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墓已不像墓了,只是荒草丛中的一个小土堆,原先的墓碑也无影无踪。看到这一切,陈松年不禁潸然泪下,为自己30余年来不能扫墓祭祖而内疚和悲伤。
一、魂落江津 捐助安葬
墓碑,死者的标志,亡人的身份证。一般来说,人死后只立碑一次,但50年来,陈独秀的墓碑竟换了一次又一次。这是为什么?这还得从陈独秀的大起大落讲起。
陈独秀,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前期是个叱咤风云、熠熠生辉的思想文化界明星;中期创造了党,成为中共的领袖;后期,主要是从“八七”会议以后,他思想消沉,与中央产生隔阂与分歧,并开始接受托洛茨基观点,在党内成立小组织,进行对抗中共中央和反对苏联的活动。1929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他的党籍。1931年他成了中国托派组织的总头目。1932年托派组织被国民党特务破获,陈独秀被捕,判刑13年。1937年,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推动下,蒋介石被迫兑现释放政治犯实现全面抗战的承诺,陈独秀由此出狱。陈独秀出狱后,先后到达武汉、长沙、重庆,最后定居在四川江津。他拒绝出任国民党高官,对国民党施舍亦是饿死不食周粟,生活主要靠他的学生接济和著作稿费,十分清苦。由于贫病交加,1942年5月27日逝世于江津鹤山坪石墙院,终年63岁。陈独秀的特殊经历,引起人们对他是非功过的争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可谓叹为观止,所以一时难以对他盖棺定论。
巨星殒落,大地悲哀。但这样一代伟人生前轰轰烈烈,死后竟无钱安葬,幸亏江津名绅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及同乡、同学、朋友的捐助,才置了四川香楠木棺材,临时厝于西门外邓燮康园地(此地后修复为衣冠冢)。当时,墓碑上刻有陈独秀生前好友欧阳竟吾写的“独秀先生之墓”六个字。这是第一块碑,碑上六个字,不含姓氏,直呼先生,多么自然,多么平易近人,同时也体现了朋友间的一往深情。
二、迁回安庆改用考名
陈独秀当年与友人登临家乡的独秀山,见此山一峰拔地,雄峙众山,触景生情,大兴感慨:“此山独秀,如斯名也!”仰慕桑梓祖山,辛亥革命后遂名“独秀”。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陈独秀生前钟爱独秀山,死后仍想和独秀山在一起。临终前,他嘱咐三子陈松年说:“以后回家,把我的棺木和祖母的棺木都带回去。”陈松年哭着答应了。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一晃五年过去了。1947年2月,陈松年根据父亲遗言,雇了一只浙江帮船,载了祖母、父亲两具灵柩回到了家乡安徽安庆,并将父亲葬于安庆北门叶家冲(现属十里铺),与原配夫人高晓岚合于一冢。这既遂了父亲的遗愿,因为此处与独秀山不远,同时也遂了母亲生不能与丈夫同寝,死能合冢的遗愿,可谓两全之策。
千里移坟,笨重的墓碑不便运输,只好重新立了一块碑。墓碑很小,正中刻着“先考陈公乾生之墓”八个字。为什么不把“陈独秀”三个字刻上墓碑,而改陈独秀科考时用的“陈乾生”名字?因为在江津办理陈独秀丧事时,国民党曾暗令卫戍司令部特派得力人员亲临监视,妄图进行干扰。江津国民党县党部也对鼎力相助的邓蟾秋、邓燮康叔侄纠缠不休。陈松年在运父亲灵柩回安庆时,怕再招惹麻烦,特意在灵柩上刻上了“陈乾生”名字,因为此名知道的人很少。陈独秀墓迁回安庆后,大概也是为了墓地的安全,仍用“陈乾生”名字立了个碑。这是第二块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991709.html
相关阅读: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