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千古奇辱!土木堡事变前后大明王朝的前前后后!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一日,蒙古瓦剌部首领,执掌蒙古三部大权的“太师”也先。率三路大军悍然发动了对明王朝的战争。这场战场与其说是“明朝与瓦剌的战争”,不如说是明王朝与“蒙古部落联盟”的战争。

瓦剌的南侵大军共分三部,一部是由蒙古“傀儡可汗”脱脱不花率领,主要是被瓦剌征服的“鞑靼”兵马,东攻明朝辽东地区。一部由瓦剌“知院”阿刺率领,主要包括瓦剌军一部以及兀良哈军,南攻明朝军事重镇宣府,最精锐一路是也先亲自统领的中路军,是集中了瓦剌部精锐的“王牌”,攻击明朝的军事重镇大同。战端一开,九边重镇自朱棣去世后二十多年的“和平”彻底打破。长城沿线烽火绵延,炮声连天。

说到这场战争的原因,许多史料都说是由于“明朝削减蒙古马价,拒绝蒙古和亲”,至于失败的原因,也往往归结到王振撺掇朱祈镇擅自出兵上。

其实,至少都不是这么简单的。先说原因,瓦剌首领也先并非蒙古“黄金家族”出身,能够征服鞑靼并掌控蒙古三部,“反明复元”一直是其拉拢蒙古各部的招牌。之前对明王朝的“恭顺”,以及络绎不绝的“朝贡贸易”“马市”,皆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在也先征服了鞑靼部且常年出兵中亚地区“练兵”后,对明朝的战争,早已是箭在弦上,所谓“削减马价”“不嫁公主”,只是为开战而找的借口而已。

之所以会选在正统十四年动手,根据蒙古国有关史料的记载,是因为长年以来也先重金贿赂明朝在朝贡贸易中负责接待的“通事”,探听明王朝的虚实,在得知明王朝主力精锐多南调福建和云南后,才终下了动兵的决心。至于失败的原因,一个让后来文臣们回避不提的事情是:战争爆发以后,明王朝边关重臣,诸如镇守宣府的总兵杨洪,大同总督军务的宋英,西宁侯朱英,皆在奏章上建议明军应以“防守反击”为主,恰如杨洪在奏报上所说,明军应“依坚城凭硬弩火器,避敌锋芒,以收挫敌之效”。

但朝中文臣的看法却截然相反,不止是和王振勾连一气的“奸臣们”,就是内阁里曹鼎,张继,吏部尚书王直,兵部尚书邝焚,于谦,皆建议主动出击,比如邝焚的奏折里建议朝廷“速派大军征剿”。之后明廷也依其所议,先期派遣了驸马井源率领的四万明军增援大同。文臣们和王振唯一的区别是:王振主张御驾亲征,文臣们主张派能将进剿。“主动出击”的战术思路,大家并无分歧。

但事与愿违。蒙古三路大军,阿刺知院连克马营堡和延庆,逼近宣府,宣府总兵杨洪兵力不足,只能凭城坚守。大同更惨,先派军在猫儿庄(内蒙古察哈尔旗)阻击瓦剌,几乎全军覆没,明将吴浩战死,接着大同总督军务宋英率大军与瓦剌战于山西阳高,再次被杀败,宋英战死。大同军之所以主动出击,一是朝廷连发严旨,二是监军太监郭敬的催促。唯独辽东明军争气,明将赵忠率军在黑山设伏,大破“可汗”脱脱不花的鞑靼军,为明军稳住了防线。

而前线的败报频传,不但震撼了明廷,也牵出了一个在土木堡事变前,明王朝君臣们都未意识到的问题:以明王朝当时的军事力量,是很难战胜瓦剌的。

瓦剌首领也先之前骄人的战史,前文已经说过,可称是打遍蒙古高原以及中亚无敌手。另外一个被人忽略的事情是:明朝北部面对的对手,不仅仅是瓦剌一部,而是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联合的“蒙古部落联盟”,即使是在朱棣横扫天下的时代,对蒙古部落也只是拉一支打一支,五次北征或打鞑靼或打瓦剌,却从未与整个蒙古部落作战。

此时明英宗君臣面对的也先,是明王朝自北元灭亡后面临的最强大对手。而明朝方面来说,几十年“天下承平”,军队战斗力退化不可避免,而且正进行着南平邓茂七以及扫荡麓川残余叛乱势力的战斗,北方精锐大多被抽调。依托长城稳守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86240.html

相关阅读: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