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明武宗修正朱元璋的错误:昏君优于雄主的奇怪定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在历代的“昏君”系列中,明武宗是突出的一个。

  明武宗此人,谈不上残暴,要害在荒嬉,其胡闹的程度,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他修了个“豹房”专供自己淫乐,喜欢全国各地到处巡游,也不太理政事,太监刘瑾就是在他手里一步步做大的,险些夺了他的皇位一个藩王造反,本来已被著名学者、政治家王守仁平息,藩王也被俘虏,武宗居然派亲信太监和王守仁商量,先把藩王放了,然后再由武宗亲自擒拿以显典赫赫武功,好歹在众臣的劝谏下,武宗才打消了这个荒唐的念头这样一个主儿,从朱氏家族的角度看,简直就是败坏祖宗基业的一个不肖子孙。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有趣,明武宗这个朱家的孽子,对他的老祖宗、被公认为雄主的朱元璋却也不乏“修正”的。

  朱元璋辣手治国,他的王朝当然是坚如磐石,可这对治下的百姓来说却未必都是福音。以江南为例,由于明初的歧视政策。江南经济和文化全面凋敝,直到明武宗时期,随着政治上的松动和经济上的发展,萧奈已久的江浙地区才重新恢复了活力,一本叫《寓圃杂记》的笔记记载:“吴中自号繁华,自张氏之据,虽不被屠戮。人民迁徙实三都、戍远方者相继,……邑里萧然,生计鲜薄,过者增感正统、天顺间,余尝八城,成谓稍复其旧,然犹未盛也造成化间,余恒三、四年一入,则见其迥若异境,以至于今,愈益繁盛。……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至于人才辈出,尤为冠绝。”在这里,江南城市的演变轨迹是一清二楚的:吴中本来就是繁华之地;朱元璋建国后,“邑里萧然,生计鲜薄”;朱元璋后的正统、天顺两朝,略有恢复;而到了明武宗统治的正德年间,才“愈益繁盛”作者还特别提到,随着经济的复兴,江南“人才辈出,尤为冠绝”。是的,人才无代无之。关键在于统治者采用什么样的政策。

  不是在朱元璋手里,也不是在第二代雄主明成祖朱棣手里,偏偏是在荒淫的明武宗的治下,江南经济和文化才又得到了恢复性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吊诡的现象?是武宗采取了什么特别得当的措施吗?并非如此。根本原因在于,明中叶以后,朱氏皇权的控制力已经无法恢复到他们的祖宗朱元璋的水平,所以,整个社会反倒能够迸发出洪武朝无法想象的活力。与其说是明武宗的措施多么得当,毋宁说根源正在于他们几乎没有采取什么强有力的措施。统治者控制力的削弱,对一个企图代代相传的专制王朝可能是个坏消息,但于激发民智和社会进步却是充分利好。

  明武宗对明太祖的“修正”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朱元璋重视教育,国子监(今之国立大学)的学生饮食由朝廷免费提供,但他又强令学生对饭菜质量不得有任何不满的表示。这就很奇怪了,饭菜既是给人食用,就应达到起码的水准,如果当事者不认真不精心,草草供应,学生却连私下议论的资格都没有,不仅不近人情,而且可能助长那些敷衍塞责者的气焰。果然,后来就闹出了乱子。国子监第一任祭酒(相当于今之大学校长)宋讷对学生单靠严厉立威,伙食很差,动不动就处罚,甚至出现学生饿死的惨状。一个叫赵麟的学生受不了虐待,在学校里贴出一张壁报抗议。按照校规,这是“毁辱师长罪”,应该打一百大板充军,但朱元璋听说此事后,却认为学生向师长抗议,此风不可长。竞法外用刑。把赵杀了,并且在学校立了一根长竿,将赵麟的头挂起来吓唬其他学生!说来好笑,这个血淋淋的竿子一直竖在那儿,居然要等到明武宗出场,才被下令撤去。史籍上说,明武宗南巡,到了南京的国子监,看见这个竿子感到奇怪,问这是做什么用的呢?教员回答是挂学生脑袋的,武宗大不以为然。说了一句很朴实的“名言”:学校岂是刑场!撤掉吧,从朱元璋树竿子到明武宗撤竿子,这根血淋淋的竿子一共竖了一百二十六年。

  历代史家都在赞颂明太祖怒斥明武宗,但对于一个只希望过安稳日子的平民百姓采说,如果硬要他在所谓洪武“盛世”和正德“衰世”中选择其一,他的选择恐怕不会那么简单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63324.html

相关阅读: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