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创意时,经常应用"组合"、"合并"这个概念,早期经常提到:用铅笔写字时,常常需要用到橡皮擦,因此推出"铅笔加上橡皮擦"这种产品,就让使用者非常方便,很受到欢迎。
应用"组合"、"合并"概念发展出来的现代产品,像手机加上摄影功能、简讯功能…;NoteBook大多朝向"AllinOne"设计;电视朝向数字化发展,将来可以双向互动,可以增加购物、市调…等多种功能。简直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物品、功能放在一起叫"组合"或"合并",但是,应用于领导创意思考时,还是用"融合"这个词,对人比较尊重、贴切,所以,"CLM法"(企业主管领导管理用创意思维检核表法)的另一个参考原则就是:融合(Combine)。
人与人要是能够真正"融合",所产生的力量经常让人非常难以想象,反之,要是人与人不能融合的话,即使再好的专业能力,再好的创意构想,也施展不来,以我当顾问的经验,我宁愿先多花点时间做好人与人的"融合",否则,我将事倍功半、很难见到成效,主管在领导时,不妨也朝此方向多发挥创意思考。
有一次,我辅导一家企业时,看到他们各部门意见差异颇大,甚至相互否定、攻击;在一次产销会议中,业务、生管、品管、资材和研发等单位又吵成一团,轮值主席无法做成裁决,就要我给他们一点意见,我并没有直接对议题发表我的看法,反而请教他们:
"我们每个部门、每个人都会有我们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多样化是很当然的现象,就像我们曾经一起探讨过信念、价值层次一样,想法、意见本身都有其背景、角度,意见差异是一种常态,但是,当我们的意见没办法形成共识时,就很难发挥团队的力量,我们毕竟是一家企业,需要大家分工合作,依各位的看法,我们彼此的意见,要以什么来做检核?如何超越原来争执?"
我邀请在座主管逐一发表意见之后,再请他们进行讨论,不到二十分钟,他们都认同应以"顾客的反应"为依归。
不过,还是没办法解决他们的争执、形成他们的共识,因为,除了业务部门之外,其它部门都很少接触到"顾客",这些部门的人又认为业务为了其职务的方便,立场、角度偏颇,所接触"顾客"的对象,都是采购及局部的人,信息容易被扭曲,而且对其他专业(例如:技术、品管…等等)所知有限,因此,也无法完全相信业务的意见。
"那怎么办呢?"我没提解决构想,反而请他们思考对策,结果,还是让大家吵成一团,不过,对问题的认知程度倒是加深了不少。这时,我就将思考多时的一个"组织变革"构想,试探性地提出:
"我们都认为应该从顾客的反应来检核我们的想法、做法,只因为绝大部分的单位,过去不常实际接触顾客,导致,我们目前还无法进一步形成共识,过去这类的问题已经困扰我们很久了,我们总不希望这样持续下去,过去我们不常接触顾客,不如我们从现在开始来改变我们的作业方式,让我们今后都能与顾客有良好、深入的沟通,能够真正了解顾客的想法和反应,到那时候,我们现在的困扰不是就能够解决了吗?"
其实,到时能否完全解决现在的困扰,事前谁也没把握,但是,总比现况好得多,所以在座的主管都露出认同的表示。我就接着说:
"既然大家同意这是一个可行的构想,有一种叫平行舰队式的组织,各单位都能直接接触顾客,也都有不同的作业流程、职务功能,都有清楚的客户反应指标,应该很适合我们的需要,不过,它牵涉颇大,需要大家参与深入讨论,最近,大家如果可以拨出时间,我们来研究研究,看能不能尽快找出我们所要的构想?"
取得大家的认同之后,虽然是不小的"组织变革",却不到一个月就讨论出办法并付诸行动,很幸运地,由于他们与顾客的深入互动,后来,不但消除了原先的意见歧异,更发展出许多很有创意、很有效的顾客服务。就像"NLP与领导力"所一再强调"领导是一连串数不清的创意过程","融合"是个方向,"融合"的过程,也需要很多的"创意"。
有位企业家的第二代,他父亲(该公司董事长)希望他将来能够接班,几年前就让他挂名总经理,他为了不负父亲的期望,七、八年来,非常虚心好学地到处向名师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卓越的企业经营者",他也学到不少"管理"方法,还经常带回公司应用,可是,却没有一项推得动,搞得很多干部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他自己也承受极大的压力。
三个月前,透过友人介绍,他来找我,希望我能当他的私人顾问,指导他"如何成为他们公司的卓越总经理"。
我和他深谈过后,才知道,他父亲白手起家,技工出身,正规学历不高,对小孩家教极严;从小他就对父亲非常敬畏,直到现在,光一想到要与父亲沟通,心里就会发抖,所以,两人一向很少沟通;另一方面,这几年来,他到处找企管老师,学习很多"管理"的知识,不自觉中,对父亲的许多做法,也愈来愈不以为然,自己心中的改革构想倒是有一大堆。
与他谈过之后,我思考了一个星期,就决定接受当他的私人顾问,但是,我开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一般对顾问印象的辅导计划─"第一期:与父亲、董事长融合。"
他看了这样的辅导计划,非常意外,我看他一脸疑惑的样子,就问他:
"您在疑惑,我为什么没和您谈如何经营管理您们公司?"
"我确实不了解。"
"目前公司干部、同仁最服从谁的命令?"我问。
"董事长!"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谁有权力让您真正担起公司这个担子,让您成为名符其实的总经理?"我再问。
"当然是董事长!"他坚定地说。
"如果,您与您父亲彼此能够由衷接纳,如果,您所推动的政策与董事长都能有很好的默契,您认为和过去会什么不同?"我再问。
"非常不同…"他说了很多不同之处,显然他了解这么做的原因了。
两个多月来,我就是以前面所提到的"NLP"手法,协助他与父亲、董事长"融合",到目前为止,看来还颇有成效。
领导先"融合"人,可以创造新境界,事半功倍;人不能"融合",事倍功半,甚至窒碍难行。主管不妨多朝此发挥"创意思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nlp/14165.html
相关阅读:感官敏锐练习
NLP执行师课程和NLP教练技术有什么区别?
NLP故事——小顽童与老顽童
NLP系列29《神奇实用的NLP》提要
把规条与信念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