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讲述下面一个技巧之前,我要请你体会一下你现在的感觉?没错,就是现在,请你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绪状态。
B. 现在让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对你自己的感觉怎么样?你对你现在的这个样子而感到自豪吗?对你所做的事满意吗?(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这些都不是我要你回答的最重要问题)
C. 你对刚才这个感觉如何?你对感觉不太好而感到内疚吗?你过去对自己太苛刻了吗?觉得自己应该放松一下吗?(不论答案如何,这些也不是我要你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
D. 如果你是这本书的作者,你会在怎样看待自我感觉这个问题上提一些怎样的忠告?作为一个作者,作为一个老师,你会对你自我感觉做出怎样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你对本书的读者们你可能会提供什么样的忠告或说些什么话吗?(无论你怎么说,这些仍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E. 如果你是这本书作者的老师,你会怎样的看待作者对待自己的自我感觉?你会提一些怎样的忠告或建议给作者?(无论怎么样,这些依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一个观点的问题。在刚才这个刚才中你有没有发觉到你具有从一种感觉移向另一种感觉的能力吗?你刚才已经至少经历了五种不同的观点。
它们分别是:
观点A:你现在的感觉;
观点B:对你自己的感觉;
观点C:对你自我感觉的感觉;
观点D:如果你是这本书的作者,你对体会到自我感觉的感觉;
观点E:如果你是这本书作者的老师,你看待作者对待自己的自我感觉的感觉。
人类具有转移感觉的能力。我们虽然可以透过感官来感受这个世界,但我们还可以不用我们的感官,用不那么直接的方式去感受这个世界。我们可以用大脑去思考生活而不一定在生活中思考。我们可以思考我们是怎样思考生活的,而且我们可以思考我们为什么是那样想的。我们可以反复多次改变我们看问题的角度。
你还可以做得更多。例如:你可以思考到如果你是一个与自身性别相反的人那又会怎样?或者如果你是上帝,主宰着人类会有怎样的感觉?或者你再度返回到童年会怎样?或者你如果成为一种野生动物会怎样?假如你一直在做着梦,你实际上是其他某个地方的某个人那又会怎样?你可以想象出无数的情景。而且你还可以幻想出永远不存在的世界和实际存在而无人知晓的世界。是吗?
这是我们人性中一个很奇妙的方面:
它使得我们能与他人发生关系,并能理解体会他们的感觉;
它使我们想到我们的行为,并能使我们确定可能会出现的后果;
它使我们做出计划,并为我们提供我们所期盼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个能力的话,我们就不能去问“我们的生活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更不用说得到答案了。
这种转变感觉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调整我们的情绪状态。如果你从未想过去使用它的话,你可以很快地将这种意识能力培养起来。如果你想在生活中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了这个能力真是太有用了。
在NLP中,我们把这种意识能力叫做“抽离” (Dissociation),与此相反的叫做“链结”(Association)。“链结”与“抽离”两个词被广泛地用来划分人们所创造出的不同观点。
“链结”用来描述对你的感觉体验予以完全注意的过程(或者甚至是对另外一种观点的感觉体验)。它与一些说法,如“生活要现实”、“生活要实惠”、“全身心投入”有关。我们利用这些说法来描述一种完全被“链结”到一起的情绪状态的特点。当我们真正被“链结”到一起时,我们并没有一种被“链结”到一起的外部意识,对我们的感觉、行为和思想也没有一种外部意识。但我们完全被“链结”到一起并出自于气愤、恐惧、嫉妒、爱、骄傲或其他强烈情绪的时候,才能体验到纯粹的情绪状态,被“链结”到一起的情绪状态是没有逻辑性的,也与所想出的行为无关。
“抽离”被用来描述对你自己具有外部意识的过程(或任何其它的观点)。当你思考到“你自己”、“停下来看看”、“退一步想想”、“把你自己从某事中解脱出来”、“把你自己从某种处境中脱离出来”时,你就是在经历着一种被“抽离”的过程。当你真正被“抽离”的时候,你就会对你的感觉、思想或行为产生一种外部意识。被“抽离”的情绪状态可以是有逻辑的、有计划地、有秩序地、讲究方法的。它们可以是有理性的状态,必然导致对你“有意义的”行动和行为。
可是,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别。那就是我们总是用我们看问题的观点把我们“链结”起来,甚至当我们被链结起来进入一种“抽离”状态时也是如此。
“链结”状态代表了我们各种紧张的经历。失恋可以说是一种紧张的经历,对爱情的思考就不会有这么紧张。愤怒可以说是爆炸性的,但是对愤怒的理解可以用与对方换位思考的方法平静地进行。当人们处于一种“链结”状态时,往往是不充分估计条件就贸然采取行动。
“抽离”状态代表了我们大多数的理性经历。计划、理解、琢磨、思考、分析和准备通常说来是处于抽离状态。这些是我们较保守的状态,可以防止我们“失去控制”。我们可能会失去控制这种想法就代表了一个“抽离”的过程。它以一件事控制着你的“自我链结”可能要采取的行动。抽离状态使我们去理解了一种概念,那就是:我们的行动会产生结果,而且会帮助我们减少可能导致不利后果的情绪反应。抽离状态虽然会为避免采取行动的人作出解释,但是,更能使他们积攒资料和信息,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充分“理解”所面对的情况。
也可通过想象来接近“接近”。如果我们去看个电影,一般说来我们会对影片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有个看法。我们会觉得就好像我们真的置身于影片中一样。导演们创造的吸引人的情景会使你的情绪深深地陷入到影片的情节之中。当你被情节所“吸住”时,那就是一个“链结”的过程,即使在你的生活中并没有发生影片情节中所描写的事情。你仍然是对你所处的地方、你的所作所为、你的感觉失去了意识。与坐在座位上你后背的感觉相比,你与影片所表现的情绪更一致!
