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顿.艾瑞克森在催眠时,通常都会很系统地使用语言,而且是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为之。这些模式在理查·班得勒和约翰·葛瑞得着的《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技巧的模式》的第一卷中已描述过。
使用“米尔顿模式”(Milton-Model)是让催眠沟通效率化的必要条件,而且这所有的诱导例子都使用这些语言模式。很多读者会因为读了这书里充满了诱导的例子,在潜意识里就学会了催眠,这个附录里,将会更明确地说明这些模式,这样你就可以一次练习一种,有利于你有系统地将你的行为和这些模式合并。
反向后设模式
通常米尔顿模式都被称为反向后设模式。反向后设模式在班得勒和葛瑞得所写的《神气的结构》(The Struchure of Magic)一书里已经有很详细的描写,而里面的附录有十二页很棒的大纲,是蕾丝丽·卡门朗·班得勒所写的《他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后设模式是一组可以更完整说明经验的语言模式。相反的,米尔顿模式则提供使用者“技巧性含糊”的方法。技巧性的含糊让说话者的陈述听来很详尽,而且还普遍到可以用来模拟听者的经验,跟神奇的是,无论什么样的陈述都可以这样做。后设模式可以恢复任何句子删减(deleted)的详细资料;米尔顿模式则提供了建构几乎所有的星系资料被删减的句子的方法。这需要听者从他们自己独立的内在经验,开始填满被删减的部分。米尔顿可分为三大类:A汇集资料,B语义学的三项发展,还有C说话者模式的限制。
A搜集资料
这个大类为米尔顿模式的一部分,称为“资料删减”(Deleting Information)。这是催眠目的的三个大类里最有用的,以下是四个辅助类别。
(一)名词化:名词化是在那些句子里以名词形式出现的字眼,但你却碰不到、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它们。名词的一项测试就是“你可以把它放在手推车里吗?”如果有一个字眼是名词,而不能被放在手推车里,那它就是一个名词化的字眼。像好奇心(curiosity)、催眠(hypnosis)、学习(learnings)、爱(love)等等,都是名词化的字眼。它们是被当成名词在使用,但实际上却是步骤词。
一旦使用了名词化字眼,很多资料已经自动被删减,如果我说:“艾茉莉的知识很广泛”,我就已经自动删减了她真正知道的事和她知道的途径。诱导催眠时,名词化是个很效率的方法,因为名词化的字眼让说者可以适时含糊,而且可以用来要求听者从她的经验搜寻出最恰当的理由。米尔顿·艾瑞克森的诱导几乎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
下面的例子,名词化的字眼都用英文标识了出来:
“我知道你的生活(life)已经出现了某种难关(difficulty),你一定想要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法(resolution)……我不是很确定你可以找出什么样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人资源(resources)来解决这个难关(difficulty),但我是真正知道你的潜意识会比你也能力,从你的经验中找出真正可利用的资源(resource)……”
