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为什么皇帝总喜欢利用外戚:外戚势力的三大作用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利用外戚:1.打出外戚牌

  古代帝王是权力金字塔的顶尖,高则高矣,但他的高高在上也必须靠各种基础支撑。因此,帝王不仅要培植亲信,调动大臣,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宗室,充分利用外戚,一个台阶接一个台阶,少了哪个台阶,这金字塔也难保不倾斜甚至倒塌。

  外戚者,皇后、皇太后一姓之亲戚也。他们主要与母系一支有关。这支力量如果利用得好,对皇帝基业也有举足轻重的卫护作用。当然,怎样利用,如何利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帝王,也就有不同的“术”。

  外戚愿意为皇帝卖命那绝对是在情理之中的,俗话说:“看姑娘待姑爷”是也。试想汉高祖刘邦当年在鸿门宴上危急万分,樊哙闻讯,怒闯军营,以“死且不避”的威势慑服杀人不眨眼的霸王项羽,为刘邦趁机逃走创造了条件,那岂不是看在妻子吕?和刘邦夫人吕雉是亲姊妹的份上?所以,反过来对于帝王方面来说,功成之后,适时地打出外戚这张牌,对于维护和巩固皇权也是大有用场的。就说刘邦,他在平定天下后,于高祖六年分封时,第一批就封了吕后的哥哥吕泽和吕释之。20天之后,才封赐功居群臣之冠的萧何和张良。随后,居然又把吕泽部下的两个不大起眼的将领也给封了。而此时功勋卓著尚未封侯的还大有人在,如曹参、陈平就是。他之所以这样做,与其说是吕后枕头风的效果,倒不如说是刘邦有意打出外戚牌更加真实。

  无独有偶,汉武帝时,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侄子霍去病都立有不世军功,也都受封甚夥。那段时期,可以说没有外戚差不多就没有汉武帝北抗匈奴的功业。关于这一点,汉武帝本人绝不会不明白。唐玄宗时,皇帝宠幸贵妃杨玉环,杨氏一家这张牌被打得更响。杨贵妃的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被封为虢国夫人,八姐被封为秦国夫人,族兄杨?为鸿胪寺卿,领四十余使。

  不仅如此,有些帝王在为太子选择顾命大臣时甚至也不忘打外戚牌。像汉武帝临崩前,遍观群臣,觉得惟霍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于是遗诏霍光以大将军身份辅佐年仅8岁的幼主汉昭帝。这霍光原是卫皇后姐姐的儿子,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为皇室外戚毫无疑问。据史书记载,霍光受命时已“出入禁闼二十余年”。他侍奉昭帝13年,后来又废昌邑王,迎立汉宣帝,“威震海内”。《汉书》中记载,他辅佐昭帝期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是西汉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个重要人物。可见,汉武帝临终前打出霍光这张牌并没有打错。

  还有,唐代初年有个长孙无忌,他是唐太宗李世民之文德皇后的兄长,高宗李治的舅舅。当年他曾与李世民一起策动玄武门事变,帮李世民夺得了帝位。太宗临终又托孤于他。他做宰相长达三十余年,又兼任太尉,位极人臣,可以说他为唐王朝大业奠基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可见,唐太宗的这张外戚牌也没有打错。

  现成的外戚常常成为君主帝王利用的力量,而有实力的大臣也常常被君主帝王拉拢成为外戚,于是重臣兼外戚更使君主帝王感到放心,这张牌的意义也就更大。像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就这样做过。秦始皇准备出兵讨伐楚国,先派大将李信出征,李信带领20万人马出征楚国,结果大败而归。于是秦始皇又派王翦出征。王翦非要秦始皇派兵60万,方才答应出征。因为此时王翦年事已高,身体有病,他有充足的理由推脱这次率兵征伐。事到临头,秦始皇不想改变征伐楚国的计划,就一口答应了王翦派兵60万的要求,而且还出乎王翦意料之外地把女儿华阳公主许配给了王老将军。事情是这样的:秦始皇同意让王翦率兵60万出征楚国。三天后,王翦从颍阳出发,率60万大军浩浩荡荡南行,刚走出不远,忽然见前方迎来一队人众,一串长长的车队后面闪出一辆彩车,当即一位宦官走上前来高声宣读秦始皇将华阳公主嫁给王翦的圣旨。这一切使王翦既感到突然,又觉得滑稽。出征楚国已是箭在弦上的军令,接纳华阳公主也是皇上圣旨,王翦岂敢违抗。与华阳公主即时成亲,然后继续率军出征,这是王翦惟一可能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翦出征的胜利可能显然要大得多。本来王翦已是秦始皇宫中的元老重臣,在对外征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为了慎之又慎,重之又重,秦始皇不惜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下嫁给和自己年纪相仿的王翦,把王翦从重臣又拉入外戚行列。重臣加外戚,秦始皇显然是百分之一百一地重视王翦了。那么王翦此次出征怎么能不卖力?秦始皇拉王翦入外戚肯定会奏效的。秦始皇不仅雄才大略,在重大历史问题上颇有眼力,而且这些宫廷小账也算得很细。

