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精绝国??黄沙中的东方“庞培城”
站在尼雅河出昆仑山的河口放眼望去,只见一条谷地曲折北去,穿行于自昆仑山地向北方的沙漠延伸出去的山麓坡地之间.
尼雅河最亲近的人们,自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生息在河水两岸以及下游尾闾冲积三角洲上的古代尼雅人。他们是尼雅河绿洲的主人,他们曾经拥有一段夺目的辉煌。他们的国家,叫做精绝国。 从昨天走来的遗址
历史往往给人以无情的捉弄。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古代遗址,往往最早被那些贪婪的掠夺者首先发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处于动荡、混乱之中。一批接一批的外国强盗趁机潜入中国,肆意盗取中国人的文明成果。英国人斯坦因就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
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古代时有一条叫做“尼雅”的大河从这里流出。它发源于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自南向北流入卡巴克?阿尔斯汉村附近的大沙漠,长约210公里。在出山口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盘旋,形成了一片冲积绿洲,叫做尼雅绿洲。
1900年1月,斯坦因率领探险队来到了尼亚绿洲。这里有一个叫做尼雅巴扎的城市,许多人就在那里生活。
一个名叫伊普拉欣的当地人引起了斯坦因的注意。伊不拉欣从北方沙漠里带回来的两块写有字迹的木板。这些书写木板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木简。斯坦因很惊讶地发现:它们竟然是用一种早已消失了的古代文字???卢文书写的。?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公元l~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卢文也随之消失了。到了18世纪末,?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卢文的奥秘。斯坦因认为?卢文在沙漠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很可能是沙漠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王国曾经存在的证明。
斯坦因极力按捺住自己的喜悦心情,并不失时机地邀请伊普拉欣当他的向导,还保证:如果他能把斯坦因带到那所他发现过的被埋没了的房屋去,就可以得到一笔优厚的报酬。伊普拉欣本来就是个经常在沙漠中寻找宝藏的人,斯坦因与他一拍即合,邀请他做自己的向导,寻找可能存在于附近的遗址。
1901年1月,在当地人引导下,斯坦因顺利到达了伊普拉欣发现文物的地方。进入尼雅的第一天清晨,斯坦因走出寒冷的帐篷,缓步来到一个小小的台地的斜坡上时,立刻就捡到3块他梦魅以求的木版文书。而且仅在这一天里,他就获得了几百片木版文书,超过了以前人们所知的这类文书的总和,简直是天大的收获,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斯坦因在尼雅获得?卢文木板的当天,兴奋得无法入睡,凭他所受的语言学训练,大致了解到这些木版文书多是一些官府公文。可为什么保存如此完整,有的从未开封,整齐堆放在一起呢?
如果尼雅仅仅出土那种世界上仅有几个人能读懂的“天书”,不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当然,尼雅发现的文物远不止于此。