(二)非特定的动词(Unspecified Verbs):没有一个动词是完全明确的,但它可以比较明确,也可以比较不明确。如果催眠师使用了相关的非特定动词,那么听者为了要了解句子,又要被迫提出她的意义。像做(do)、修理(fix)、解决(solve)、移动(move)、改变(change)、怀疑(wonder)、认为(think)、感觉(sense)、知道(know)、体验(experience)、了解(understand)、记得(remember)、意识到(become aware of)等等,都是相干的非特定动词。
“我认为这是真的”比“我觉得这是真的”来的不明确。下面的句子告诉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如果我说“我要你去学习”,我用的是一个非常不明确的动词,因为我并没有解释要你如何学,或者要你学的是什么。
(三)非特定的参考的索引;这个意思是指被谈到的名词并不具有特定性。
“人们可以放松。”
“这很容易就可以学到。”
“你可以注意到这种感元。”
像这样的陈述很容易让听者为了了解句子,而将句子应用到自己身上。
(四)删减:这个类别完全是参考那些欠缺主要名词片语的句子。
例如:“我知道你很好奇。”
这个句子完全没有受词,所以听者根本就不知道他对什么好奇。再一次听者又可以用和他经验有关的事物将空白填满。
B语义学的三项发展
(一)因果模式连接:在某件正发生的事和某件沟通者想要它发生的事之间,使用暗示因果关系的字眼,会让听者有好象某件事真的造成某事的反应。这有三类连接词,可以区分出反应强度的等级。
a最差的连接就是利用连接词去连接不相关的现象。
“你现在在听我的声音,而你可以开始放松。”
“你一边呼吸,一边好奇着你会学到什么。”
b第二种连接就是利用像当(as、when)在……期间(during)、正值(while)这样的连接词来连接陈述,以及时建立连接关系。
“当你坐在那里微笑时,你就可以开始进入入神状态。”
“你一边前后摇晃时,一边可以放松得更彻底。”
c最有力的第三种连接就是使用确实有因果关系字眼来做陈述。像造成(makes)、起因于(causes)、迫使(forces)还有要求(requires)等词汇,都可以在这里使用。
“点头可以让你得到更完全的放松。”
不管你使用哪一种连接都要注意,沟通者都是以已经发生的事开始,来和她想要的行动连接起来。如果沟通者从最弱的连接形式渐渐地用到最高等级形式,效率会是最高的。
这些连接的形式只适用于陈述或暗示目前发生的事将会是其它事的肇因,而且只可以当作听者对目前发生的事和其他当事人之间的过度期。这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都有因果模式用法描述。
(二)臆测:只要臆测使用一般化语言模式,你就要做得好像你知道别人的内在经验,可以作为建立催眠可信度的工具。如果臆测太具体的话,沟通者就会冒着说出与听者经验相反的事的危险,还可能因此而失去亲和感。
“你也许会猜我等一下要说什么。”
“你对催眠的很好奇。”
(三)失去主讲者的词:在评估性的陈述,若人们在句子中评估的人不见了,就称为失去主讲者的词。使用失去主讲者的词来做陈述,是传诵假设前提最有效的方法,下面的句子可作为例子。
“你这么简单就能放松真的很好。”
“你沉坐到椅子里并不重要。”
C说话者模式的限制
后设模式这一大类是米尔顿模式里最不重要的。它的两个类别可以用来限制听者进入入神和其他结果。
(一)概括性字眼(Universal Quantifiers):像是所有(all)、每一(every)、总是(always)、从不(never)、没有人(nobody)等等,都是概括性字眼。这些字眼通常暗示了过度的一般化。
“那么现在你可以直接进入入神状态。”
“你拥有的每一种思想,都是要创造进入更深层的入神状态。”
(二)语态操作者(Modal Operaltors):“语态操作者是指应该(slould)、必须(must和have to)、不能(can’t)、不会(won’t)等等字眼,暗示没有选择。
“你有注意到你不能张开眼睛吗?”
