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5月6日第16版 作者:梁德武 华琪 原题为: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幕后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布召开,毛泽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副主席和56名委员们在五星红旗下宣誓就职。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出现在庄严隆重的场合。本文摘自《五星红旗》(华艺出版社出版)。
随着开国大典的日益临近,杂草丛生的天安门前已整治一新,开辟的集会广场,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地为中心,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到太庙,西至中山公园,构成一个硕大的十字,可容纳30万人。广场中央修建了一座直径3米的钢筋混凝土基座,四周围砌汉白玉护栏,基座上矗立22.5米高的无缝钢管旗杆,旗杆下一根导线通过地下管道牵至天安门城楼升国旗电动开关。届时,毛泽东主席将通过这个电动装置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1日清晨,旭日初升,霞光满天。天安门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显得格外雄伟壮丽。城楼碧瓦飞檐下,横贯醒目的巨幅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九楹重楼的朱漆圆柱之间,高悬八盏大红宫灯,悠然垂吊着金色的流苏。城台上八面鲜艳的红旗分插两边,迎风招展。城楼正门上方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两侧宫墙镶嵌着气壮山河的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金水桥两边临时搭起的观礼台上,红绸扎成的花环,绚丽夺目。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身着节日的盛装,高擎红旗,手持花束,在欢歌笑语中等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盼望着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个激动人心的庄严时刻。
然而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个意外。10月1日凌晨,通宵未合眼的周恩来不放心,又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在天安门城楼上值班的是舞美队队长苏凡。他问了苏凡几句话,又在城楼上转了一圈,然后走下石阶,来到天安门广场,从远处观察天安门城楼布置的效果。突然,周恩来问工作人员:“城楼大厅上挂的哪国国旗?”工作人员愣住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周恩来说:“这成了越南国旗嘛,你们赶快去拆下来。”
原来,天安门城楼的正面休息厅用了八面镂空的大屏风装点门面。制作天安门城楼大红灯笼的日本美术师肖野觉得原来的背景封建气味太明显,就设计出一套方案,把主席台背后的八面大屏风用大木框罩住其中六面,只留中间两面当门。大木框正中放一颗金色大五星,用20匹红布显出长方形光芒。周恩来审查过这个设计方案,却没料到从远处眺望红布的光芒会融成一片。当时背景布置好后,众人从近处看,连声称赞,没想到从远处看,因20匹红布的光太浓艳,给人的视觉效果是一片红光,像一片红布中央缀着一颗五星,成了一面越南国旗。
周恩来主动承担责任说:“这是我的疏忽,不怪你们。”工作人员赶快跑上城楼,把木框拆了下来。但是,当天报纸还按原来的样子作了报道:“城楼正中有巨大金星,下面烘托了巨幅红布褶成的光芒,红黄交织。”事实上,这个红黄交织的方案已经遭到否决,城楼上的装饰也拆掉了。
上午10时,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随着大典开始的时间不断临近,在北京的四周,早巳布置好的高射炮群正严阵以待。人民解放军参加受阅的第一飞行队在南苑飞机场完成了最后的预演。当时有一个极少有人知道的秘密,就是受阅的17架飞机中有4架是满负荷起飞的。飞机上装满了炮弹,这是为防敌机偷袭而采取的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这也创造了世界受阅飞行史上带弹受阅的先例。
下午2时整,毛泽东步行来到中南海勤政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布召开,毛泽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副主席和56名委员们在五星红旗下宣誓就职。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出现在庄严隆重的场合。就此,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一次会议。2时55分,中央人民政府全体领导人乘车经西华门来到天安门城楼下。当毛泽东主席和6名副主席踏上通往天安门城楼的100级台阶的时候,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张致祥,正面向通往城楼的入口处,双眼紧紧盯着向城楼攀登的中央领导人。他的任务是:当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把信号传递给军乐队。当时的条件很差,也没有报话机,他只好拿一个小红布作为信号旗,在城楼上的西角向军乐队总指挥罗浪挥旗示意,通知开始。
下午3时,当毛泽东跨上天安门城楼的最后一个台阶时,城楼上的张致祥立刻转身向广场上的军乐队总指挥罗浪发出了演奏开始的“信号”。
当《东方红》的乐曲奏完3遍,毛泽东刚好走到天安门正中央。整个广场几十万人沸腾不已,欢呼声此起彼伏。
《东方红》乐曲奏毕,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大典司仪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泽东走近麦克风,以撼天震地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声音像一声春雷在神州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隆隆滚过,传遍茫茫天宇。