斯坦因闯入古城遗址,眼前的一切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用梵文雅语书写的一段段佛经、汉文木简等。还有陶器、铜镜、金耳饰、铜戒指、铜印、铜镞、带扣、铁器、玻璃、贝器、水晶珠饰、木器、漆器残片和各类织物。更有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捕鼠夹、靴熨斗、弓箭、木盾、红柳木笔、六弦琴,餐具等,连身临其境的斯坦因也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而且出自寸草不生的沙漠中近2000年前的古代遗物。官署、佛寺、民居、畜厩、窑址、炼炉、果园、桑林、古桥、田畦、渠道、蓄水池、墓地等遗迹,也出乎意料展现在斯坦因眼前,他比别人更了解这些遗迹在考古学上的重要性。时间看似停止,曾经住在这里人们仿佛刚刚离开这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通过眼前的景象想象出曾定居在这里的人当时的生活风貌。
斯坦因为这个神奇的发现欣喜若狂。他把所发现的城市遗址命名为“尼雅遗址”。由于食品、用水不足,斯坦因不能尽情地发掘文物,被迫早早结束这次尼雅之行。但被斯坦因发现过的遗址却没有幸运可言。在离开的同时,斯坦因就已经决定尽快回来大肆掠夺了。
斯坦因把精美的陶器、绚丽的织物、罕见的木雕和还有大量带各种文字的木板文书带回欧洲的同时,还绘声绘色地向人们描述他在沙漠中发现的冰窖、仓库、垃圾堆等遗迹的情况。人们惊奇地得知,在荒漠的沙海之中,古代竟然有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尼雅的发现轰动了欧洲,学者们把它称为东方“庞培城”。
1906年之后,斯坦因真的回来了。他带着5年终不断累计的强烈欲望重返尼雅绿洲。鉴于前一次准备不足的教训,这一次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带饮水,多招了许多当地人。准备工作格外顺利,他在一天里就募集了50人和4个星期的粮食,又增加了些骆驼,浩浩荡荡开进尼雅。此后又来两次。先后4次来到尼雅,共发现、绘图和记录了遗址41处,而带走文物至今没有清单。仅根据斯坦因自己写的记录来看,他通过挖掘以及收集的古代文物包括卢文和汉文文书约1012件;木质艺术品若干;古代纺织品若干;用来作身份证明和模印装饰性的印章若干;金、银、玻璃、漆器等:比较珍贵的器物若干各种材料的工具、生活用具、文具和乐器等若干,包括陶、石、木、铜、铁、皮革、角、骨制品;还有一把古代的“吉他”。
最令人痛心、愤怒的是,为了攫取文物,斯坦因坐在帐篷里发出向自己雇佣的当地人悬赏,凡是发现文物并交给他的人,都能因文物价值的高低获得相应的报酬。他自己安坐在帐篷之中,并不进行指导,被雇佣的人为了得到更多的赏钱,根本不在乎是否破坏遗址,疯狂地到处挖掘、拆毁。披着考古学家外衣的斯坦因,用野蛮的方法给尼雅古城遗址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
当时,中国很少有通晓西域古文字的人,而对语言学的研究比较领先的西方学术,也很难找到真正懂得中国古代历史的学者。斯坦因带回西方的那些出自古代官方之手,表述当时官府命令之类汉文简牍文书,对学者们来说看上去非常奇特,一时无法释读。
法国探险家戈厄纳曾企图在尼雅河流域的尽头寻找一个叫做精绝国的西域古国,但没有找到。斯坦因发现尼雅遗址后,推测尼雅遗址就是戈厄纳苦苦寻找的精绝国的遗迹。他把自己掠夺来的古文书记录并发表出来,其中的汉文简牍很快被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看到。凭借丰富的学识,王国维一眼看出一枚简牍上有“泰始五年”的字样,这是公元269年中国西晋王朝武帝的年号。参照中国历史记载中的蛛丝马迹,以及从古至今的于阗(今和田)于各国的相距路程,认真梳理考释后王国维断定:尼雅就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位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国王属下有将军、都尉、驿长等。精绝国虽是小国,但它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史书所描述精绝国所处的环境是:“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从文寥寥数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当时的精绝国是一片绿洲。但在公元3世纪以后,精绝国突然消失了。