附加米尔顿模式
除了反问后设模式外,米尔顿模式还包含很多其他重要的语言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假设前提的使用。
A、假设前提
要去辨别一个句子的哪里是假设的,但不容置疑的方法,就是将句子变成否定的,然后再找出哪些是真的。最简单的假设前提是“存在”。例如在“杰克吃食物”这个句子里已经假设了“杰克”和“食物”是存在的。如果你让这个句子变成为否定,你说“没有,杰克没有吃食物。”事实是杰克和食物还是存在的。但没有被疑问到。
假设前提是语言模式最具威力的,尤其是被那些假设自己没有疑问的人使用之时。一般原则是给这个人很多选择,但所有的选择都符合你先假设好的反应。
具体假设前提的例子,特别适用于以下的催眠工作。附录的模式I有一份完整假设前提的清单。
(一)时间的附录字句:这种字句都是以下列这样的词为开头的。例如之前(before)、之后(after)、在……期间(during)、当(as)、自从(since)、优先(prior)、当(when)、正值(while)等等。
“当你进入入神状态时,你真的想坐下来吗?”这句话让人将注意力引导到是否要坐下来,而且还假设她会进入深入状态。
“在你完成这项计划前,我想和你讨论点东西。”这句话假设了你将会完成这项计划。
(二)数字顺序:像另一个(another)、首先(first)、第二(second)、第三(third)等等,都是在暗示顺序。
“你可以猜猜看你身体的哪一侧会先开始放松。”这句话假设了身体的两侧都会放松,唯一的问题是哪一边先而已。
(三)“或”的使用,“或”这个字是用来假设,在很多的选项里,至少有一个会发生。
“我不知道你的右手还是左手会不知不觉地举起来。”这句话假设你的其中一只手会举起来;唯一的问题是我到底知不知道举起来的会是哪一只。
“你会在洗澡前还是洗澡后刷牙?”这句话假设了你会洗澡还有刷牙;唯一的问题是顺序的先后。
(四)意识感官用词(Awareness Predicates):像知道(know)、察觉(aware)、体会(realize)、注意(notice)等等这类的字眼,可以用来假设其余的例子。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听者是否意识到了你强调的重点。
“你有没有体会到你的潜意识已经开始在学习了”
“你知不知道你在过去的生活中已有数次进入入神状态?”
(五)副词和形容词:这类词汇可以在一个句子的主要句子里做假设。
“你对你那发展中的入神状态好奇吗?”这句话假设体正在进入入神状态;唯一的问题是你好奇与否。
“你进入了深层入神状态吗?”这句话假设你是在入神状态;唯一的问题是你是不是处于深层入神状态,如此而已。
“你有多容易开始放松?”这句话假设你可以放松;唯一的问题是容易的程度。
(六)时间动词和副词的变化:开始(begin)、结束(end)、停止(stop)、开始(start)、继续(continue)、进行(proceed)、已经(already)、尚(yet)、还是(still)、再(anymore)等词汇。
“你可以继续放松。”这句话假设你过去曾对催眠感兴趣。
“你还是对催眠有兴趣吗?”这句话假设你过去曾对催眠感兴趣。
(七)评论性形容词及副词:幸运地(fortunately)、好运地(luckily)、无辜地(innocently)、快乐地(happily)、必需的(necessarily)等词。
“很幸运地,没有必要去知道一些你要的细节,来帮助你得到它。”这句话假设一切事物都没问题。
在同一个句子里堆积很多种类的假设问题,会让这个句子读起来特别有威力。你的假设愈多,听者想要解开这个句子或问任何一种假设就愈困难。上面所列的一些句子里,就包含了很多种类的假设前提,而这些句子也会比较有威力。下面的句子就是将很多假设前提叠在一起的例子。
“而且我不知道你需要多久时间才能了解你的潜意识已经学了多少东西,因为在你舒服地继续放松的过程之前知道是不重要的,你也要让你的其他部分去学习一些可利用而且会让你快乐的东西。”
B间接引出模式
下一组米尔顿模式特别适用于不必明显地要求,就能得到间接的具体反应。
“你可以开始放松。”
“我不知道你需多久时间才能觉得比较舒服。”
当你将指令嵌入于句子里时,你可以令人更不知不觉地轻松传达,让这位听者不会意识到你已经下了指令。以上的讯息对听者的影响会比较温和,总比你单独下达这样的指令“放松”、“觉得比较舒服”好得多。
(二)类比式标记:使用类比式标记时,若加上嵌入式的命令会更具效力。类比式标记是指你用一些非动词性的类比性质,将指令从句子中分离出来。你可以利用提高音量在指令前后停顿语气、改变音调、打个手势或扬起眉毛等方式来表达。你可以用任何对方认得出来的举动来表明指令,并得到对方特别的注意。对方并不需要意识到他注意了你的特别动作;事实上,当他接收了你的举动所传达的讯息,却并不自觉时,他将更是全神贯注。
(三)嵌入式的问句:问句就像命令一样,可以嵌入在较大的句子结构中。
“我有兴趣知道你想从催眠中得到什么?”