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旗!”这句话有一个明显的遗漏,站在他身后的工作人员小声提醒,林伯渠又大声宣布一遍:“请毛主席升国旗!”其中补充了一个“国”字。
这时,大会工作人员张冶立即将电钮递给了毛泽东。话筒里又传出焦急的问话:“升旗的机关(按钮)在哪里?”其实,电动升旗装置很明显,电钮开关上还分别注明了“升”和“降”二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人们不知道他们的自言自语会通过转播台扩散到空中,然后从全中国每一台打开的收音机里传出来。
在那一个庄严的时刻,毛泽东用他那指点江山、扭转乾坤的大手转动那枚电钮,旋转到“升”的位置上。军乐队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鲜艳巨大的五星红旗缓缓上升。一曲结束,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22.5米高的白色旗杆顶端。
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丁一岚用清脆洪亮的声音在现场播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现在正由毛主席亲手把她升起。参加大会的30万人都整齐肃立致敬,注视着人民祖国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历史作证,人民作证,天安门广场作证———这一神圣的时刻与画面,将永远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此时,毛泽东凝神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潮澎湃,激情万千。当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端,毛泽东怀着一腔难以抑制的激情,从他那博大的胸腔里发出一声:“升得好!”声音通过麦克风扩放出去,传遍天安门广场,传遍全世界。
话音刚落,礼炮惊天动地鸣响起来了。54尊大炮同时发出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欢庆的气氛推向高潮。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迎风飘扬,毛泽东开始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申明:“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看到那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定格在22.5米高的白色旗杆上,在天安门前面东侧临时搭起的木板小屋里,开国大典指挥部的几名工作人员和奉命站在毛泽东主席身旁协助升旗的开国大典升旗装置的总工程师林志远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在国旗上升的两分钟里,他们的心一直是悬着的。现场电动升旗在中国是第一次,如果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电动升旗的点子据说是后来出任外贸部部长的李强提出来的。因为当时毛泽东不可能从天安门上走下来,用手去拉绳子升旗。但是如果由广场的工作人员代升,那么,播音员丁一岚又怎么好向全国人民宣布第一面五星红旗正在由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呢?于是,经周恩来批准,采用让毛泽东控制电钮,电动升旗的方案。
电动升旗是当时中国人几乎不知道的一项技术。仅有个别人从外国画报上见过。
9月30日夜里,万籁俱寂,广场北侧的旗杆下,电动升旗装置的设计者们正在紧张地调试。由于技术原因,第一次升旗,国旗升到旗杆的半腰就升不上去了。第二次试升,国旗升了上去,到位后却没有停下来。负责安装的工程师急了,两分多钟过去,上升节奏应该中止,怎么国旗还往上升?等到他们看清时,旗子已经被卷成一团了。这时他们才发现没有安装终止装置。但是,卷成一团的旗子下不来了。工作人员又无法从旗杆爬上去,后来找来一辆吊车,才取下卷成一团的国旗。午夜,受阅部队已开始入城集结,梁昌寿和助手们急得满头大汗,一直搞到10月1日凌晨时分,才最终把终止开关安装好,并测试成功。
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举行。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庄严地按动了升旗的电钮。广场内,梁昌寿、李元普和其他3位战友也在准备着,注视着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军乐声中沿着旗杆冉冉升起,他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国旗,心里只有一个声音:一定要让国旗顺利升空!
乐队以每分钟108拍的速度奏着《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奏毕,国旗也恰好升到旗杆的顶端。
巨大的五星红旗缓缓地升到天安门上空。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来了!
在亿万人民的仰望和欢呼声中,五星红旗在华夏辽阔的大地上迎风招展,在共和国万里蓝天上高高飘扬!
她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她标志着一个新生的共和国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诞生!
她标志着中国历史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新纪元!
她标志着中华民族将从此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63323.html
相关阅读: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