精绝国是如何从历史上消失的呢?它为何被埋没于滚滚黄沙之中呢?为什么璀璨的绿洲变成了死亡的废墟呢?这些谜题,历史学家们既困惑不解又争论不休。没有一个人能给出毫无争议的答案。
精绝国与女儿国 “精绝国,国王驻精绝城,距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人口四百八十户,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具有战斗能力者五百人。设置有精绝都尉、左右将军、译长各一人。北距西域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距戎卢国四日的行程。地形崎岖。西通弥四百六十里。” 在《汉书》中,对于精绝国的描述只有这区区113字。在班固的眼中,也许精绝国太微不足道了。全国仅有480户,人口仅有3360人,能战斗的士兵仅有500人。
精绝国确实是一个小如沧海一粟的小国,但它曾经活跃在丝绸之路南路,以殷实、富庶着称。当时,尼雅城叫做尼壤,是精绝国最繁华的城市。可惜的是,这个富庶的国家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突然消失了,以至于时四五百年之后,玄奘取经东归时经过尼雅城,只见到了满目的荒凉。
玄奘身为佛教信徒,所写的作品也就充满了怪力乱神。在关于精绝国一带的描绘中,他就根据传说写了许多有神话色彩的东西。
玄奘这样写道:“在一片发生过大战的战场往东走30多里地,就到了媲摩城。城中有一尊雕檀立佛像,高两丈有余,非常灵验,经常放出光明。从媲摩川东进入沙海,走200多里,就是尼壤城了。尼壤城周长三四里,位于大沼泽地中。那里又热又湿,难以跋涉,芦草生长茂盛,没有可以通行的途径,唯有进入城中的道路可以通行,所以往来的人没有不经过这座城池的。而于阗则以此地作为其东境的关防。从尼壤继续往东走,就进入大流沙地带。那里沙流漫漫,聚散随风而定,人走过之后留不下痕迹。也正因为这样,有很多人在那里迷路了。在大流沙地带,放眼四顾,都是茫茫沙漠,分不清东南西北。因此,那些往来的行旅就把别人的遗骨聚集起来作为路标。不仅分不清方向,那里水草也很缺乏,热风肆虐,风起的时候人畜昏迷不清,很容易染上疾病。人们在那里时不时的还会听到歌和呼啸的声音,有时会听到哭泣之声。不知不觉间,人就会跟随声音,受到魅惑,不知道身在何处,这样一来就经常有走失的人。这都是鬼魂精灵所干的事……”
说到玄奘,就不能不提一提《西游记》中演绎出来的“女儿国”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几乎人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只有女人、没有男人的地方,叫做女儿国。女儿国国王爱上了唐僧,想留唐僧做女婿。一段浪漫的传奇就这样展开,并以遗憾结尾。
许多人大概以为,女儿国不过是杜撰而已,很少有人知道玄奘真的知道女儿国的所在,也很少有人知道精绝国与女儿国之间还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
女儿国,在历史上被称为女国,国中之人则称自己的国家为苏毗。在鼎盛时期,苏毗国是一个北接于阗、东北邻青海通天河、西至天竺、东与吐蕃接壤的部落型国家,是一个大国。
苏毗国在形式上是一个母权国家,最高统治者为女王。苏毗女王每五日一听朝,处理军国大事,另外还有一位小女王协助女王管理国家。苏毗国的王位由女性终身把持,后继者也必须是女性。王位的继承有两种途径,一是两位女王如果都死了,大臣们就带着丰厚的礼物,求死者族中最有声望的女子两人,一个立为女王,一个立为小女王,共主国政。若女王死了,小女王就可以即位为女王;二是女王死后,由女王的侄女继承王位。
国王的丈夫被称为金聚,社会地位远不如女性。女国向中原王朝所遣使者,虽然都是男性,但他们的职责只在执行命令,不能决断国事。因此史称:“凡号令,女官自内传,男官受而行。”