“我正在想你会喜欢喝什么样的饮料。”
一般来说,人们会回答第一句嵌入式的问句:“你要从催眠中得到什么?”而不会想到这个问句没有直接提出来。听者不会拒绝回答这类的问句,因为这问题附带在与说话者的好奇心有关的陈述里,因此可以产生一种温婉且优雅的方式去获得资讯。
(四)否定式命令:当命令是用否定的语气下达时,其正面的意义是建立在听者的反应上。例如,如果人家说:“不要考虑粉红圆点的花样”,你就必须想到粉红圆花样,以便了解该句话的意义。否定语句并不存在于视觉、听觉及感觉原生经验里;否定语句能用于次生的经验:例如语言及数学之类的记号表象。
否定命令可以有效地用在表示确实想要发生的事上,而且要在陈述的前面加上“不”这个字。
“我不要你感到太舒服。”
“不要在练习否定命令时,感到很有趣。”
通常听者会因为体会什么是舒服的感觉而有反应,或者是把否定命令的有趣练习当作是了解句子的方式。
(五)会话式假设(Conversational Postulates):是/否问句就是会话式假设,典型作法是诱导出反应,而不是字面上的问答。例如,如果你在街上趋前问人:“你知道时间吗?”人家就不会说“是”或“否”,她会告诉你现在是几点。
如果你问人家的是:“你知道今天晚上的电视演什么?”很可能他告诉你的就是今晚的节目,而不是“是”或“否”。
进行会话式假设前,你要先想想你要是什么样的反应。比如说你要某人关门好了。
第二步要做的事,就至少检查一下你是否真的要那个人关门。换言之,就是要检视什么是你假设前提的目标。在这情况中,前提为(a)这个人可以去关门(b)门是开的。
第三步是将其中一个假设前提转成是/否问句:“你能不能去关门?”、“这扇门是开的吗?”现在你不需要直接去问问题,就能得到你要的反应。
(六)含糊性(Ambiguity):当一个句子、片语或字词蕴涵着超过一种以上的可能含义时,就产生了含糊性。含糊性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能导致一点轻微的误解及方向迷惑,这有利于变动的心理状态。平常的交谈中,交代清楚的陈述有很高的评价。在催眠状态下,相反的反而是真的。任何一点含糊性可能就让听者在内心里用不只一种方法来处理一个讯息。这需要当事人能主动参与开发讯息蕴涵的意义,这就增加了发现对他合适的意义的可能性。还有,可能会有一个或更多的意义将存留在他的潜意识。在这个附录中,前述的四种模式(名词化、非特定的动词、非特定的参考索引及删减),都具有增加讯息里头含糊性的功能。
a同音的含糊(Phonological ambiguity)。听起来相似但字义不同的字词,会产生同音的含糊。这些词包括:right(右)/write(写)/rite(仪式)、I(我)eye(眼睛)、insecurity(不安全)/in security(安全状态)、red(红)/read(读)、there(那里)/their(他们的)/they’re(他们是)、weight(重量)/wait(等待)、knows(知道)/nose(鼻子)、here(这里)/hear(听到)等。
下列词汇同样有两种意义,虽然它们听起来都相似,而且拼法也一样:left(左、离去)、duck(鸭、低头闪避)、down(下、软毛)、light(光、轻柔的)。
在一些句子中可以发现其他同音含糊的例子,例如:可能用在主动词的“Lift your arm”(举起你的手),或是用在标准动词的“give me a lift”(助我一臂之力)。其他类似例子有push(推)、pull(拉)、point(点)、touch(碰)、rest(其余的)、nodl(点头)、move(移动)、talk(说话)、hand(手)、feel(感觉)。
具有同音含糊性的字词可以推理来点明,并且与其他字眼组合成另一个不同的讯息,例如“我(“I”不知道你对“入神”一词的了解也多贴近(close)现在(now)通用的含义。”这里所点出的讯息可以被听成“eye close now”(现在闭上眼睛)。