在任何特定的时候,“链结”会导致更紧张、更“充分”的经历。它使你“一下子就被捉住”、“身临其境”。处于“链结”状态时,时间和计划的概念就不存在了,而且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看起来不可靠。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人说好七点钟和你见面,可能八点钟才能来,他可能把见面的时间扔到九霄云外去了,或许因事太多而来不了也不来电话。当人们处于这种状态时,他们一般说来会拒绝做出什么决定,因为决定会限制他们届时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情。这种状态是一种对行为的体验。当你处于这种状态时,很容易陷入情绪的漩涡之中,从而不能保持情绪上的选择和对外部世界的看法。这样一来就会有嫉妒或者恐惧感,如对待爱和自由那样,你可能不会完全意识到行动的后果。与理智相比,这种状态往往更注重情绪。
在任何时候,“抽离”总是要导致更客观地感受。它使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来估计情况。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意识到时间的概念,因而就能作出计划。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看来可靠。一个人订于七点钟和你见面,最晚七点零五分他就会到,而且会充分意识到他晚来了五分钟。处于这种状态人愿意作出决定,主要是以一种理智的方式作出决定。处于这种状态人思考问题认真、富有理智。当你处于这种状态时,就很容易和情绪脱钩并能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难题。你对行动的结果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来自理智。与情绪色彩相比,“抽离”状态常更倾向于理智,因而思考会多于行动。
具有了按照意愿让你自己“链结”和“抽离”的能力,你就可以在生活中控制你自己的情绪。当你处于“抽离”状态时,你就会降低情绪上的紧张感。请你思考一下在国外电视里常出现的心理辅导师和他们当事人所说的话:
心理辅导师:你今天感觉怎样?
当事人:我非常生气,让人难以置信地生气!
心理辅导师:对于你的生气你有何感觉?(将当事人领入了一种抽离状态)
当事人:对此我感到失望。(一种能量很低的情绪状态,因而气愤情绪一下子就被转化了)
心理辅导师:假设你是你所崇拜的一个伟人来看这个问题,你会怎么想?
当事人:也许不必生气,这可能是一个有益我成长的经验。(将当事人再次的抽离。我们看到当事人已经不再生气了,相反的他开始觉得这是一个有益于成长的经验)
关于“抽离”人们已经知道很长时间了,只是没有明确地总结成理论教授给我们。你怎样控制气愤?许多人会说你就“跑出那种状态”或者“从那种状态撤回”或者“做点能达到这种效果的事”即可。他们所说的就是让你从你的感觉中抽离出来。
人们可以用更明确的方法来讲授“抽离”是怎么回事,而不用这样转弯抹角。当处于“链结”状态时,你就会完全与你所得到的感觉相一致。你利用你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利用你自己的耳朵来听世界。你讲话时会使用主动的措词(“我感到痛心”)而不使用间接的被动措词(有些痛苦被感觉到是可以理解的)。
当你处于“抽离”状态时,你就会有一种不同的看法。由于你就在其中,所以你能看清形势。从另一个高度,你可能会非常生动地想象出具体的情景。你可以想象一下从头顶上方看看你自己的情景。从这个高度看你自己会是个什么样子?你看到了你的头顶了吗?站在那儿的人在想什么?现在再回到你自身来,并继续往下读。当你从上空看你自己的时候,你有没有看到此页书上所写文字的意识吗?可能没有,是吗?
“抽离”与从思想上把你自己转移开有关。这一点通过想象可以绝妙的表现出来。从上空向下看,你自己是一种想象的过程。你可以利用任何想法来想象你自己。你可以从上往下看(往往表示处于一种知识比别人多、道德权威的位置上);你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如从房间的一角(往往表示具有同等的权威性,但具有“统揽全局”的能力)。从“抽离”的角度看,你想象则是不是真实的(实际上,你不会呆在天花板上),所以你也可调整你的副感觉。你可以利用走得更远(增加距离)、降低画面尺寸(降低它的重要性)、减弱亮度或者使其成为黑白式等手段来进一步减少情绪的投入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nlp/2157.html
相关阅读:把规条与信念分辨清楚
感官敏锐练习
NLP故事——小顽童与老顽童
NLP系列29《神奇实用的NLP》提要
NLP执行师课程和NLP教练技术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