至于苏毗国的来历,在青海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苏毗国开始没有男人,女孩只要到黄河源头的星星滩去洗个澡就可以怀孕。据说女儿国后裔一年一度的洗澡节就是因这个风俗而起的。至于后来居住在苏毗国的男人,则是战败的羌人战俘。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四中记载了这个奇特的国家,称之为“东女国”或“苏伐剌拿瞿?(dá)罗国”,并说此国“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不过,对于“东女国”,玄奘也只是听说,并没有到过那里。
苏毗国重女轻男的风俗在婚姻问题上最突出。《新唐书》称:“(苏毗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就是说,像古代中原有钱有权的男人妻妾成群一样,苏毗国的贵族女子都有很多丈夫侍候。据《唐会要》记载,在苏毗国,不仅是贵族女子,就算是最没钱没权的女子,也是家中的家长,有多个丈夫。女人生了孩子都随母亲的姓氏。而再尊贵的男性,也不能有妻子之外的女人。
由此可见,苏毗国是一个并不多见的一直承袭母系氏族公社传统的国度。考证它的国家机构,已经属于奴隶社会,但观其风俗,则俨然是母系氏族公社。苏毗国人的生活有很浓厚的原始风情,平时喜欢在脸上涂抹颜料,头发也不论男女一律披散着。
虽然保留着浓厚的原始风貌,但苏毗国却曾经是个非常富有的国家,属民以畜牧业、农业为生,男子务农狩猎,女子要么出将入相,要么就是尽享一家之主的荣光。苏毗国出产有上等黄金,还有黄铜、朱砂、麝香、牦牛、蜀马、骏马等。国中尤盛产盐,与印度有贸易往来,具备相当殷盛的国力。
前边之所以说精绝国与苏毗国有关系,是因为在精绝国遗址出土的木简中的一些记载。根据木简的只言片语可知,精绝国王朝长期受到西南方向的强大部落“SUPIS”人的威胁和入侵,并且步步加深,国王对“SUPIS”人的威胁十分担忧。在精绝人的眼中,“SUPIS”是一群像魔鬼一样野蛮、凶猛、可怕的敌人。有人据此认为,精绝国的消失就是“SUPIS”人造成的。
推敲“SUPIS”的读音,与苏毗二字极其相近,苏毗国的位置,相对于精绝国来说,也确实是在其西南方。根据苏毗国的风俗来看,苏毗人保留着相当原始的生活方式,在已经不如封建社会的精绝国人看来,苏毗人必然是野蛮可怕的。虽然在精绝国遗址出土的木简中未见有“苏毗”等确切的字样,但汉朝时苏毗国不为人知也是极有可能的。精绝国曾经与“SUPIS”在一段时间里爆发了战争,而且经常打败仗。苏毗国在隋代时被记载人口有上万家,人口估计在7万以上。那么,在汉朝时,苏毗国人口也应该远在精绝国之上,更何况比较原始的民族青壮年男子都可以在战时成为战士,远不是仅有500士兵的精绝国所能战胜。种种迹象表明,“SUPIS”就是苏毗国。
苏毗国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兴趣的国度,曾经拥有辉煌的文明。遗憾的是,这个曾经以原始制度称霸一方的民族没有延续下来。
由于实行女王与小女王的共同执政,苏毗国内逐渐出现了裂痕,矛盾日益激化。
当时,苏毗女王达甲吾居于辗噶尔旧堡,而小女王墀蚌苏则居于悉补尔瓦之宇那。达甲吾昏庸暴戾,大臣念?几松上言劝谏,反为达甲吾放逐。念•几松怨恨在心,于是暗中策划,杀死达甲吾,投奔了墀蚌苏。
墀蚌苏也不是英明的君主,被她器重的念?几松的妻子又恣意妄为,残酷虐待奴隶,于是激起民怨。一些大臣暗中联系吐蕃王南日伦赞,里应外合,一举占据苏毗王宫,处死了女王墀蚌苏,苏毗从此被吐蕃吞并了。
后来,南日伦赞死于内部斗争,苏毗人造反独立。南日伦赞之子松赞干布即位后,又重新征服苏毗。
苏毗与吐蕃合一后,迅速由女全社会转变为男权社会,苏毗军队因为战斗力极强,成为吐蕃武力扩张的得力工具,在河陇、西域一带屡次征战。苏毗也成为吐蕃的后方大基地。当时,苏毗具有相当大的势力,在吐蕃诸部中最强大。有的苏毗人不堪忍受吐蕃奴役之苦,就投奔唐朝。唐玄宗天宝年间,就有苏毗王没陵赞企图率部投唐,结果被吐蕃发现,没陵赞及其家族共2000余人被杀;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春,没陵赞之子悉诺逻也要投奔唐朝,事情再次暴露,其1000余部众被吐蕃所杀,悉诺逻本人则逃至陇右,后来到了唐都长安。唐以后,苏毗渐渐淡出历史,苏毗被逐渐藏化了。 精绝国消逝之谜