  利用外戚:2.按响“报警器”

  由于外戚和皇帝是一种特殊关系,所以外戚要想获取皇帝的信任,那要比一般大臣容易多了。但天长日久,重任在身的外戚往往容易势大羽丰,难以驾驭,甚至导致越俎代庖、代皇室自立的结果,西汉末年的王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为防止不幸事件的发生,明辨毫末的皇帝关键时刻就会按响报警器,煞一煞外戚的威风,控制一下外戚的发展,这也是常有的和必需的。

  西汉中期,外戚霍氏一家势力发展过快。汉武帝晚年,霍光便受封为侯。汉昭帝一朝,霍氏势力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百姓只知朝中有霍光,而不知有皇帝,最终发生了霍光夫人显斗胆鸩杀汉宣帝皇后许氏,而强立自己的幼女霍成君为后的重大恶性事件。等到汉宣帝地节二年三月,霍光病死,霍氏一家自行废立、无恶不作的事实泄露,一向蒙在鼓里的汉宣帝果断地收缴了霍家兵权。霍光之子预感到这次事发,前事必被追究,于是打算先发制人,阴谋起兵反叛,不巧事情败露,于是汉宣帝当即废掉霍成君,霍夫人显以及霍家诸婿,除自杀者外,其余人等皆以大逆罪论处弃市。霍家几十年的威势顷刻间灰飞烟灭。

  东汉桓帝时,梁皇后的哥哥梁冀也是红极一时的著名外戚。梁冀是开国功臣梁统的后代,他靠功臣之后和皇室外戚这两重关系,飞扬跋扈,威震朝廷内外长达20年之久,所以人送绰号“跋扈将军”。梁家垄断皇室一切,仅梁家就有三皇后、六贵人、七侯,外加二大将军。汉代末年好几个幼帝的废立都是由他一手操纵,仅汉桓帝就压在他手下做了12年的傀儡皇帝。梁皇后去世,桓帝借助宦官力量,派近卫军一千余人,突然包围了梁府,收缴了梁冀的大将军印,迫使梁冀夫妇自杀。自此,外戚势力受到毁灭性打击。

  西汉东汉皇帝两次剿杀外戚,都是因为外戚势力过大,功高震主,被皇帝有意识地按响报警器的结果。皇帝为皇室计,偶尔对给了鼻子就上脸的外戚按动报警装置,煞一煞外戚的威风,使身边失衡的政治天平恢复常态,这是古代帝王行政策略之一。皇帝对外戚按报警装置,其意并不在彻底除之而后快,不过是要杀一儆百、杀鸡儆猴。只有这样,皇帝的报警才是有意义的。在一个不可能正常的社会里,如果皇帝大着胆子把外戚一族彻底赶出朝廷,那么这个王朝的政治天平又很有可能会偏往另一边,这其中的奥妙绝非局外人所能看得准、道得出的。女皇武则天有这样一个故事颇耐人寻味。

  武则天由贵人而皇后,由皇后而皇太后,最后由幕后走向台前,径直做起了名正言顺的皇帝。她的一生作为很有戏剧性,可挖掘的地方实在很多。从大众的一般了解来看,武则天是篡夺了、背叛了李唐王朝,但殊不知她即使在做了皇帝之后也曾站在李唐宗室的立场上巧妙地警告过她的武氏宗亲。武则天在做了十余年皇帝以后,武氏家族的势力已经相当膨胀,晚年的武则天开始考虑她的继承人问题了。照武氏家族的理解,武则天既是在位皇帝,那么其继位者当然应该是武氏后人。而李氏宗室和朝中多数大臣则认为,武则天的皇帝宝座是从李家手中夺走的,她身后的朝廷依然应该姓李而不能姓武。两种意见之间的争执及其利弊,武则天是相当清楚的。经过权衡,武则天毅然选择三儿子李显做了继承人,明确立为太子。立李显为武周皇帝的皇位继承人,从道理上似乎不大容易说得过去,而强行立李显为太子又不免会激化她身后李氏与武氏之间的矛盾。于是武则天另想出一条妙计,她除了在人事安排上稍稍压抑一下武氏的气焰以外,还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显改姓母姓??武。这一来,母子之间从血缘上讲是关系最亲的,他人无法与之相比;李显又改姓了母姓,成为武周政权的合理继承人不再成为问题,反对此举的武氏已没理由再说什么。但不管怎么说,武则天自己心里明白,这一切都不过是一种文饰,一篇表面文章,它无非是要堵住武氏家族的嘴,让武氏家族在有口难辩、有苦说不出的情况下受到一次警告。权力平稳回归李家,不软不硬地对武家报警一次,让人实在不能不为武则天别具一格、极具想像力的政治艺术所折服。读者诸君不妨开动脑筋想一想,倘不如此,在剑拔弩张的李、武两家之间又将会演成怎样?种政治结果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96937.html

相关阅读: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