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揭秘:复辟前张勋去见溥仪 为帝师陈宝琛牵线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人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陈宝琛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帝师,这个“最后”体现在两个层面:作为大清王朝溥仪这位末代皇帝的老师,亲见宣统退位,民国降临,从此之后再无帝制,从时间上讲,他是最后一位帝师;他作为溥仪的智囊,即使历史大潮已滚滚向前,但依然想要挽狂澜,帮助爱新觉罗重新“入主中原”,从个人品格上讲,他也是最后一位帝师。和之前提到的帝师张谦宜不同,陈宝琛的人生少了很多闲适,多了不少凄凉。这位帝师有着怎样的个人境遇,他跟青岛又有怎样的关系?

  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

  陈宝琛(1848~1935年)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字伯潜,一字伯泉,又称敬嘉,号有?庵、听水、桔叟、桔隐、沧趣等称。又别署听水斋老人、沧趣楼树、铁石道人,谥号文忠。

  陈宝琛出生名门,从曾祖父起就出过很多省部级的高官了。他的曾祖父陈若霖做过刑部尚书,传说此人刚正不阿,甚至斩杀过一名“贝勒”,祖父陈景亮官至云南布政使,父亲陈承裘也曾出任刑部主事,陈氏一门在闽县是不折不扣的望族。

  陈宝琛虽然从小生在富贵人家,但他没有沦落成个别“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他自幼好学,聪慧过人,十三岁便中了秀才,十八岁中举,二十一岁登科进士,即选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或许是身上有着曾祖父陈若霖的遗传基因,或许是因为年少气盛,进入仕途后的陈宝琛很快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朝野,并且跟另外三名官员形成一个组合,人称“四大金刚”或者“清流四谏”,但他很快也因此付出了代价,此事即是“庚辰午门案”。文史学者丁志可在《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一书中写道,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李三顺带着两个小太监送食品到醇王府,未按宫禁规定申报有关手续,门卫不予放行。李三顺仗势大闹,企图强行通过而遭护军殴打,食品自然也掉落了一地,事发后李三顺添油加醋地向慈禧告状,慈禧大怒,强令慈安太后处死护军。慈禧太后的决定自然有失公允,朝野议论纷纷,而作为清流中的代表人物,陈宝琛无惧慈禧淫威,“犯颜直谏”,最终迫使慈禧收回成命,工部尚书翁同?因此称赞陈宝琛“有大臣风度”。

陈宝琛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件事毕竟让“老佛爷”很不顺心。1885年,慈禧借口陈宝琛荐人不当,降级调用,1891年彻底被黜回故乡赋闲,这一去就是二十年之久。需要强调的是,陈宝琛在赋闲期间并没有失意沉沦,他在福州兴办新式教育,并且主持兴建了福建的第一条铁路“漳厦线”(厦门嵩屿至漳州江东桥)。

  曾来青岛拜会刘廷琛

  陈宝琛再次出仕是在慈禧去世之后,这位独断中国近半世纪的女人刚去世不久,他就被官员们召入京师,出任总理礼学馆事宜。没过多久,他就被任命为毓庆官侍读,从此开始成为宣统皇帝(溥仪)的师傅。这让陈宝琛很是兴奋,因为作为帝师,不但有着无上的荣耀,还可以将政治理念施加于皇帝身上,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陈宝琛被赐紫禁城骑马,当时紫禁城的规矩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赐陈宝琛不下马,其地位可见一斑。

  陈宝琛跟溥仪的师徒之情十分深厚。据陈宝琛的侄孙陈绛先生回忆,自己的父亲曾经跟他谈起,当年陈宝琛教溥仪读书,溥仪比较轻佻,坐时喜欢抖腿,“陈宝琛常常提醒他:‘树摇叶落,人摇福薄。’也就是教导他做人要稳重,举止要端庄。”溥仪能够听取陈宝琛的意见,并且对他十分尊重,溥仪曾经说:“在我身边的遗老之中,他(陈宝琛)是最称稳健谨慎的一个。当时在我的眼中,他是最忠实于我,最忠于‘大清’的。在我感到他的谨慎已经妨碍了我之前,他是我唯一的智囊。事无巨细,咸待一言决焉。”

  陈宝琛成为帝师之后,一度致力于为“戊戌六君子”平反昭雪,也曾竭力推动君主立宪政体的实施,可无论陈宝琛如何努力,清朝已经是病入膏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随后宣告退位,陈宝琛的心境更加抑郁起来。他以一己的愚忠抗衡历史的洪流,立誓“不做民国的官,不拿民国的钱”,并且积极帮助溥仪复辟。

  据原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青岛市十大藏书家王桂云介绍,张勋1917年复辟时,就是由住在青岛的刘廷琛为张勋打前站,提前进宫见到陈宝琛,由他负责安排溥仪对张勋的接见,并由陈宝琛辅导溥仪应如何接见张勋,最后商定下复辟的时间。在复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值得一提的是,复辟失败之后陈宝琛到过一次青岛。那是1920年9月,著名的遗老刘廷琛之父刘云樵过八十岁生日,陈宝琛带着溥仪为刘父写的寿联,赶到青岛拜寿,不想刘廷琛自青岛返回原籍江西老家为其父祝寿。陈宝琛只能在青岛,跟来青岛的冯煦、铁良、载沣、升允等人,自青岛将各自写的寿联邮寄去。

  民国乱象丛生,溥仪连最后的威信也一丝不存,陈宝琛直到最后依然不离不弃。1924年10月,溥仪被冯玉祥的军队逐出故宫,他见到陈宝琛就放声大哭,“我无颜见祖宗啊!”陈宝琛依然劝慰道:“皇上切莫悲伤……自古以来焉有不败之朝廷?而我大清今日,并非因失德而被篡位,皇上亦非亡国之君。皇上年纪尚轻,且博学多识,将来理应成为民国之总统。那时,不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这些话与其说是痴人说梦,不如说是一份愚忠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77798.html

相关阅读: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