精绝国的文献资料以及尼雅遗址的考古发现,让人们对精绝国有了全新的认识。
《汉书》和《后汉书》原本就提到塔里木盆地南缘有一个叫做“精绝”的国家,斯坦因和王国维都将精绝国的位置定在尼雅河流域的尼雅遗址,在当地发现的一枚汉文木简上也写有“汉精绝王”的字样。由此可见,精绝国确实是在尼雅遗址一带了。
但是,精绝国里的居民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是什么杨的人呢?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精绝国这个名字是突然出现在《汉书》里的,它以前的史书里,根本找不到精绝国的任何记载。
尼雅河流域的人类活动历史,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但是,没有人能够证明精绝国人就是那些挥舞着石刀石斧的人发展来的。他们之间也许是继承关系,但也可能是毫不相干的两群人。
从《汉书》首次记载了精绝国以来,此后的史籍对精绝国的记载都很少,而且是人云亦云,使我们对精绝国的认识极其模糊的。
比起史籍来,考古工作者能够向我们讲述的要多许多。尼雅遗址那些辉煌的发现,就是属于精绝国时期的遗迹和遗物。遗址里的建筑、墓地和生活用品,都向人们揭示出了这个早期绿洲城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世界,令今天的人们瞠目结舌。
精绝国人最后在历史上出现时,已经是改名为鄯善的楼兰国的子民了。作为一个袖珍国家,仅有500名士兵的精绝国在那个兼并战争如同家常便饭一样的时代是不可能长期独立存在的。楼兰国在改名鄯善之后,因为是西出阳关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经盛极一时。大约在东汉王朝的末年,强大起来的鄯善兼并了包括精绝在内的邻近的几个绿洲城邦。从那时起,尼雅河流域被纳入鄯善王国的版图,变成了它的一个行政区精绝国改名为精绝州。
鄯善王对精绝的治理比较高明。他任命当地的一些有势力的人物,委任官职,负责管理精绝州的人民。国王还保留了直接派遣官吏检查税收和监察地方官吏的权力。他还下令:全国的百姓如果在地方上遇到司法、行政、民事纠纷,都可以直接上诉国王,由国王本人裁决、处置。
那时正是西晋时期,精绝人虽然没有了自己的国家,但生活比以前更好了,也比以前更安定。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曾经辉煌过的城邦,它的创造者在历史没有记载的情况下失踪了。
斯坦因曾在书中记载了一发掘经历:“……土块刚挪开,就见鲁斯塔姆(斯坦因探险队的成员)的双手挖进了光秃的地面。还没等我发问,他的手已从挖了不到六英寸深的洞中拽出1枚完整的矩形木简,封泥完好,函盖仍由原来的线绳捆扎完好。鲁斯塔姆的手指好象突然灌注了‘寻宝人’的力量。在扩大洞口,很快我就看到,靠近墙的地方及墙柱基座下,堆满了层层摞起的同样大小的木板。”
根据斯坦因的描述,这显然是被人有意识地掩埋起来的一批文件,堆放在这处房屋的一个隐秘的房间里。后来的考证证明,那里是一处官署,负有保存公文和经济文件等方面的职责。这些契约等文献可能打算永久地保存在那里,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斯坦因也说:“从这批契约埋藏时得到的照顾以及对埋藏地点的标示(在埋藏点前发现的那一大块泥块无疑就是起这个作用,也就是它促使鲁斯塔姆动手刨土)来看,文书的主人明显是在紧迫中不得不离去,但却抱有重返的念头。鲁斯塔姆一下就猜到那块标志的用意,因为现在农民被迫弃家而去时,他们仍然这样做。在掩埋时既没有遮盖,也没有用容器来保存这批极有价值的文件,这本身也清楚地表明离去之匆忙。”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得主人仓促间离开了这里,还抱着重返的念头?他们为什么并没有返回?
遗址出土的木简中中曾反复提到苏毗人的侵略,称苏毗人性情悍勇,经常攻击精绝州,威胁着它的安全。鄯善国王为此颁布了很多命令,令精绝州的管理者们注意警戒。可见,这里的战争是经常发生的。那么,是不是突如其来的战争使这片绿洲被废弃,使精绝人被迫迁徙到其它地方?