b 造句法的含糊(Syntactic ambiguity)造句上含糊的典型例子是“正在催眠中的催眠师可是要具备技巧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是催眠师施催眠术需要高度技巧,也可以是要让催眠师入神需要技巧。
下面的句子有类似的形式“They were milking cows”(“他们在挤牛奶”或“它们是乳牛”)。代名词“他(它)们”可以指人或者牛。
这类型的含糊性是基于将一个动词加上进行式形式,置于一个名词之前,这种加上-ing的动词可以当作形容词或是动词使用。
c 范围的含糊(Scope ambiguity)尺度的含糊性发生在应用形容词、动词或副词的程度的大小不清楚时。
“我们将和这些迷人的男士们和女士们去”,可以说成“我们将和迷人的男士们和女士们去”(也许女士们并不算迷人),或是“和我们去的男士及女士们都是很迷人的。”
“我不知道你将多快就了解到你正舒服地坐在这,倾听着我的声音。而且你将很快地进入深层入神状态,快得一如你的内在潜意识所需。”这并不清楚“了解”这动词是否意味着了解整句内容所指的,还是在“而且”之前的那部分。如果“了解”意指全句,其假设前提就是用在“了解”一词之后的都在内。
d连结的含糊(Punctuation ambiguity)。在两个共同一个词的句子中,将其句尾及句首放在一起用可产生这类含糊性。“Your coat looks like it is made of goose down deeply into trance.”(你的外套看起来是用被深深催眠的鹅的毛做的)。这里的“down”这个是前面那句“Your coat looks like it is made of goose down”(你的外套看起来是用鹅毛做的)的句尾,也是气候所接的“down deeply into trance”的字首。“That’s right now you’re already begun to relax.”(就是现在,你已经开始放松。)
“I’m speaking clearly to make sure that you can hear you are in the process of hypnosis.”(在催眠过程中,我正清楚的说话以确定你能听见)“How are you able to go into a deep trance?”(你是如何进入深度入神状态的呢?)
e隐喻的模型
最后一组范例有如使用其他类型的催眠一般,在使用隐喻式交谈时特别有用。其他许多模式是在令人深刻的叙说故事中用得到,然而下面;两则通常认为是属于米尔顿模式的一部分。
(一)属性限制的违论(Selectional Restriction Violations):这里指的是:某些事物或人的性质归属已经被定义成不可能具有那些性质。例如,如果我谈到一块非常伤心的石头或一个怀孕的男人,我就是违背了它们属性的限制。因为石头不会有感觉上的经验,而男人也不会怀孕。听众必须去发掘该叙述的弦外之音。如果我谈论的是一颗伤心的石头所拥有的经验,以及造成的改变,听众可能会跳出我的陈述而联想应用到他自己的身上。“石头是不会悲伤的,所以指的是我”,这不是一种自动产生以解所听闻的方式。、
(二)引用语:这类模式牵涉到对别人说话时,引用了某段陈述,就好像在报道某人在某时某地说了什么话一样。
引用语可以用在传达任何无附带责任的讯息上,因此你明显的谈论了某人曾说过的话,你的听者将因该讯息而有反应,但不会自觉地去辨别他所反应的,或是对这讯息负有责任。、
你可以对人讨论米尔顿·艾瑞克森的病人,说他真的想学习催眠,他听米尔顿·艾瑞克森讲述催眠,并思考他所理解的。然后米尔顿.艾瑞克森转向他,并强调:“你并不真的了解,除非你完全按部就班他对每一部分做练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nlp/2325.html
相关阅读:NLP执行师课程和NLP教练技术有什么区别?
NLP系列29《神奇实用的NLP》提要
NLP故事——小顽童与老顽童
感官敏锐练习
把规条与信念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