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灭亡,中原大乱,是东晋立国江东以来没有碰到过的复国良机。然而,朝廷与桓温互相猜疑,殷浩、桓温北伐又相继失败,最终未能扭转偏安的局面。这是读史者一直引以为憾的事情。
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在石虎死后,北方乱事初起之时(参见第十八篇),后赵寿春守将降晋,大量北方士民南迁,依附晋朝。桓温抓住时机,进屯安陆(今属湖北),准备进取。朝廷却不愿让桓温立功,而让穆帝的外祖父、褚太后的父亲褚裒做征讨大都督,督师北伐。结果代陂一战,北上接应鲁郡(治今山东曲阜)归附民众的王龛、李迈全军覆没。褚裒就从彭城(今江苏徐州)退到广陵。已经进据寿春的将领陈逵也吓得烧毁军需,毁城南逃。渡黄河南迁的百姓二十多万人没有人接应,至此陷入绝境,差不多死光。这次北伐也就此结束。褚裒气愤,又自觉惭愧,不久便在京口(今镇江)病死。此人是个名士,虽系外戚,倒并不想抓权,确有可取之处,但是让他去领兵打仗,就不免要误国了。
永和六年(350年),即冉闵称帝那一年,北方更乱。闰二月,朝廷任殷浩都督扬、豫、徐、充、青五州诸军事,准备北伐。从这时起,到九年十月山桑(今安徽蒙城北)之败止,殷浩负经略北方的责任达三年八个月之久,结果是误了大局,也误了自己,成为历史的罪人。
当时的北方形势,对晋既极有利,又极复杂,非真英雄真豪杰,是驾驭不了的。氐蒲洪、羌姚弋仲都想割据称雄,同时又遣使降晋,目的无非是借晋自重:永和六年,符健(蒲洪子,洪改姓符)进关中,自称晋征西大将军、雍州刺史。他到了长安,还派使者到建康去献捷。但他一旦立定了脚跟,就于七年(351年)正月自立秦国(前秦)了。
永和七年,姚弋仲在后赵的残余势力被消灭后(指石祗被杀,见第十八篇),即派使者向晋投降。晋朝给他六夷大都督的官名,封大单于、高陵郡公。次年他死后,儿子姚襄先打算争关中,只因为被前秦兵打败,才又南下投东晋,到寿春去见晋将谢尚。
此外后赵廪丘(今山东郓城西)守将周成、许昌守将张遇等也因后赵灭亡降晋。这些地方,晋廷如能控制,才能真正为晋朝所有,否则说变就变,降将也会再叛。永和八年(352年),殷浩以为可以进兵许昌、洛阳了,即命谢尚、荀羡为督统,进屯寿春。不知谢尚怎么一来,就激怒了张遇。他马上变卦,不让晋军进兵。殷浩、谢尚拿他没有办法,停了好几个月不动。姚襄到寿春后,谢尚和他合兵攻许昌,却被前秦的救兵打败。这次北伐就搁浅了。
王羲之对此非常担心,他劝会稽王昱和殷浩歇手。他的意见似乎太保守,然而未尝没有道理。他说的“军破于外,资竭于内”,是实际情况;他说当时是“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也符合实际情况。荆、江等州在桓温控制之下,朝廷无法利用那边的人力、物力。益州(蜀中)遥远,朝廷也得不到任何好处。他主张减轻赋役,与民休息,从长远来说,是培养国力的根本办法,可是即使不继续用兵,也是做不到的。
殷浩不听他的劝告,硬着头皮干下去。他要减少军事以外的开支,把太学生徒也遣散了。其实多这一点财力,不会起多大作用,而停办太学,其负面影响却不可轻估。殷浩非但不懂军事,其实也不懂政治。