这种情况是可能的。但是,既然是有组织的撤退,为什么撤退了的人们没有带走重要的官方文书呢?而且,在尼雅遗迹中,没有断戟残剑沉埋沙中,也没有白骨遍野的战争痕迹,所有出土的古尸,都是平静面又安详的,大礼安葬,陪葬物丰富。他们的墓葬,尽显太平盛世的风貌。所有的房屋遗址,都是完整的。它们排列整齐地坐落在那里,平静面又安详,仿佛它们的主人没有走远,烟炊当再次升起,牛羊会再次撒欢,尼雅孩子们的笑声会再次弥漫在大街小巷、村庄院落。如果说精绝是毁于战争,又该如何解释这不合理的一切呢?
也有人说,精绝可能是毁于自然条件的恶化。尼雅遗址在民丰县尼雅河流域北边,而尼雅河当时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一条中型河流,从昆仑山上流淌下来的雪水孕育着尼雅河流域三角绿洲,成为西域精绝国得以世代繁衍的依托。西域的气候异常干燥,沙漠花的进程非常迅速,而其中的河流也经常改道或者消失。如果养育精绝州的尼雅河改变了流向,或者水量减少,如果风沙干扰了精绝人的生活,那么,精绝人确实可能放弃曾经世代生活的土地。
《汉书?西域传》称精绝国“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这样的地方很难住人,绝不会是精绝国人当初定居时的羊毛,可见当时精绝国环境已十分险恶。在出土的?卢文木简中也发现了这样的条款:“砍伐活树,罚一匹马,砍伐树杈,罚母牛一头。”精绝国开始用法律手段保护树木,可见树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了。这是不是暗示着尼雅绿洲的生态已经开始恶化?精绝国的废弃会不会与自然条件的逐渐恶化有关?
如果水源仍在,沙漠化的进程就会收到遏制。精绝人如果面临干旱威胁,就必然与尼雅河的变化有关。因素可能有两个,一是河流改道,二是河的上流出现大规模的其它居民聚居点,对河水消耗大增。但现在人们并没有在尼雅遗址周围找到关于尼雅河大规模改道的证据,同时也并未在尼雅河上游发现任何人类聚居点的遗迹。另外,在尼雅遗址里,不少住宅周围都有巨树环绕,树干粗大至一人不能合抱,果园中林木整齐。桑木排列整齐,不少为数十年之巨桑。住处附近从堆积的淤泥看,还有水塘的痕迹。在这样好的生存环境中,很难说尼雅河会突然断流,导致精绝王国覆灭。即便是由于环境恶化,精绝举国迁移。可是,为什么没有开封的各类文书还整齐地放置在屋内墙壁旁?如果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搬迁,精绝人就更没有理由丢弃下官方的文件落荒而逃了。
不是自然力,不是战乱,那么精绝人为何而迁走呢?考古学家在尼雅遗址的一所房子废墟中发现一只狗的遗骸.它的脖子上拴着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在柱子上。显然,主人离去时忘了解开绳子,这只狗活活饿死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主人匆匆离开,连爱犬的绳子都忘了解?或许,他以为一会儿就能回来,才没有考虑爱犬的生存问题,但他为何又一去不返?如果说精绝的居民真的集体迁徙了,他们究竟迁到了哪里?考古学家没有发现任何线索,而古老的文字也正是在尼雅废弃之后就失传“死亡”了。
难道几千精绝居民都在1600年以前的某一天突然同时消失了?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没有被记载?这样的事情又是如何发生的?
来历是谜,去向是谜。精绝国在历史的天空中如流星般划过,没有留下太多的影子。你也许会问:真相到底在哪里,人们究竟能不能找到答案?不得不遗憾地说,也许,我们再也无法知道答案了。 精绝国大事记
西晋时期,精绝国被鄯善国吞并,称为鄯善国的精绝州,由原精绝国贵族自治。 1600年前,精绝国突然神秘消失。原因是什么,至今没有确定的说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80607.html
相关阅读:刘邦异姓王有几位 异姓王卢绾为什么背叛刘邦
清代《关羽族谱》被发现:他其实也是汉朝官二代
汉文帝:史上最“小气”的皇帝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吕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争宠
公孙敖怎么死的:四次为将的公孙敖因何被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