刻度上,而是落在两个数字刻度的中间,那它的长度到底是多少呢?
师:现在你们知道最后一题的答案了吗?8厘米7毫米
你是怎么看的的?我先找到8厘米,再往后数7小格就是8厘米7毫米;
我先找到9厘米,再往前数3小格就是8厘米7毫米;
我先找到8厘米和9厘米中间是8厘米5毫米,再往后数2小格就是8厘米7毫米。
5)练习:

6)师:现在你可以用尺量量你自己喜欢的物体。(篮子里的也可以)
三、拓展:断尺测量(量小棒)
师:小胖不小心把他的尺折断了,还能量吗?(示多媒体,小组尝试,汇报方法)
用自己的尺验证一下。
如果你的尺断了或者0刻度模糊不清,千万不要扔掉,我们可以从其他刻度数字开始测量,然后把后面的刻度数字减去前面的刻度数字就是测量的结果了。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度量(二)

cm 厘米 1厘米=10毫米 准

mm 毫米 1cm=10mm 齐


线 段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会画线段、会量线段,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几何的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线段,会量、会画线段。
探究线段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尺、件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认识线段
1、(1)出示:

(2)从学校去小丁丁家有3条路,你想走哪条?为什么?
(第2条,因为它最短)[电脑出示: ]
2、认识线段
(1)仔细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
(2)自己说一说
(3)汇报
(4)揭示概念:象这样直直的,有2个端点的线叫做(线段)
说明:
选择生活素材引入题,让学生从道路的选择中感悟“线段”的概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特征,更深刻地形成“线段”概念。

3、判断:哪些图形是线段?
出示:

4、联系生活
走进小丁丁的房间,看一看,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同桌说一说
汇报
找到的这些线段,你发现它们的方向怎样?
那它们为什么都是线段呢?
说明:
创设小丁丁的房间有趣地情境,通过学生找一找、数一数等活动,活跃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在判断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线段”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
二、量线段
1、(1)红线妹妹和蓝线弟弟发现了矛盾,瞧:

你们认为是红色线段长?还是蓝色线段长呢?
(2)有没有办法知道它们到底谁长呢? 量一量。
你是怎么量的?在量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小结
量一量

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
说明: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度量”的方法,所以量线段这一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着量线段,通过量的过程,提醒大家量线段的注意点,从而发现两条线段长度一样。
三、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会量线段了,想不想自己也画一条线段呢?
(2)自己试一试
演示――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画指定长度线段
你能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试一试
和你的同桌交流画法。
汇报:有没有办法验证呢?
小结:通常我们是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就是4厘米。
说明:
由学生尝试着画线段,再通过电脑演示规范画法,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在学生尝试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画长是4厘米线段的方法”,引导他们操作、展开讨论,学会归纳。
四、拓展小实践
1、(1)小胖不小心折断了一把尺,它缺少了“0”刻度,你能用它量出练习本的长吗?
(2)汇报
总结


m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iaoxue/140894.html

相关阅读:2013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教案作业练习题
猜数游戏---跳绳导学案(2012北师大)
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