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领域中,十九世纪有一位伟大的人物,那就是德国数学家康托(Cantor),他因证明实数不能和自然数相对应,而引进了抽象“集合(Set)”理论,过程中,引起数学、哲学的争论,甚至引发数学界的分裂,但是,时至今日,“集合(Set)”理论已成为很多近代数学不可或缺的工具。
对于集合论之公理体系带给数学更严密论证的这项伟大成就,一群以 Nicolas Bourbaki为笔名的法国数学家赞叹地说:“它让数学家更正了长达二千五百年之久的错误,同时也让数学家发现数学领域是那么丰腴,展望未来,实在令人欢欣鼓舞。”
由此可知“集合(Set)”理论的重要,但是,它却也实在比较不容易被理解。
如果,拿传统“普通数学”和“集合(Set)”理论来比喻我们所谈“心灵疆界”技巧的各个“假设前提”,那么,我们第一个谈到的“一切都在动与变,从不止息。”,应该是传统“普通数学”,而“一切自有循环,来的会去,去的会再来;一切有时、有节。”就是“集合(Set)”理论。
更进一步来看,如果,“一切自有循环,来的会去,去的会再来;一切有时、有节。”是传统“普通数学”的话,那么,“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偶然”只是因为还没有辨识出其因果。”就是“集合(Set)”理论。
如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偶然”只是因为还没有辨识出其因果。”是传统“普通数学”的话,那么,我们上次所谈的“一切皆有对立面;所有现象都只是单一面;所有的矛盾,都能相互调和;一体两面,两面一体;对立、矛盾是一体的两面。”就是“集合(Set)”理论。
如果,“一切皆有对立面;所有现象都只是单一面;所有的矛盾,都能相互调和;一体两面,两面一体;对立、矛盾是一体的两面。”这条“假设前提”也是传统“普通数学”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谈的这个“假设前提”,应该又是另一个“集合(Set)”理论:
“一切都有其特性,这个特性可以用阴性和阳性来归类;阴性和阳性彼此相对立、相互牵引、互相融合转化,但是,系统总量不会变,而且,系统有各种层级;“完整”必然兼具阴性和阳性;“完整”是心灵的乐土。”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世界,从本质上的特性来分析,所有一切确实有其“特性”,针对这个“特性”,“心灵疆界”技巧选择以“阴性”和“阳性”作为代表。
这个“假设前提”接纳了我们中国古传宇宙论“阴阳学说”,把具有上升的、扩张的、主动的、进攻的、雄的、功能的、活动的、外在的、温热的、明亮的、亢进的...这些特性以“阳性”为代表。
把具有下降的、内缩的、被动的、防守的、雌的、物质的、沉静的、内在的、寒冷的、幽暗的、衰减的...这些特性以“阴性”为代表。
“阴性、阳性”这样的归类,适用范围非常广,其中,也应用于对人的分析,比如说,以情感为例,“坚定的、愤怒的和外向的表现”就归属为“阳性”,而“接受的、保护的和内向的表现”就归属为“阴性”。
以人们的特质为例,“客观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展现”就归属为“阳性”,“主观的、无意识的、被动的展现”就归属为“阴性”。
因此,只要具有刚烈的、积极的、活泼外向的、好动的、讲话急促的、声音大的、急躁的、易怒的、心烦的…就是归属于“阳性”的人;只要是有柔顺的、消极的、内向的、压抑的、讲话舒缓的、轻声的、抑郁的、阴沉的…就是归属于“阴性”的人。
“阴阳”这个概念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熟悉,它很早就出现在古籍当中,像黄帝内经就这么提到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周易“干”初九象辞也提到“阳”这个词:“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心灵疆界”技巧应用“阴阳”作为区分一切的基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期望能够藉以快速找出问题的变化规则与趋势,方便我们掌握关键因素、预测未来变化,寻找脱困的对策。
到目前为止,在有限的观察基础上,也发现了几个“阴”和“阳”的变化关系,兹不惴简陋,列举于后,提供大家参考:
““阴”和“阳”的特质是相对立的,但是,它们彼此却也会相互牵引,相互融合”;它们的关系有点像“气象学”所说的“高气压(将之归类为阳)”和“低气压(将之归类为阴)”,明显地,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气流团,但是,较高气压的空气(阳)会往气压较低(阴)的地方流,因此,两个气流团(阴和阳)就会相互牵引。
当较高气压的空气(阳)和低气压的空气(阴)碰在一起,经常会激发一些激烈对流,也许造成闪电,也许造成下大雨,也许会下冰雹...,最终,它们还是会混成一个新的空气团。
这样的“阴阳”变化现象,除了发生在和“压力”有关的物理现象之外,其它,诸如“温度差”、“电压”差...等“能量”相关的领域,也都会被发现。
并不是所有的“阴阳”都会碰在一起而融合,有些“阴”和“阳”之间,在某种平衡之下,也会产生““阴”和“阳”规律的互动循环”,就像每天“昼”和“夜”的循环,就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循环...,在这类的循环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盛极则衰、否极则泰来的规律变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nlp/3881.html
相关阅读:NLP系列29《神奇实用的NLP》提要
NLP执行师课程和NLP教练技术有什么区别?
感官敏锐练习
把规条与信念分辨清楚
NLP故事——小顽童与老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