这年十月,由于前秦把张遇所部和陈、颖、许、洛的五万多户居民迁往关中,只留少数秦军驻防,谢尚总算收复了许昌。这是东晋惟一的一点收获。
永和九年(353年),由于前燕在上年取得邺和若于北方州郡,基本上形成了与晋、燕、秦鼎峙的形势(西北的前凉可以视为晋的方面军),其中晋的兵力最弱。姚襄一军是有相当战斗力的,殷浩如果驾驭得了姚襄,实力对比上可以有利得多。还有桓温也有相当实力,如果殷浩听王羲之的劝告,和桓温和衷共济,团结对外,东晋的形势也可以好得多。可是,殷、桓两人各干各的,桓温还要等着看殷浩出洋相。殷浩对姚襄是忽而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忽而要他出死力打仗,如此作为,不出大乱子才怪。
姚襄屯兵历阳(今安徽和县),在淮河两岸垦募电田,练兵积粟。姚襄这个人,和他的父亲姚弋仲不同。姚弋仲是个直性子的老羌人,对石虎也是想什么就说什么,跟了石氏便忠心耿耿。而姚襄除勇敢善战外,又博学善谈论,所以谢尚同他很谈得来,江东人士也都看重他。
殷浩在寿春,怕姚襄不可靠,就扣留了他的几个兄弟,还几次派刺客去行刺,可刺客却把真实情况都告诉了姚襄。殷浩甚至命降将魏憬领本部人马去袭击姚襄。姚襄杀了魏憬,收编了他的人马。殷浩对姚襄的猜疑越来越深,为了不让他在内地驻防,就请朝廷任他为梁国内史,调到北边的蠡台(在今河南商丘南)。姚襄的使者到寿春去见殷浩,殷浩提出姚襄有不服从命令的问题,从此两人互不信任的情况公开化了。
这年十月,殷浩误信前秦内部有人作内应的情报,便使姚襄为前锋,领兵北伐,想收复洛阳。姚襄引兵北上,估计殷浩将到,诈令所部在夜间逃跑,暗地里设下埋伏。殷浩得讯,领兵去追,在山桑中伏,大败溃退。他收拾余部,发动反击,又告失败。姚襄渡过淮河,屯兵盱眙,招募流民,把部队扩充到七万人,再派人到建康,陈诉殷浩的罪状。以后姚襄引军北还,这里就不再去讲他了。
桓温见殷浩兵败,十分得意。永和十年(354年)正月,他上疏要求废黜殷浩。朝廷无奈,便把殷浩废为庶人(平头百姓)。殷浩罢官后,住在朝廷指定的信安县(今浙江衡州)。他心中烦闷,常常“书空作'咄咄怪事'”四个字。桓温倒不想把他完全打倒,写信告诉他,准备推荐他做尚书令。殷浩见信,大喜过望,马上提笔写回信,送出前恐泊内容有错,拆了封,封了拆,最后送出去的竟是一封空函。桓温拆开看了大怒,殷浩的庶人就只能做到底了。
殷浩既被废黜,永和十年二月,桓温立即率领步骑四万人,从江陵出发伐秦。水军从襄阳上溯沔水(今汉水)上游人均口(在今湖北丹江口西,即今浙川入涌水口,浙川旧称均水),到南乡(今湖北均县);步兵从淅川(今河南内乡)向武关前进;同时命梁州刺史司马勋从子午道(从今陕西安康北上,越秦岭,至今长安县东)进兵关中。四月间的蓝田(今陕西蓝田西)之战打得非常激烈。秦将符生单骑突阵,在晋军阵中冲出冲进十来次,杀伤虽多,仍旧挽不回战局,结果大败而退。接下,桓温的兄弟桓冲又在白鹿原(在今蓝田西)击败秦将符雄。桓温进到灞上(在白鹿原北,今西安东灞水上),符健只带六千老弱守长安小城,命雷弱儿等率仅有的三万精兵抵敌晋军。至此只有司马勋一路人马因遭符雄袭击,打得并不顺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55123.html
相关阅读: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